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 > 第八十六章:殿中奏对,赵煊五策治国

李彦仙稍微驻足看了一下。

如今。

这二十二字圣言已经传遍了朝野内外。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十个字让百姓终于知道帝王为何为帝王。

守国门。

护国祚。

百姓们也只是敬佩赵煊能够坚守东京,护住了大宋的统治。

但是他们又觉得这天下本来就是赵家的天下,他作为赵家的皇帝,自然是要有这个责任。

就好比,我家来了贼,我这个做家主的不去抓贼,难道还要等着别人来抓贼吗?

而对于大臣、对于武将,对于有着民族感、汉统感的人来说,这一句话,绝对能够振奋人心,也绝对可以改变他们对于以往的赵姓官家的看法。

赵煊一边关心着李彦仙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受伤,需不需要先医治,饿不饿等等。

之后,又是询问了陕西路的情况。

李彦仙是欲言又止。

陕西路宣抚使范致虚是个什么人,他很清楚,陕西路那边的状况太复杂了。

范致虚、曲端、王庶、刘锡、赵哲等人,一个一个都是把自己的部下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互相看不惯,就算是联军一起,也都是心思各异,根本就不能劲儿往一处使。

这样一个犹如一盘散沙的陕西路,如何能够抵挡金贼,又如何抵挡西夏军?

但是这些事情,李彦仙又不能在这里一一讲出来。

因为他是在范致虚之后才进入京城的,这时候上奏,那真要是问罪下来,世人都觉得是他李彦仙告御状。

以后怕是难以立足。

李彦仙是一位勇猛悍将不错,但是在当初上奏说李纲不知兵,被打压丢官之后,已经有了一些怨气,也似乎明白了行在之中的争斗。

赵煊没能问出什么来。

倒是旁边的宗泽,多次为李彦仙解围。

赵煊似乎也看出来什么,也就不再追着李彦仙询问陕西路那边的情况。

这样的臣子。

让他好生地操练战士,守在最重要的地方,以待北伐大业。

进了皇宫。

自然是御赐盛宴。

这一次。

十二个菜。

不是赵煊小气。

而是他现在已经下令要全国提倡勤俭节约,不得铺张浪费,把悯农写在墙上作为宣传语。

李彦仙也确实饿了。

也是第一次被御赐盛宴。

再加上。

好多菜式,那都是赵煊宣召御厨,讲述了好几次,才让御厨做出来的。

就好比酱油鸭、东京烤鸭。

这两样菜出来之后,吃过一次的人,就很难忘记那个味道。

用完膳。

李彦仙、宗泽坐在两旁。

“有些话。”

“外人面前自然是不好讲出来。”

“现在,也就只有朕、宗相公和李将军三人。”

“所以有些话,就是天知地知、朕知,二位相公知。”

“少严,陕西路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现在可以说说,朕和宗相公也好心中有数,以后布防的时候,也能减少隐患。”

“宗相公的意思是,保住这黄河以南的防线。”

“以滑州为屏障。”

“以陕西路、河东路为左右两翼主力,牵制金贼的东西两路帅府大军。”

“所以,陕西路对于大宋而言,非常重要。”

李彦仙听闻,也就没了顾虑。

不仅如此。

赵煊在他心中的分量也开始慢慢地提高。

于去年十二月,听闻了那二十二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直到赵煊守住东京,打退了金贼,保住了大宋国祚。

在李彦仙的心中,赵煊也称得上是一位贤君。

“陛下。”

“陕西路颇为复杂。”

“首先,这陕西路宣抚使范致虚,乃是元祐年的进士,太上皇时期的尚书左丞,声望高。”

“但是,范相公为官或许可行,为帅的话,就有一些能力不足了啊!”

“……”

李彦仙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对陕西路的了解说了出来。

关于范致虚、李弥大、赵哲、刘锡等人,还有关于曲端、吴阶等。

因为他是真的希望赵煊可以出手整治一下陕西路,再不整治一番,以后金贼攻伐陕西,怕是又会出现一个有一个败仗,白白战亡那么多的将士们。

赵煊听完李彦仙的话。

沉默了。

他没想到陕西路会是这个样子。

也没有想到自己守住了东京城,不用去五国城住五星级茅厕,却还是要面对这种让他感觉千头万绪的烂摊子。

如何整治陕西路。

成为了当下又一个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赵煊沉默了一会儿,对宗泽说道:“宗相公,朕打算召范致虚回行在。”

宗泽瞬间就明白赵煊的意思,范致虚在陕西路,完全就是一个累赘。

召范致虚回行在,可以安排一个知晓兵事,又能担当大任的人为永兴军主帅,可守住陕西。

只不过,范致虚乃是太上皇的近臣。

靖康元年的时候,之所以让范致虚去陕西路担任宣抚使,本就有意让他远离行在。

现在又召回来……。

宗泽却点了点头,回道:“陛下圣明,宣抚使本就是一个暂职,如今金贼退走,范致虚勤王有功,应当召回行在。”

他已经听闻了守城的时候,太上皇的那些个行为,也听闻了三皇子赵楷的那点儿动作,更是知道,当今陛下直接强迫太上皇回延福宫,现在差不多已经是不太可能再出来了。

大宋本就重视孝道和礼节,赵煊这等做法,已经是不孝不仁不义。

但是对于大宋国祚而言,对于天下万万民而言,对于他们这些一心为国的大臣而言,赵煊又是一位明君,是大孝、大仁、大义之君!

李彦仙也觉得召范致虚回行在,大有可为。

陕西那边,是真的需要一个手段强硬的人来肃正一番,把那些个蛆虫给赶下去。

赵煊又道:“现在大宋百废待兴,金贼还在侵略河北之地,事情总要有一个轻重缓急。”

“河北布防乃是头等大事,除此之外,那就是接收北地的流民,安顿他们在黄河以南,从事农桑、恢复生计,是第二等大事。”

“第三则是支援河北的义军,抵御金贼的追击,不能让河北的义军寒了心。”

“第四则是春耕,如今快要开春了,春耕不可荒废,大宋已经失去了北地耕田,现在北地百姓南下,以黄河南边这些耕田,是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必须还要兴修水利、开垦荒田,重视春耕,才会有一个不错的秋收,不至于大家明年都还要饿肚子。”

“第五是吏治,也就是肃正朝纲,像是唐恪、王孝迪、孙傅那等庸才,就该整治问罪,给大宋战死的将士们,还有现在奋战的将士们,以及那些家园被毁、亲人被杀、流离失所的北地百姓,还有着备受压力的江南百姓一个说法!”

“唯有吏治,肃正朝堂、庸才免冠、能者居之,才能让大宋长治久安。”

赵煊的五策治国,让宗泽眼前一亮,李彦仙敬佩不已。

这才是中兴之君!

能辅佐这样的帝王,必定可以立下不世之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