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126、三论

明末好国舅 126、三论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然而,建奴逆贼狡诈,老贼努尔哈赤昔年附庸我大明时,便已摸索到应对之法,深悉我火铳优劣。”

“诚然,火铳是比箭矢快,但是,火铳需要装火药装铅弹,这相比箭矢就缓慢多了,我大明军队所用最多的鸟嘴铳就是如此。”

“不过,鸟嘴铳虽有准具,准星极高,可于一百五十步内,对准目标而射中,但那也只是在静止状态下,由火铳兵认真瞄准才有的效果,真正到了现场上,鸟嘴铳真正能杀伤来犯之敌的,也就是几十步的范围而已。况且,火铳兵在用鸟嘴铳发射一发铅弹之后,装填下一发弹药也是需要时间,而这两点,就给了建奴逆贼克制我大明火器的机会。”

“因火铳只可远程射击,近战却如烧火之棍,砍不能砍,刺不能刺,打不能打,鸡肋无比,所以交战之时,我大明军队列阵,常常以火铳兵分三排站在阵中,而后在再命,刀兵和枪兵站在两翼,相互护卫,不给敌方可乘之机,袭我步兵阵型。”

“可是建奴对阵,深知我火铳真正杀伤敌人的射程,特别是鸟嘴铳,往往建奴兵马冲锋,先以重步兵来攻,声势浩大而来,诱导我兵卒发射火铳,其等却于我明军阵前分散行军,至百步左右便停止进军,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我火铳所发弹药带来的杀伤。”

“此时建奴虏军离我大明军队距离虽然不远,多数虏兵都在鸟嘴铳射程之内,我明军火铳兵自然射击,但虏兵分散跑动,我火铳兵准星不足,能射中虏军,造成建奴虏军杀伤的自然不多。”

“纵然我明军有其他火铳可射击到他们,给他们杀伤,但我军装备这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火铳,毕竟稀少,而且如鸟嘴铳一般,弹药用尽,还要花时间给火铳装填弹药,很难给那些摸清了我大明火器的建奴虏兵,带来巨大的杀伤。”

“而待我火铳兵弹药发射之后,那些尚存的建奴重步兵,便趁我火铳兵一发弹药射出,装填弹药之机,强攻我步阵,与此同时,建奴骑兵也同时冲阵,双管齐下,攻我军阵。”

“虏兵善射,常于山林之间游猎,其弓箭锋利,二、三十步内射出,可破我明军甲胄,杀伤我军。”

“虽然虏兵弓箭射程、威力都不如我大明火器犀利,但彼时我火铳兵皆在装填弹药,无远程火力支持,虏兵便趁此时,箭矢齐发,步骑齐出。”

“其数队人马轮番进攻,我步卒兵阵抵抗如此进攻,能抵挡几次?一旦步阵为虏兵冲破,怕是在后的火铳兵不及装弹,就和其他刀兵、枪兵一起,就给人砍了脑袋,如此,我明军与虏兵对垒,又焉有不败之理?”

茅元仪一口气便把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逆贼对战的情形说了出来,端的是惟妙惟肖,令在场的张璟和陈明遇、冯厚敦三人身临其境。

而陈明遇、冯厚敦二人听茅元仪所说,心中皆是暗骂建奴逆贼狡诈,同时也有些明白为什么萨尔浒一战,大明有那么大的优势,却败得那么惨!

这一战,明军能回来一半人马,其实都算幸运了。

就是张璟自己,虽然后世就知道建奴克制明军的战法,但此时听茅元仪所讲,心里也是感到一阵悲怆。

茅元仪所讲,可不仅仅是萨尔浒一战的缩影,而是真实历史上,明军日后直到明亡,都会在野战中必定出现的一幕。

所以,这才逼得明军不得不靠地理优势来和建奴对峙,只有逼不得已决战之时,才会选择调集重兵野战。

而这种决战,多数都是大明倾尽国力调集的重兵,每败一场,都是一步一步,将这个汉人最后辉煌的封建帝国葬送,直到汉人的民族脊梁被螨清鞑子打断,使得曾经敢喊出“犯吾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人,在血气之士被杀光后,只留下甘做奴才的民族败类。

说起来,在这个热兵器马上要成为世界主流的转折时代里,若非是大明偏偏赶在这个时候没有革新出新式火器,否则,以建奴鞑子的那种以后被时代淘汰的弓箭马刀之类冷兵器,恐怕早就要像成化帝犁庭扫穴杀他们祖先一样,被明军一路杀到建州,杀得差点亡族灭种了吧!

在将那两军对垒的话讲完后,茅元仪便转头看向张璟,行礼道:“正是因为我大明火器缺点已为建奴所知,并加以利用,我先前才会说要想改革火器,要最起码从射速、射程和火器质量三点入手。”

“射速的话,主要就是要想办法加快火器发射所需要的火药、铅弹装填的速度;射程的话,不单单是提升火器可发射的最远射程,而是要考虑可以有效杀伤敌军的射程。否则,就算我军火铳的射程再远,但真正能给建奴虏兵的杀伤不多的话,这射程提升再多,其实也是白搭。”

“至于火器质量的话,适才我所讲两军对垒时虽然没提到,但这也是我们要革新的重中之重。”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大明军中,远程利器多为火器,若是火器质量不行,兵卒在对阵之时,火器常常炸膛,不仅不能杀敌,反而还伤了我们自己的兵卒,这种劣质火器上战场,那无疑是伤敌不成,自我反遭噬的愚蠢之举。”

“故而,在下适才所言,要想革新改进火器,当从这三点入手,这于如今的边事而言,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在下愚钝之姿,目睹边事也少,能想到改进火器的方面,暂时也只有这三点,不过以在下看来,日后我大明要改进的火器方面,绝对不止这三点,只是我暂时还没有想到而已。”茅元仪把他所讲的火器改良的三点,详细解释以后,又自谦的补充道。

当然,他的自谦,绝对不是展现卖弄知识后的礼节,而是真的谦虚。

毕竟,正是有这种心态,茅元仪才能一直坚持,前后历时十五年,收集前人资料,辑成那部《武备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