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030章:论功行赏

战国霸天下 第030章:论功行赏

作者:石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8:42:00 来源:笔趣阁

——

“快开城门——!君侯亲征大捷——!快开城门——!”

帝丘南城。城外一策马疾行的斥候扯着嗓门大吼不断,守城之将一看便道:“开城门——!”

斥候策马呼啸而至,刷的一下奔袭飞驰般的进入帝丘城内,一路上高呼不断:“闪开——!闪开——!君侯亲征大捷——!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城池小邑无数,地两百三十里——!大军已班师回朝,不日还都——!”

城内的百姓一听先是一愣,不可思议,紧随而至的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大军出征,凯旋大捷,不费一兵一卒而大胜。

城内的百姓怎能不欢呼,此次倾国之兵,卫国上下每家每户都抽了男丁,无数人都在祷告自家儿郎能够安然回归,这消息对于百姓而言简直是莫大的喜闻。

一时间,帝丘都城上下一片欢呼,无数人弃活欢庆,城内的百姓从各自的门框鱼贯而出。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从四面八方疯狂扩散,奔走相告。

天下大震动——!

诸侯尽侧目——!

姜牧在魏国庙堂之上的天下分魏论更是广为流传,天下士子对此议论不断,卫侯之名更是盛若空前。

卫峥从出名之始不足五十日,如今便已经名动天下,如雷贯耳,无人不以侧目之。

卫峥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以弱小的卫国对抗强大的敌人满载而归,这梦幻般的战绩就此流传后世,派遣姜牧出使魏国的事迹更是在后来出了一篇极负盛名的文章《论天下分魏》,收录在《战国策.卫策七》流传千古。

洋洋洒洒不足四百字文章,却是道明了卫侯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对时势的把握无出其右,其魄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消息传回帝丘城之后,负责镇守卫国的孙谷又惊又喜,如此战果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尽得朝歌、殷墟等大城小邑无数,使卫国疆土不过一百里地一下子膨胀数倍,疆土扩充至四百里有余,这可不是荒凉的西部秦川之地,而是中原天下最富庶之地。

一下子把两百里失地收回来,卫国的人口就要直逼百万关口,相当于魏国近500万人口的五分之一。

都城城南之外,成千上万的庶民百姓汇聚在城外,街道两边亦是人满为患,几乎全城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城外以孙谷为首卫国群臣在前静候遥望。

算了算时间,根据斥候消息,大军今日便可抵达都城。

临近未时,艳阳高照之际,终于看到了大军旗帜,全城百姓顿时兴奋的相互传递消息。

王师凯旋——!

卫峥随同宁元等将领策马在前,身后近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袭而来,场面宏观之至。

这一次大军出征,除了白起率领的部将有些许可忽略不计的伤亡,以及以雷霆手段拿下桂陵有些伤亡之外,其余人尽皆安然回归。

白起率领八千兵马作为先锋已经从宿胥口度过河水,接下来便是接收朝歌等城池,白起便是先行而去作为后续接应,以防不备。

大军兵临城下,以孙谷为首的卫国群臣顿时急忙上前。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以群臣为首,城下臣民尽皆匍匐在地,声音震耳欲聋。

此情此景,卫峥的内心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波澜,豪气油然而生,大争之世,凡有血性,必有争心。

马背上的卫峥一身戎装,俯瞰着前方无数的臣民,悠悠敞开双手。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一众臣民先后起身,而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再次响彻,犹有过之。

万民齐呼,卫国群臣难以置信,三卿五味杂陈,每一个人的心思皆有不同。

姜牧心生敬畏亦是敬仰之至,只有他清楚这年轻的君侯雄略几何,那算无遗策的能力近乎妖孽,宛如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姜牧不过是照办而已,正因为如此方才敬畏使然。

策马而立的卫峥牵动缰绳回望身后的大军,此时此刻万民齐声高呼戛然而止。

“本侯有言在先——!凡参战者,一人得百亩良田——!凡战死者,其户免税——!凡斩敌甲士一首级者(军官),得百顷良田——!论功行赏,拜将听封,君无戏言——!”

嘹亮的声音落下之际,又是山呼海啸的齐声高呼。

“君侯万年——!”“卫国万年——!”

“驾——!”

