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堂哥中举之后 > 第十七章 争吵

堂哥中举之后 第十七章 争吵

作者:爱调皮的松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09:48:55 来源:笔趣阁

李氏去镇上买东西,自然不是走路去的。

回来时,她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袱更不可能步行,但嫌坐着同村的牛车出不了风头,便不知从哪儿雇了辆马车回来。

二柱来拿东西时,瞧见那车夫脸上乐开了花,也不知李氏给他多少钱。

“娘!把你头上的那根最长的簪子给我嘛!”王秋花摇晃母亲的手臂,带着几分娇憨的撒泼。

陪着母亲逛了一天,她却也不觉得很累。

“去去去!你才多大,没得坏了这东西的好意头。”李氏斜着眼瞥了她一下,立刻拒绝。

开玩笑,这根长簪子是她挑了好久,花了好些个银子买的,送给秋花这赔钱货那不是打水漂了。

王秋花目的没达成,便嘟囔道:“小气!大伯娘就没你那么抠门!”

“那是她儿子中了举人,有花不完的钱。你叫你哥哥考一个去。”李氏摆弄着头上的簪子,总觉得插歪了不满意。

“二柱哥你咋这么没用,为啥就不能考个状元爷。”王秋花抱着新买的衣服,转头对着二柱抱怨。

二柱抽了抽嘴角:“你怎么不叫宝柱考一个。”

“他那么懒考个啥啊?”王秋花翻了个白眼。

“去去去,你们两个不准埋汰宝柱,他年纪小,等长大了准会有出息。”李氏横眉,不悦地摆摆手说道。

“再有出息也中不了举人!”王秋花多嘴说了一句。

啪!

李氏毫不客气,给了她一个大嘴巴子。

“啊!”这突然翻脸,王秋花措不及防挨了耳光,捂着脸,痛得直掉眼泪。

“再让我听到你咒你哥哥,老娘撕烂你的嘴。”李氏恶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这咋就是咒了?’

她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没勇气和母亲继续犟嘴。

二柱呵的一笑:“活该!”

“你!”王秋花忿忿看着他。

母亲这一耳光,把她一天的好心情全打没了。

“哼,我不理你们了。”她捂着脸,匆匆跑去大伯娘家里。

王春花失踪时她口不择言气得王寡妇昏阙,如今王春花回了家,王寡妇心结解开,转而心疼她年幼丧父,很是疼爱怜惜。

虽说前头王春花怀孕一事事发时她也说了风凉话,可众人只当是别人教给她的。又见她年纪小,穿着喜庆的红色衣服很可爱。

便是王春花,见堂妹来玩也总是热情款待,时不时送点小玩意给她。

“为啥我就没生在大伯娘家。”王秋花总会闷闷的想。

见她哭着跑开,李氏也没多想,只啐了一口,叨叨道:“哭哭哭,整天就知道哭,一张大嘴说人闲话还没完了,看你以后嫁给谁。”

瞥见在身后闷不吭声的二柱,她皱眉道:“宝柱上哪儿玩去了,你去喊他回来吃饭。”

她拍了拍抱在怀里的包袱,心里微喜。今天给宝柱买了好几身的行头。自己的孩子,可不能看着像那些个泥腿子。

“宝柱上哪儿玩我怎么知道?”二柱正眼都懒得看她。

“好啊,长大了都能耐了不是,敢跟老娘较劲。”李氏黝黑的脸上挂满了愤怒。猛地将东西往地上一摔,转身就找起了家里的扁担。

她这人蛮横不讲理,又惯爱撒泼骂人,嗓门又大,简直不可理喻。

但二柱今天敢跟她顶嘴,就不怕她动手,也不担心她会大哭大闹给外人看笑话。

他双手环抱,冷眼看着李氏东张西窜的找武器。

孙先生家,李氏这些天去买东西时总爱去那地方瞧瞧。

永安县是没有学院的。

孙先生是县里颇为有名的教书先生,要在他开办的私塾里念书,每年要交十两银子作为束脩。这并不过分,与其他富贵公子哥儿所念的私塾相比,已是很近人情。

当初王老汉便是因为交不起这十两银子,只能送王大柱去一家微寒的私塾,便是如此,那束脩也是全家省吃俭用才挤出来的。

要不是王秋花说漏嘴,他恐怕还不知道李氏已在孙先生那边塞了银两,想让宝柱上那儿读书。

李氏怒冲冲的找来了根烧火棍,作势要打人。

二柱冷笑:“打!打死我好了,看孙先生会不会收一个杀人罪犯的儿子做学生。”

“啥孙先生?”李氏听得一愣。

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她理直气壮地抬着下巴说:“咋的?我送儿子去念书碍着你了?”

“是没碍着!可是你叫你儿子回家吃饭,凭什么让我去?”二柱像是被她逗乐了,失笑道。

李氏气急,却又辩不过他,一怒之下将那木棍扔到二柱脚下:“你——你个遭雷劈的白眼狼儿,滚滚滚!都给老娘滚!”

“要滚也是你滚,这是老王家的房子,你一个克夫的寡妇要么改嫁要么老实着点。”

二柱躲着那根木棍,吐出的话也不比李氏说的好听到哪儿去。

他说完话便夺门而出,打算先逃出去躲一会等李氏消气再回来。

哪知李氏似是被他气急了,哆嗦着手指着他:“你你你……”

她一下背过气,昏阙倒地。

……

三房里,王老汉很是痛心疾首地教训了二柱一通,才叫他去请村里那蹩脚大夫。

“你去熬药喂你娘!一家子就该和和乐乐,哪像你们娘儿俩,一天天的不干正事,闹得鸡犬不宁。”王老汉颇感头痛。

“又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哪用得着吃药。”二柱有些忿忿的道:“我娘到镇上去找孙先生,偏只给宝柱一个人安排去那儿念书,我不服。”

听他提起孙先生,王老汉神情一怔。

他记起了以前送大柱去孙先生那儿,被对方直言不讳地道:“本啄泥草生,枯枝矮木迎。何往云上桐,弃那稚草窝……”

王家交不起那束脩,也许孙先生是一时好意,不想让他当众出丑才曲意劝说,可因为那几句草诗,当时隐隐约约听得明白的王老汉自觉无地自容。

后来,他只能带着王大柱去了城郊的一个小私塾,学生都没几个,便是那先生都未得功名,连保荐学生参加童子试的资格都没有。

可就是那样一位邋里邋遢的先生,却教出了逸轩这么个举人。这个小私塾如今也成了永安县炙手可热的学堂。

王逸轩还曾给这私塾写了篇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唐朝——刘禹锡)

像孙先生那样名气大的先生教出来的学生能中秀才的都少,更别提和王逸轩一样中举人了。

可见名气大的先生不一定才气大,名气小的也不一定没才华,说不准就是个爱菊者。

王老汉有种扬眉吐气的舒畅感,一想若是见到孙先生,对方不知有多么后悔当初没有收逸轩这个学生,他心里就畅快。

他不屑的道:“清河镇的孙先生,也就是名气大,你看他教出的学生,有几个是功成名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