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原始时代 > 第571章 县镇制

崛起原始时代 第571章 县镇制

作者:珩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0:39 来源:笔趣阁

冬季刚刚过去,抗黑联盟四个成员部落立即进行今年的第一次会盟,暂时未有新的成员部落加入抗黑联盟,不过冬季前最后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让好几个部落产生些许想法,今年继续努力一番,说不定这几个部落就会加入到抗黑联盟来。

邀请新部落加入抗黑联盟是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则是四个成员部落搬家的事情,一年时间里,居住地四周的草吃的差不多了,需要换一个地方,但因为抗黑联盟的事情,四个成员部落都没有向太远的地方搬家,方便联系。

为了让抗黑联盟内部之间更加团结,枯草首领提出新的提议:联盟成员部落之间不允许相互攻击,违者被其他成员部落一起围攻;若联盟成员部落之间发生矛盾,可用搏斗的方式进行解决,败者需要主动道歉。

枯草首领的提议再一次得到其他三位首领的赞同,三位首领都表示这个提议非常好,有效降低联盟成员部落之间的戒心,有利于成员部落团结对抗黑部落。

抗黑联盟四个成员部落结束今年第一次会盟后没多久,夏国中京城这边也进行今年的第一次朝会,夏国各座城池的城主、各部分部长都赶赴中京城参加朝会。

今年是夏历十三年,是夏国立国的第十三个年头,也是夏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夏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可以说仅仅是四年时间的发展,几乎就达到苏焱定下五年计划时的目标,具体成就还要等到今年结束才行。

得益于去年时间里远征军团连续覆灭日部落阵营和渔部落,再加上夏国自身自然人口增长,夏国总人口从去年春初统计的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余人暴增到今年春初统计的二十七万三千余人,去年一年时间,夏国总人口暴增四万六千余人。

目前夏国有成年男性国民四万两千三百余人,每个男人代表一个家庭,意味着夏国已经有四万两万三百余户,成年女性国民则有六万五千六百余人,光是成年国民数量,就已经突破十万大关。

而夏国遇到的最强大的部落是人口才两万多的蛇人部落,远远无法和夏国相比。

夏国的二十七万三千人口中还包含一万五千一百余人的奴隶,成年奴隶数量和未成年奴隶数量相差不多,这些奴隶为夏国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包括挖铜矿、挖铁矿、挖煤矿、建城、修路等各项劳累或者危险的劳作都由奴隶承包。

夏国需要做的仅仅是派出足够的人手看守奴隶,不能让奴隶们逃跑掉或者暴/动,顺带为奴隶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能够挡风遮雨避寒的房屋,以降低奴隶们的反抗心。

随着夏国持续对外征战,夏国的奴隶数量还会不断增多,能够为夏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建城、扩建源城造船厂和舟城造船厂、批量建造丙型船等等各项事物一一由苏焱颁布下去,最后苏焱着重安排夏国对外战争的事情。

骑兵部队照旧每两个月深入草原一次,还有今年骑兵部队要扩编到十个队的规模;相邻两座城池各调集一队野/战军和一队城防军组成一支征战队伍,黄河南岸的城池向南方进发,黄河北岸的城池向北方进发,探索记录地形、物产,以及寻找其他部落进行攻打。

听到王说今年夏国对外征战的计划,兵部部长鹿辰、副部长蛇守双眼都亮起来,作为兵部主官,两人可不希望兵部悠闲下来,想要让兵部不悠闲下来,唯有战争。

苏焱说完后,鹿辰当即向苏焱做出保证,兵部一定会完成王的计划,鹿辰决定等朝会结束后召集各城池兵部分部长好好商议此事,一定要把事情办得漂亮,最好今年的收获不比去年差。

朝会结束了,苏焱却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各城池城主、各部部长和分部长进入议政厅参加朝会,议政厅已经显得拥挤了。

现在夏国有户部、刑部、礼部、教部、医部、农部、工部、兵部、奴部、仆部、商部、运部共十二部,有中京城、源城、蓄城等三十六座城池,部门短时间很难再有增加,但城池数量一直在快速增加中,去年只建造四座城池,今年要建造五座。

城池越多,管理越麻烦,是时候拿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国的郡县制是苏焱思考的对象,不过苏焱仔细想了想,夏国人口还不到三十万,弄个郡县制出来太夸张了,倒不如以一座标准城池为镇,六座城池到十座城池设一县,现在夏国有三十六座城池,可以设四到六个县,蓄城区域目前只要三座城池,但也可以单设一县。

中央,县,镇,此为县镇制,以后等夏国人口过百万了,可以在县上面增加郡,等夏国人口过千万了,可以在郡上面增加州。

苏焱将州郡县镇地方行政制度拿纸笔记下来,州郡先不管,必须在今年里将县镇的事情准备妥当,待明年春季就开始施行。

想要施行县镇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考虑夏国可以设多少县、哪座城池可以可以作为县城、县城县令或者县尹由谁担任等等各种事情。

县镇制出现了,顺便夏国十二部也要进行改变,苏焱准备将大致的计划确定下来后,就会召集十二部部长进行商议。

索性夏国人口还不到三十万,就算今年结束了才只有四十一座城池,用掉一年时间,基本上可以将县镇制完整计划拿出来,等到明年春季开始施行,日后每年再开朝会,只由县级官员来中京城就好,等朝会开完后,再由县级官员给镇级官员开会。

蓄城的官员们乘坐船只返回蓄城,骑兵部队即将出征,这时候,草原上的抗黑联盟又进行今年的第二次会盟,这一次会盟的成员部落不再是四个,而是七个,其中有一个部落还曾与黑部落的骑兵接触过。