再转身,卫峥策马飞驰入帝丘城,全城百姓高呼之际一分为二,大军随同卫峥及其众将领浩浩荡荡的进入帝丘城,紧随而至的便是粮草辎重,黑金甲胄等重要物资尽如都城府库。

今天的卫国,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卫国了。

数万大军陆续进城,兵卒器械逐一上缴,中原卫国虽然国弱势微,却也富裕,居天下中而地处富庶之地,倒也不会出现秦变法之前那般穷困潦倒,尤其是世卿贵族的家底殷实的很,这次卫峥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让他们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力助此战。

除却必要的武卒甲士,三万五千壮士纷纷卸甲归田,各自领赏,各回各家,有战征集,无战务农,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时期耕战的特色。

此番倾国之力出征,乘兴而出,大胜而归,可谓圆满。

卫国上下一片欢腾,百姓更是欢呼雀跃,等于出去走了一遭便得百亩良田。

卫峥对于赏罚之事极为重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才能做到上下一心,回归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论功欣赏,首先便是对此次参战的士卒。

有道是“民心向背定一国兴衰”,师承鬼谷,亦是两世为人的卫峥怎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刚刚班师回国的卫峥卸下戎装不到一天,第二天的朝会便出现在卫国庙堂大殿之上。

今天的卫国朝堂可谓是一片喜气,出征前竭力反对的那批人悻悻然的不再多语,仅此一役,无形当中卫峥的威望便在悄然提升。

“拜见君侯——!”“君侯万年——!”

朝堂之上,卸下戎装而身系一席侯冕服七章的卫峥再入大殿。

“诸卿免礼。”座上的卫峥便道,待得一众朝臣文武尽皆席地而坐于蒲团之上,便言简意赅的说道:“此番大胜,尽收失地两百里有余,得财货无数。本侯欲复旧都,还都朝歌,以彰显复武公基业之决心。”

“诸卿以为如何——?”

还都朝歌?此话一出大殿之上的群臣面面相觑,私语不断,卫峥也任由他们讨论。

朝歌古城,殷商古都,亦是自康叔祖以来建立卫国之际,朝歌古城也成为了卫国的旧都,只不过魏国兴兵伐来,无以拒敌之兵,便割地以求和,卫被迫迁都于濮阳(帝丘),卫峥那便宜祖父也自贬为侯,卫成公也变成了卫成侯。

迁都本是大事,总有人喜欢安于现状,不想。

但座上的卫峥携大胜而归,卫国上下臣民无不知晓当今君侯,此时此刻的卫峥可谓是内外皆服,君威正盛之刻,空前。

又以还于旧都而立武公志向彰显其决心,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傻到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

“卫之大幸,还都朝歌,老臣无异议——!”群臣无言之际,左司徒孙谷便说道。

“臣等无异议——!”带头大哥都说话了,自然无人异议。

“好——!”卫峥正襟危坐,面向一众朝臣,不动神色的道:“宣——!”

只见一宫廷近侍手持一锦帛文书,宣:“此番伐魏,本侯挂帅亲征,以倾国之力出征,大胜而归。左司徒孙谷摄朝政、统国野,调度有方而至前线无后顾之忧,是为首功。今封卿为君于濮阳,号,濮阳君,加封食邑五千户。帅其属而掌邦治,佐其主而均邦国,总摄国政——!”

宣召一出,满堂皆惊,封孙谷于濮阳,号濮阳君,这是仅次于国君的地位了,真正的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座上的卫峥仍旧带以笑容面向诸卿,没人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当事人孙谷先是一惊,又是意外,进一步便是感觉理所应当,当下谢命。

宫侍携宣召继续道:“……姜卿使魏以兵不血刃而立大功,加封食邑三千户,位列亚卿。掌百司,佐司徒:以正百官均万民,以经官府纪万民,以教官府抚万民,以富邦国生万民——!”

宣召一停下,姜牧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而遵诏。掌百司,佐司徒,从今天以后便是百司长了,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便是孙谷,不但有了实权,而且位高权重,地位实权仅次于三卿。

论功行赏逐一进行,很快结束。

此番封赏,卫峥自己的目的很明确,借此机会在朝政之上用姜牧分化孙谷的势力,军政上便用白起分化宁元的势力,让白起带兵中道截获粮草辎重,又让其率兵先去便是要给他立功的机会,封赏的时候即可堵其悠悠之口,这些都是为后续的卫国变法和集权行动先埋下种子。

接下来的首要事宜便是迁都朝歌城,主要的精力便是修内政,为首的“濮阳君”孙谷此刻更是飘飘然,卫峥这前脚刚刚大肆封赏三卿,后脚便开始准备琢磨着要整肃朝野。

全然不知,朝野危危,山雨欲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