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响马九斤 > 第18章大买卖

响马九斤 第18章大买卖

作者:谷天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9:42:31 来源:笔趣阁

众人看着层层叠叠的浪花,正不知疲倦的拍打海岸。

海鸥追随着潮水,不停的冲进海里,将晕头转向的小鱼儿啄出吃掉。

包磊来到九斤身边:“九斤,里长王贵带了个人过来,要见您。”

众人回头观瞧,远远的,里长王贵和一个中年汉子,正拢着手候在五十步外。

九斤看看常义,见他摇头,便驱马走了过去。

王贵躬身禀报:“道长,这是二屯刘本昌,金州人。

在辽东时走街串巷,挑着担子做些小买卖。

现在屋里有六十岁老母,一个婆娘和两个儿子。

刘本昌脑子活络,但不是坏人,小老儿愿自己性命为他做保。

今年春盐量大,粒粒饱满晶莹剔透,刘本昌说他想回趟金州,因为这盐在那边价格能翻三倍。

我寻思着今年咱们的盐顶尖好,光靠腌菜腌鱼利少量也少。

真要能走海路,也是件好事,可~能不能送出去,是否能收回银子,都有风险。

还是将他带过来,道长看这事能不能成?”

九斤翻身下马:“只要知根知底,王里长就大胆举荐。

都是大伙儿的事,也都是为新村的父老乡亲多增加点收入,你做的对。”

“道长这一说,小老儿心里踏实了,万不敢给道长添乱。”

九斤转头看着那刘本昌,比自己高半头,小四十岁的模样。

骨骼粗大,四方脸堂,皮肤粗糙黑红,胡须如鬃。

虽然穿着补丁粗布麻衣,但浆洗的干净。

藤麻草鞋衬着碎布,显示家中内人是个勤俭持家之人。

“刘本昌?今年多少岁数?”

“是,虚长三十五岁。”

“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咱们一起参详。”

“本家堂兄刘全,是祖军门家中锦州商号管事,商号有船走登州。”

“你们南下,也是这刘全安排的吧。”

“是,每家交二两银子上船,大部分人没钱,先欠着,过后还。

账是我记的,不加厘金,现今早就完账,道长查看便知。”

王贵解释道:“刘全有些名气,从不欺男霸女,活人无数。”

九斤笑笑:“怎么不去锦州避难,宁愿跨海南来?”

刘本昌面露苦楚,叹息道:“老奴兵马截断北上通道,若走海路,到山海关就成了逃民。

会被押送军前筑城挖壕,活命艰难。

有一部分去了东江进了朝鲜,绺子成群,九死一生,唉~。”

李东解释道:“绺子就是土匪,新村里的人都说,辽东逢山必有匪,过河定有盗。”

九斤惊诧道:“乱成这模样,官府岂不是废了?”

王贵说:“官府只有几个大城里里有,城外都是老奴的兵马。”

九斤看看刘本昌:“你为何说商号有船能走?”

“朝廷兵马和老奴兵马都保护商队,只要去交易,他们都护送。”

九斤点点头:“辽东不缺盐,能成吗?”

“缺,本地无盐丁,少有的几家只能勉强供给大军所需,价格翻了十几倍。

发往蒙古的食盐少之又少,人都不够吃,更别说牲口。

若是道长觉得不稳,腌菜有多少运多少。”

“刘全联络过你?”

“老母过寿,他来探望姑母,看到咱过的好,羡慕的紧,才说起这事儿。”

“这么说,刘全也上过这岛?”

“是,他说能停船,搭上栈桥就成了。”

九斤沉吟道:“辽东兵荒马乱,咱们没地儿收账。

若要交易,凭票装船,概不赊账。”

“每十天有船南来,若刘全同意,再告知道长知晓。”

“也不必等我点头,常义为主,七个里长为辅,你刘本昌以后就辅佐常义,做个管事。

咱们那座议事的宅子,挂上商号匾额,就叫北海商号吧。”

“遵命,”几个人一起躬身应了。

“李东”

“在,挑选一百青壮,组成护村队,所有进入新村的人登记入册,流民灾民赶去县城。

若是府衙官差前来,让他们到山上找我。”

安排完琐事,九斤和常义南行。

到了府城,常义进城办理购买荒岛事项。

看着夕阳西下,九斤心里惦记老道,绕城而过,打马回山。

远远的看见老道站在山门城墙上,一手扶住墙垛,一手遮挡夕阳,正向驰道张望。

九斤鼻子发酸,这越老越顽皮,咋还跑到城墙上了。

边挥手边喊:“师傅,九儿回来了,给你带的鳎米鱼。”

老道身边多出个女道士,原来大师姐文若陪着。

健马跑上山道,山门处的护卫忙不迭的推开拒马。

九斤脚尖轻点马鞍,纵身一跃飞上城楼。

老道掏出布巾,擦拭九斤脸上风尘。

九斤对文若笑道:“原来是大师姐陪着,我说师傅怎么跑到城墙上了。”

“我也是追出来的,有师妹说道长去了后山,我不放心找过来的。”

九斤看着师傅埋怨着:“这地方台阶陡,您那~,就别爬这么高。

若是不听话,这鳎米鱼就不给你吃。”

“听话,听话,今天有口福啦。”

九斤背起老道,飞下城楼。

放上马背,九斤牵着马慢慢前行。

半大孩子的‘铁卫’们牵马落后三十步跟随,嬉笑着互吹乱侃。

夕阳余晖中,一老一少的背影落在山道上,拉的老长。

回到宅院东门外,蔡兴已经布置好了桌椅。

九斤抱下老道,师兄们除了老大不在,其他六个全在。

众人一起动手,三十斤鳎米鱼除鳞去腮很快收拾干净,撒上细盐腌制。

九斤找来铁鏊子(铁板圆煎锅),架在三块石头上。

细枝木花拖来小半篓子,点起火加热铁鏊子。

佣人们端来卤制的鸡爪鸭脖猪肚子,二师姑和三师姑也来到桌旁落座。

大师姑回去处理琐事,秋后才能回来。

到时二师姑就能离开,这里不能低于两位师姑坐镇。

铁鏊子已经热好,九斤用布巾将锅底擦拭干净,用麦秆制成的刷子刷上豆油。

腌好的鳎米鱼撒上面粉拌匀,一条条摆在鏊子上。

随着滋滋啦啦声响,浓郁的煎鱼鲜香味弥漫四周。

老道拿起筷子敲着桌子,不停的喊:“快些,快些,熟了吗?”

二师姑拿根筷子敲在老道手背上,呵斥着:“不听话就去罚墙根,再敲个我听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