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龙牙 > 第508章 马周

大唐龙牙 第508章 马周

作者:抉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03:36:14 来源:笔趣阁

所以,李承乾从来不觉得两个弟弟会威胁到他的皇位。

这段时间,他们三个兄弟之间的情谊,竟然让他感觉很迷醉。彼此信任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所以,李承乾也愿意用最坦诚的姿态对待他的弟弟们。

东宫大变的事情,是隐瞒不了的,于是乎,一些实在是被清的太狠的人,就怂恿着自己家族不太重要的朝堂成员试着上了奏折,弹劾太子肆意胡为。

针对太子肆意改变东宫制度,裁员的事情,朝堂之上分成了鲜明的两个派系。一派是以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为首的支持派。

他们认为,太子此举是正确的,东宫裁员,减少了朝廷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让懒散的东宫氛围为之改变。

而另一派,是以魏征、孔颖达等人为首的反对派。魏征就是旧太子手下的人,他认为,旧太子的失败,其实跟他自己没有接受好正统的太子教育有关,

而孔颖达,则认为东宫的官职制度,是祖宗留下来的法度,不能肆意更改,更何况,这个更改还是年幼的太子自己做出来的。

年龄,就是李承乾的硬伤,魏征等人还因为理论牵扯到旧太子不好多说什么。而1孔颖达,觉得自己只要抱紧祖宗法度不可更改这一条,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两方的人各执己见,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改变这个格局的,是一封奏章,中郎将常何的奏章。

奏章里,详细阐明了两方的理论特点,还写出了两方的利害,站在一个局外人,甚至一个仲裁者的角度上,将这件事分析的底掉。

这个奏章,让朝堂上的争吵声消失了,两方的人,因为自己的理论被找出不足,都无法反对这个奏章的最后观点。

“裁员之事,势在必行,但是,相关官职的精简和任命,却必须由朝廷来商讨。”

这个奏章,就是李承乾自己,也没有办法反对。对她而言,趁机把那几个舌头长的家伙清除出东宫,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东宫官职的任命?

他又不是经常住在东宫,设置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朝堂上,李世民看着常何的奏章,看一眼舒服一下。

说实话,这件事,吵得他都觉得头大,两方都有道理,但是,却没办法折中。如今有这个奏折,算是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但是....

李世民合上奏折,问常何:“这个奏章,道理说的头头是道,还有颇多引经据典的地方,想必,这不是你一介武夫写出来的吧!”

常何恭恭敬敬的说:“启禀陛下,这个奏章是微臣所写,但是内容,则是在下的一个门客所作。”

“门客?”

李世民又翻看了一下奏章,说实话,这个奏章,确实很不错,很有文采。同时,也能体现出作者的满腹经纶。

这样的一个人,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了,如果,他确实有大才,他也不是不可以给这个人一个当官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世民又说:“你不要对你的门客说实话,就说,朕要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朕想要看看,这个人对朝政,是不是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常何领命。

第二天,李世民得到了常何的门客-名为马周者创作的奏章。奏章内一共有二十条,每一条都说得特别符合李世民的心意。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沦落在常何家中仅仅只做一个门客,实在是太浪费了!

“传旨召见马周进宫,朕要当面考校他。”

皇宫距离常何的家中,距离还是很远的,更何况,一个山野村夫上朝面圣,怎么也要梳洗打扮一下,还要验证身上有没有武器什么的,麻烦的要死。

为了让马周尽快出现在朝堂上,李世民连续派出了四次宦官传旨,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直接让马周进宫。

没过太长时间,一个衣服穿的松松垮垮、头发粗粗扎起来,还是湿漉漉的、身体极度消瘦的书生走进了大殿。

一看这家伙就不知道规矩,仪表不得当不说,明明宦官已经叫停他了,他还是往前走了几步。

就因为那个地方有大殿柱子的影子,可以避免被阳光直晒。

这是很失礼的,但是李世民却丝毫没有生气,还伸手制止了想要训斥他的无名。

虽然行为失礼,但是他好歹知道这是御前,跪地伏首的礼节一丝不苟。

“草民马周,马宾王,见过陛下。”

李世民打量了他几眼,看他身材消瘦,就问:“马周,朕见你身材如此瘦弱,可是有什么病?”

马周点头:“启禀陛下,草民患有消渴症,求医问药多年,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消渴症,其实就是糖尿病,只不过古人对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就以为大补就好。

于是乎,李世民说:“传旨,内务府选高丽的高丽参等补品,给马周补补身子。”

这话一出,朝臣们都对马周刮目相看。这个家伙好运气啊,第一次面圣,就能得到赏赐。

而且,看样子皇帝对这个人很中意,想要重用....

一些人不由得对马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马周也没想到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关心,说到底他是一个落魄书生。虽然在老家骄傲狂妄,但是,到了长安,到了朝堂上,却没了狂妄的资本。

所以,他连连对着李世民叩首:“草民谢陛下恩赏!谢陛下恩赏!”

看着反应剧烈、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皇恩的马周,李世民忽然很愉悦。

而且,冷锋关于官员。特别是地方官员最好是选自寒门学子的话,实在是太正确了。

马周对于朝政的一些看点,无一不是从实际出发,个个切中要害。这就是眼界的问题,京城富家子弟,个个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们怎么能体会百姓的疾苦?

而且....

看着被宦官制止才停止叩首的马周,李世民想到了另外一点:寒门子弟,突然得到提升,才会异常感激皇恩,他才能很好的收买人心。

如此可见,科举制度的扩张,确实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