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响马九斤 > 第86章议亲

响马九斤 第86章议亲

作者:谷天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08:49 来源:笔趣阁

看着娟秀的字体,九斤心中充满温馨,那淡淡的茉莉幽香,让九斤感觉如同柔顺光滑的发丝,被春风抚动划过自己脸颊。

小巧的鼻子,明媚的红唇,正吐气如兰,在自己耳边絮叨着女儿家的心事。

信笺上的诗词,如画卷般展现一位思念远方挚爱郎君的佳人,在秋天看着霜雾中坚守美丽的槛菊,心情如兰花上滑落的露水,孤寂中充满渴望。

从晨曦到日落,从秋天到隆冬,夕阳透过帷幔,映在闺房墙壁,想要给远方的他写信,却不知千里之外,万岭重山,郎君在何方。

九斤正在沉醉,朱万年翘着脚尖,伸头眯眼看着九斤手中的书信。

九斤赶忙把信收起,由于光着膀子实在没地方藏,只好掖在裤带中,揉了下鼻子说:“您这老花眼能看啥,这是年轻人的事,跟着凑啥热闹?”

“哎呀~,若没老夫千里迢迢带来这信,你小子看个屁啊,还老花眼,这还没吃你家饭就嫌弃啦?”

“谁嫌弃?我看看谁敢,小子是说,白云观的老花镜风靡全球,哦不对,风靡天下,您怎么没整一副带着?”

“那老花镜原来是你鼓捣出来的,太贵了,我在京城商铺里试过,看字确实清晰。

可一副眼镜一百五十两银子,带金丝边的三百八十两,老夫一个户部郎中,如何买得起。”

“那您这京官可够苦逼的,得啦,小子送您一副眼镜,不过做为一地封疆,您老用不几年就肥了,还请看在老花镜的份上,莫打北海新村的主意。”

“苦逼?是啥玩意儿?不管是啥玩意儿,是否打北海新村的主意,走着瞧就知道啦。

老夫在户部,都是几百万银子过手,从不动心思,你放心,老夫一碗稀粥,一个馍馍足矣。”

两人正说话,在门洞打铁的一个少年跑过来:“道长,有三百骑兵奔这边来了,是否拦截?”

朱万年摆手:“别紧张,那是护送老夫的马队,福生~。”

“老爷”

“去城外告诉他们,在桥南等着。”

“是”

福生跟着打铁的少年向城门走去,九斤说:“伯父,好歹吃了饭再走。”

“来日方长吧,老夫可不想蚂蚱腿上割瘦肉,那个沈江维是不是在山上?”

“在山下西河镇公所,管着那镇子,伯父跟沈叔认识?”

“他肯为落势的恩师上奏折鸣冤,尽显文人风骨,老夫喝过几次酒,互为知己尔。”

“太好了,沈叔在镇上,虽然平易近人,可毕竟是官身,街坊四邻都不跟他玩,连个下棋喝酒的朋友都没有,这下好了,总算有人能说说话啦。”

“这些事儿倒不用你操心,还是想想这个怎么办吧,话说过了年灵儿十九啦,再不成亲就变成老姑娘,行了,老夫该走了。”

朱万年指指九斤手里信件,转身上了马车,九斤抱着箱子,刘本昌驾着骡车,调转车头向城门走去。

九斤对着骡车说:“伯父,您是个好官。”

车厢内传出朱万年的声音:“一天一只鸡,三天一只羊,我哪能吃的了?还村村都有丈母娘,我这老骨头可顶不住喽。”

两天后,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沈江维的四轮马车来到村公所。

刘本昌举着伞迎出来问:“沈大人,这大雨天的,打发人递个话就成,咋还亲自来?”

“不来不行啊,这小子自己找了个媳妇,回来也不吱声,女方家找上门了,小九哪去了?”

刘本昌一头雾水,谁家女子这么有福气,难道是那天私访的官爷家里?

“沈大人,您先屋里安坐,道长一早去了盐场,正组织人在盐池排水,我这就打发人去喊。”

