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103章:破局之地

战国霸天下 第103章:破局之地

作者:石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08:31 来源:笔趣阁

魏缭凝重的说道:“武安君于江东画地为牢,死守江东却是孤立无援,内要防止吴越遗民乘机叛乱,外要拼死抵抗三十万楚军精锐之师的疯狂进攻。武安君手里可调度之兵马不过十万,面对楚军倾国之兵何止危险?简直凶险万分!”

“那还犹豫个甚?”孟贲高喊扯着嗓门当即面王拱手:“大王,既然攻取鄢郢已然毫无益处,不若即刻挥师东进,与武安君合力同楚军主力决一死战!”

孟贲看到卫峥摇了摇头,大感百思不解,后者慨然言道:“寡人这一路大军若是东进,那么此前所做一切皆惘然之举,行的这围魏救赵之计策便是为了逼迫楚军主力撤回江汉,我若远千里挥师东进,如此大纵深行军,必成疲惫之师,与楚军决战,胜算骤减。我若撤兵,楚国腹地便没了威胁,如此一来,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便会从江汉之地送至楚军前线,而我军顶着后勤压力在客场作战,楚军若是采取缓兵之计,久而久之我军粮草势必供应不上,如此,岂不危矣!”

“寡人这支大军万万不能撤,这支大军便如一根毒刺扎入楚国咽喉,使其功力减半,一撤便会把煞费苦心所营造而成的战略主动尽数丢失,转而陷入大被动。”卫峥坚定不移的说道,显然不能撤。

孟贲一时间语塞,没想到竟会如此严重,连忙问道:“大王,如此进退两难可如何是好啊!江东危局该当如何?武安君该当如何?岂不成了死局?”

卫峥拍了拍手中的油垢,悠然起身负手而立:“死局?棋盘之局不会存在死局的,所谓认定死局者不过是未参透棋局罢了……寡人为破楚并江东之谋而入此局,为破局而甘愿入局,既然棋局已开,便不容悔棋,破局也好,入局也罢,任何一盘棋局的结果都是一层不变的,便是出局……只不过出局者一定不是我,足矣!”

出局?

魏缭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好奇的看向了卫峥的背影:“魏缭愚钝,敢问王上,这盘棋局的破局之地又在何处?”

卫峥轻轻扬起嘴角,不语而笑,沉默片刻便言简意赅道:“宋——!”

“宋国?”魏缭和孟贲不约而同的念出了这两个字。卫峥没有解释,抬头看了一眼天际便转身悠然跨步前去:“时候不早了,回营吧。欲破此举,我们只需在邓城以逸待劳即可,呵呵……”

魏缭和孟贲两人面面相觑,王上未曾道破玄机,旋即连忙跟随上去,孟贲想不通索性不想了,反正大王指向哪便杀到哪就行了,而魏缭则是一路上不断揣摩,试图解析其要义所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备奋死抗敌的屈原发现卫韩联军一连十数日竟是按兵不动,百思不解却又不敢松懈。卫峥虽然没有动作,但郢都却始终维持着一副御敌之态,毕竟敌军对鄢郢之地形成俯瞰之势,十数万大军驻扎在邓城虎视眈眈,可谓咄咄逼人,鄢郢之地的守军不敢有丝毫松懈。

时间缓缓流逝,屈原越来越猜不透卫峥的心思了,联军十数万驻扎在邓城不为所动到底意欲何为?如今鄢郢之地北境已是一览无余,正是直捣王城的最佳战机,按理来说卫国应当借助乘胜之势压境而来才对。但事实是,这十数万大军既不发起进攻,也不撤离南阳,就驻扎在邓城天天就这么耗着,任凭他屈原怎么揣摩也想不到卫峥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尽管如此,确是不敢大意,卫峥自从掌国以来,征战四方至今未尝一败,南下伐楚之际,破鲁关、渡比水、拔邓城、取南阳,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卫军兵锋所指,纵横披靡,如此赫赫威望,便是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卫峥现在的目的很明确:以不变应万变。

只要他的这支联军一日不出邓城,郢都便始终惶惶不可终日,楚怀王便不敢踏足江水北岸一步。

虽说以逸待劳,但卫峥驻扎在邓城的大军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天天白吃军粮,今南阳郡因战饱受生灵涂炭之苦,如今号角暂息,卫峥趁着手闲索性开始治理南阳郡,虽说南阳郡是许诺给韩国的,但现在南阳做主还是卫峥,拥有一统天下之志,这南阳郡是韩国的,最后也终将会是卫国的。

卫国的军队始终恪守的一个条令,那便是“约法三章”,这个条令早已深入卫军将士的灵魂。正因为如此,南阳一郡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更不会存在屠城一说。

卫峥治理南阳一郡,颁布的第一条命令便是废黜隶制,所有的隶农转为平民;其次,十数万大军和战马也没有闲着,充分的将其物尽其用,除了必要所需的军队用以防守之外,卫峥遣两万数目的兵士轮流在南阳郡重建当地百姓因战而毁的家园,尽可能的将南阳郡遭受战火波及的城池恢复到战前的模样。

此番作为让南阳郡的百姓感到不可思议,简直不敢相信那些战场上杀人如麻的卫卒竟如亲故一般,而卫峥此举,没过多长时间,南阳郡的老百姓不但不再惧怕这支军队,更是口口相传卫军王师是天下真正的仁义之师,当地的老百姓逐渐的不在视其为敌国之兵,尤其原本作为隶农之人更是对解脱他们怒意之苦的卫峥感恩戴德,犹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南阳郡的民心转变传入郢都,屈原得知之后几经气节,却又无可奈何,他怎能不知卫峥此举是为笼络民心,让南阳郡的楚人百姓之热血就此冷却,渐渐接受卫国的统治,甚至为卫国效力。

其用心之险恶,屈原恨不得立刻带兵出征讨伐之,虽万般愤慨,却也无可奈何,手头的乌合之众与卫军精锐步骑征战于野,无疑是自取灭亡之径,屈原只能为大局忍了。

……

卫峥在南阳郡以逸待劳之际,再说宋国。

宋、楚、齐三国交界之地。广袤的原野之上出现一片蒙蒙营帐,硕大的纛旗上是一个“宋”字迎风猎猎招展。这里正是宋王戴堰举兵东征的大营。

宋王堰(宋康王)虽然昏庸无道,不知天高地厚,但不得不说他有一颗无畏之心,尽管属于不知者不畏。

戴堰是个庸主不假,但作为一个将领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讨伐齐国虽说是出其不意,但若是宋国没有一定的实力,戴堰没有一定的带兵打仗的指挥能力,也不可能做到以雷霆之势收复陶邑,更别说如今攻占了齐长城以南的大片疆土了。

宋国这次举兵征伐,戴堰也算是武功赫赫了,不但收复了陶洛,大军东进之际还顺带灭了弹丸之地的滕国,一向以如家王道之国的滕国当真是灭的憋屈,接着便是东伐齐,取五城。

到底是被誉为“五千乘劲宋”之国,加上有卫国在暗中支持,能取得如此战绩倒也绝非偶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