所谓的接触是这个部落一支放牧的小队与一个屯夏国骑兵遭遇,由于这个游牧部落人口不到一千,实力比较弱,不敢派人过去将被抢走的牛马羊抢回来,让这个游牧部落侥幸生存下来。

抗黑联盟其他六个部落得知此事都沉默下来,尤其是枯草部落中那些来自已经被黑部落覆灭的游牧部落的族人,好几个部落都是被黑部落用示敌以弱的手段引得他们部落来攻,最后被黑部落连续两战给覆灭掉。

“只有我们七个部落,联合起来勉强能够抵挡黑部落,但是我们必须集结族人到一起才行,以我们各个部落的情况,我们是没有办法搬家到一处区域的,一旦黑部落突然来袭,我们很难及时救援。

唯一的方法就是集结各个部落的力量,一起进攻黑部落的居住地,将黑部落彻底灭掉,抗黑联盟需要更多的成员,我们一起去邀请更多游牧部落加入我们抗黑联盟。”

抗黑联盟第二次会盟上,枯草首领再一次发出提议,随后便得到其他六位首领的赞同,七位首领都知道抗黑联盟的实力不够,抗黑联盟需要十个以上的成员部落,每个成员部落派出一部分成年族人出战,集合起来才有把握将黑部落灭掉。

第二次会盟结束,抗黑联盟的七个成员部落继续寻找其他游牧部落并发出邀请,就在第二次会盟结束后第二天,夏国骑兵部队离开蓄城,向着草原深处进发。

几乎同一时间里,远在夏国本土区域,舟城和浒城联合组成的征战队伍发现一个位于舟城南方的农耕部落,这个农耕部落只有五百多人,实力很弱小。

舟城兵部分部长当即带领征战队伍向这个农耕部落进攻,仅仅是五分钟过后,这个农耕部落被征战队伍覆灭,一个人都没有逃走,己方俘虏近五百人。

这个农耕部落没有铜制武器,对夏国战士的伤害很小,战士们杀敌数锐减,俘虏数大大增加,要知道俘虏一个敌人可比杀死一个敌人的功劳更多。

一场战斗下来,就算没有人立下一等功、二等功,立下三等功的人数绝对不会少于十人,战士们还可以将战功进行累积,直到累积足够的战功达到三等功的标准再接受赏赐。

这一场小规模战斗只是一场开始,从夏国在中京城东南方和西南方建造新城开始,标志着夏国正式向远离河流的区域扩张,充足的马匹让夏国在陆地上也能快速沟通,快速运送物资。

各支征战队伍在向远离河流的区域探索时,寻找部落进行攻击只是一个方面,绘制地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算是为日后建造新城做准备。

另外各支征战队伍包括骑兵部队手中都多了一样新鲜玩意罗盘,罗盘的盘和针是分开装的,当要用到罗盘时,将盘和针取出来,将针放到盘中间位置略微鼓起的小尖端上,针便会指向北方,然后确定自己方向所在,再根据地图,便能知道自己的大致位置。

尤其是骑兵部队深入草原,大草原一望无际,骑兵部队比较容易迷失方向,只能根据太阳的位置在初步确定方位,回程的时候要一路向着东方前进,很多时候都与蓄城位置偏差,走到草原和丛林交界处时,会继续向着南方前进。

有罗盘在,骑兵部队基本上就可以直线返回蓄城,不需要多走一段路。

倒是商部运部的船只不需要使用罗盘,毕竟船队主要是在黄河主干和支流航行,基本上不会迷失方向,若是船只深入到比草原还要广阔的大海时,罗盘是必备物,缺少罗盘,船只在大海上迷失方向,后果非常可怕。

罗盘和玻璃是夏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工部要制作出来的两个重要物品,罗盘已经成功了,就是制作是要耗费一些人力和时间,罗盘的盘和针都需要匠师细细打磨才行。

玻璃勉强算是成功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研究烧制大块玻璃的项目还在继续,苏焱则给工部增加一个任务,利用烧制出来的玻璃珠,选择规格大一些的,磨制出来制造望远镜的凸透镜凹透镜。

用玻璃珠磨制凸透镜凹透镜的任务和打磨罗盘的任务一样的耗费人力和时间,用玻璃珠磨制凸透镜凹透镜,预计就算是制成望远镜,效果也不咋样。

不过烧制玻璃技术还在发展中,现在用玻璃珠磨制凸透镜凹透镜也算是进行技术积累,等烧制玻璃技术提升到一定水准,夏国就能很快制造出适用的望远镜。

苏焱对工部的各项研究非常关注,经常往工部跑,许多时候还会前往各处造船厂、冶炼区视察。

夏国对炼铜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青铜器是这个时代里对铜研究的巅峰,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比较明显的突破,夏国已经将冶炼金属上的主要研究人力投入到对炼铁技术的研究。

研究炼铜技术快要三十年,炼铁技术才刚刚起步,想要炼出比青铜性质还要好的铁,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夏国的铁产量大大增加,是青铜产量的数倍,炼出来的铁主要用来打造农具,粗铜铸造的农具都被回炉用来炼青铜。

因为炼铁,夏国多了一项新职业,铁匠,铁匠用铁锤锻铁打造器具,看起来比用青铜直接铸造器具麻烦,但未来铜会是贵重金属,而铁不是贵重金属,即便现在看起来使用铁锻造器具要比用青铜直接铸造器具麻烦。

实际上许多夏国国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炼铁,铜不比铁好吗?最后由工部部长月启向苏焱询问,苏焱解释道“大地中铁要比铜多得多。”

仅仅是王的一句话,夏国国民们便不再疑惑,虽然国民们依旧不是很懂,但是王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理,王说大地中铁比铜多就是铁比铜多,一直炼铜,总有一天铜会用光的,而铁比铜更多,不会用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