盐场内,近三千人穿蓑衣带斗笠,正在盐池外侧开挖两尺宽三尺深的沟槽。

沙土地开挖很快,两个时辰已经完工七里长,再有四里就能连接到入海的石渠。

这么多年,九斤一直疏忽了中秋节前后的这茬盐,现在每年四茬盐,每茬盐都在百万斤以上。

海盐色泽温润如玉,又晶莹剔透,尝之味甘且鲜美,用海盐腌制的各种海货和酱菜,清香爽脆香味浓郁。

北海新村的腌菜主要是青萝卜和芥菜,从最开始卖不到一万斤,到去年卖出去近两百万斤,也只跨越了十年时间。

今年九斤采用订单种植,商贩们缴纳定金,签订预购协约书,新村依据订单安排土地种植萝卜芥菜。

今年的萝卜长势良好,刘全那里却增加了八十万斤海盐的订单。

若是将盐发货,腌制酱菜的盐就不够用,九斤这才想起,怎么入冬之前少收一茬盐的事儿。

历年来,老盐工都是因为雨季的关系得出经验,盐池卤含量下降严重,即便收盐也是盐度不够,不结晶,只能喂牲口,还容易冻裂盐池。

九斤得知详情后,紧急集合盐工和村里青壮,开挖泄水渠放出被稀释的卤水。

等到晴天,重新注入卤水,用牲口拉着竹耙划拉两遍,最多二十天就能收获一茬子标准海盐,这一茬就是小两百万斤,不就是白捡的吗。

雨势渐小,王昆和盐场的七个管事来到防潮堤上临时搭建的凉棚下。

脱下蓑衣摘下斗笠挂到立柱上,对在写东西的九斤说:“道爷,水渠已经和主渠连通,各盐池正陆续扒开口子放水,后半夜就能排干。”

九斤抬起头,把桌子上的几张纸整理好说:“后续将挖开的沟渠用青砖铺起来,无需灰浆,排列好就行。

今年雨水不会多,过几天干爽后,铺好青砖,就开始向池子里补充卤水。”

说着将纸交给王昆,对七个管事说:“你们七个管事,广闷头干活不行,谁能率先学会千字文,谁就是第一任盐场主事。”

七个管事躬身回道:“草民尊令。”

“都坐下,喝点水歇会儿。”

一匹战马穿过雨幕来到棚子前,村公所传信员跳下马进了棚子说:“道爷,沈大人到了村公所。”

“知道了,王昆,这个月你还得盯在这儿,收了这茬盐再回马队,?你家那仨小子,年前带三百骑去大武镇练兵,我寻思着最好你亲自带队。”

“成,两千多里,要避开当地卫所兵马安全抵达,对他们来说确实不易。

只是这三百人中鞑靼人和女真人居多,还有二十多朝鲜人,道爷,还是要防一防吧?”

说着眼角余光瞥了下旁边躺着睡觉的巴彦,躬着身等候九斤示下。

九斤知他无恶意,只是单纯的护短心思,拍拍他肩膀说:“我说过,进了北海新村,就是北海人。

我也说过,谁背叛出卖北海新村,扒光了,赶出村子。

本来想改名北海新城的,府衙的官老爷说会有麻烦,还是叫村子,这样会省下徭役赋税。

这说明咱们现在并不安稳,响马营要尽快组建,等你们归来,咱们新村才算是真正能经得住风雨,所以,不要管他们来自哪里,大胆用。”

“是”

“巴彦,回村公所。”

一刻钟后,九斤回到村公所,进门见沈江维正在摆弄桌子上的铜喇叭,笑着说:“沈叔,知道是干啥用?”

“看着是喇叭,但为什么成回字形就不明白了。”

“这叫铜号,咱们现在十几万人的村子,传个信儿,骑马跑个来回都得大半个时辰。

我寻思着用号音传信,有五六十个司号员,就能迅速召集这十多万人。”

沈江维指着九斤说:“你那点心思,但凡有点官场经验的人,谁看不明白。

小九,天下动荡不安,乱世已成,拥兵自保无可厚非,但你若效仿西北,却是无路可走。

朝廷根基仍在,实力尚存,非是宵小可以撼动,给沈叔漏个底,你终究是何心思?”

“沈叔,自古没有道人谋逆,道家奉行天地人共存,九斤所做,不贪多,不贪大,用自己的双手,建一个平安之所。

沈叔,天理人伦皆已崩塌,小九要守护至亲之人,常用手段依然无效,但有一点,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直是小九的心愿,从未改变。”

“这就好,今天来只为一件事,朱知府昨天在西河镇吃饭,说起了你的亲事。

你这孩子,回来这么长时间,一点风声都没漏,不光是你沈叔我生气,你三个师姑更是气你擅自做主。

张家在京师勋贵里不显山不露水,街面口碑也不错,其女贤淑端庄,品貌俱佳,算你小子有眼光。

你大师姑和老夫商量好了,过完中秋节就动身进京,到惠安伯府议亲。

道门娶亲不易张扬,但也不能委屈了你们,因此,老夫这个叔父责无旁贷。

从今往后,你小九唯一的族亲,就是我这个叔父,届时,高堂之位,只能沈某来坐,你可有不满?”

小九心里感动,端起茶水单膝跪地:“侄儿小九,给叔父奉茶。”

“便宜你小子啦,你师姑让问你,新房建在何处?”

“大基山和牛头山防卫森严,况且又是作坊所在地,新房建在那里不合适,文峰山缺少水源,也非安家之所。

就在这北海新村吧,宅子建在此处,一来可安辽民之心,二来可防止心血毁于一旦。

此地无险可守,非万众一心不能保全,只有我留在这里,才能安然无恙!”

“老夫和你大师姑也是这个想法,你就抓紧时间选址盖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