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标跪求我当太傅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闲是非多

“今日若是没有诸位的帮助,我朱标只怕是会命丧于此。”

“我对天发誓!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绝对不会让诸位受苦受难!”

随着朱标话音的落下,在场的百姓皆是双手微微颤抖,甚至有的还红了眼眶。

这就是他们所信任的太子殿下!这就是他们所支持的皇室!

而与此同时,奉天府中发生的一切,也迅速的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看样子这次下来,那小子在民间倒是收获了不少民心。”

听到锦衣卫汇报来的消息,朱元璋的眼神中顿时流露出几分笑意,心中尽是赞许。

他原本已经做好了打算,如果朱标等人真的无法应付胡惟庸的造反的话,他便会直接出面解决。

毕竟作为大明皇帝,手中多多少少还是掌握着锦衣卫和一群宫内禁军的。

不说别的,对付胡惟庸这种窝里横的乱臣贼子还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朱元璋倒是没想到这小子不仅办成了,还办的如此出色。

想来日后将皇位交给朱标后,他也不用担心了。

自己的这个孩子也必定会让天下百姓心甘情愿地臣服!

一想到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果然不辜负自己的期望,朱元璋就乐得笑到合不拢嘴,甚至于因为笑声过于放肆,没有可以控制音量,还吸引了站在不远处的许牧。

听到朱元璋的动静,许牧不禁颇为好笑的挑了挑眉毛。

他只知道朱元璋住在院子里只是为了休息几日,可什么事能让朱元璋如此开心?

“我说朱老爷子,您的笑声要是吵到了我这里的花花草草导致他们枯萎了,我可是要找你要赔偿的!”

许牧笑眯眯的开口说道,言语中尽是调侃。

见到许牧过来问,朱元璋自然乐得和他分享,只不过他还不得不特意变了变说词。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村子里面有一些老顽固,一直固执己见,不太想让咱们这个改革落实下来。”

“为此能够让咱放弃改革,还特意闹出了点事儿,甚至煽动不少人跟着一起起哄,什么都不懂就给那瞎闹!”

“只不过,这一次还没来得及捅到咱这里,就已经被大虎给先解决了,而且大虎还解决的还相当漂亮!”

“所以我觉得这孩子将来绝对有出息,肯定能带着村子的人越走越远!”

一说起朱标,朱元璋心中便是满心的赞许,眼底尽是骄傲。

此时的朱元璋就差当着许牧的面把朱标给从头到尾夸上一遍。

不过即使许牧看不见他满是骄傲的神色,也知道朱元璋现在有多么的自豪!

天下父母见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出息,都是这样,村长身为普通人,自然也不会免俗。

而他听到朱大虎能够把这件事办得如此漂亮,身为老师的许牧,也觉得相当欣慰和骄傲。

只不过朱元璋所说的话中提到的几点,倒是让他有了些许好奇。

“话说回来,改革的事情还没真正落实下来吗?”

许牧微微颔首,神色中不由得流露出几分疑惑。

先前该讲的道理,可都已经讲好了,怎么反而有人还要跟着起哄呢?

按道理来讲,乡亲们就算再怎么不清醒,再被教过多次之后,差不多也该明白其中的道理,更不可能做出起哄这种事情才对。

难道说还是村民们的思想太死板了?

想到这里,许牧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现在真是越来越想不明白,这群乡亲们都在想些什么了。

“许先生,这你就不明白了!这次大虎能把事情解决好,村民们也帮了不少忙。”

“但是负责起哄的这群家伙,就是一群没事做闲得蛋疼的读书人!”

“他们一个个向来自诩命比天高,有大才干,但是大多眼高手低,根本不敢正事!让我头疼的不行!”

“这一次更是被老顽固们三言两语就轻易被挑拨鼓动,和村民们对立,进而和那群人一起闹了这次的风波。”

“一提起他们,咱就愁啊!”

听到许牧的疑惑,朱元璋则叹了口气,他的脸上有着些许无奈,连带着语气都颇为丧气。

一想起来这些读书人,朱元璋也觉得头疼。

他十分清楚,倘若要是不尽快找个办法将他们给解决了,只怕日后的乱子会一波接一波,永无止境!

就算他是皇帝,他想杀就杀,可是杀又杀的完吗?

而且像这种毫无根据就杀人的行为搞不好还会被他人利用、做了文章,进而影响皇权的威严和统治,麻烦得很!

总结下来啊,可谓是不论怎么做都得先想好能不能做,该不该做。

许牧当然听得出朱元璋言语中的担心,毕竟人闲是非多的道理全天下的人都明白。

“你也别太难过,毕竟人闲下来的话,脑子也会跟着空了,必然会东想西想,随随便便受点鼓动就会闹出点事儿来。”

许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开口安慰道,这种情况到底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

可即便是这样,但并不代表没有办法来解决。

这群家伙不就是闲吗?

找些事情干就好了!

“不过这也好解决,只要你能给他们找到各自能干的事情,让他们忙起来,不就可以让那群家伙安分下来吗?”

“到时候就算有人想要鼓动他们接着作乱,他们也得考虑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空闲时间和多余的精力。”

听到许牧的话,朱元璋顿时两眼一亮。

对啊!既然人闲下来容易出事,那不让他们闲下来不就行了?

只要让那些读书人忙起来,他们就不会再想着去附和别人的胡言乱语、想着不切实际的事情,而是会专心致志的去干自己的工作。

可是想归想,朱元璋的神色中却又多了几分迟疑。

这套理论确实可以用,然而闹事的那些大多都是读书人,平日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写字。

顶多是有些出色的还能出去开一个私塾,教一些其他有学习需求的富家子弟或是掏的起上学钱的平民学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