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284、间接影响大明命运的帝师

明末好国舅 284、间接影响大明命运的帝师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16:12:22 来源:笔趣阁

面前这人相貌奇伟,胡须张开像戟一样,说话声音浑厚,一副后世的大佬样子。

事实上,这位日后确实是大佬,甚至于,现在已经是进入“大佬”境界的入门选手了。

而且,这位大佬,也是日后九千岁魏忠贤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终天启一朝,魏忠贤都对此人忌惮万分。

他,就是孙承宗!

其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

如今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换而言之,孙承宗现在干起了以前教书的老本行,只不过,现在他教的是皇帝而已。

至于魏忠贤一直忌惮孙承宗的原因,也很简单。

盖因孙承宗不但是皇帝的老师,大明堂堂的帝师,日后更是手握重兵,是辽东和蓟州的军事统帅,一名有能力的儒将。

换言之,只要这人敢,一句清君侧的口号,以他的资历威望,再加上东林党在后推波助澜的宣传,魏忠贤这个九千岁在天启朝初期,能不能安然坐于内廷,那就难说了。

当然,也幸好,这位大佬也并非铁杆东林党中坚,没和那些为了争而争的东林前辈一样,不顾一切的与阉党和其他党派斗。

这方面来说,孙承宗也是个看得清局势,懂大局的人,只可惜,党争不会因他一个人而改变。

也因此,孙承宗在天启朝的政治结局注定不会好,被魏忠贤指派阉党弹劾辞官。

然而,若非是朱由校后来一力保他,魏忠贤不敢违抗朱由校的意思,不然的话,孙承宗能不能安然辞官,都成问题。

弄得不好,没朱由校护着,以九千岁对政敌的手段,下手可要比孙承宗狠得多了,果决得多了,绝对不会再给位帝师和他斗争的机会。

说起来,孙承宗一生里,也是干了两件影响了大明王朝命运的事情。

第一件影响大明王朝命运的事情,是他提拔了一个人,可惜,这个人最后叫京师百姓给生吃了。

并且,这个人还杀了另一个有名的抗清统帅,结果造就了平定明朝的三顺王,以及他们麾下的汉奸军队。

这个人叫袁崇焕,和见识低的崇祯帝,吹牛逼说他可以五年复辽的那位。

当然了,袁崇焕也只能和崇祯吹吹牛逼,在天启手里,上奏折吹牛逼,被天启一顿训,估计他当时恨不得找个老鼠洞把他脑袋塞进去。

至于孙承宗干的第二件影响大明王朝命运的事情,就是他亲手组建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叫关宁军,初期在孙承宗手里里,确有实力,引得努尔哈赤不敢妄动。

后世总有人以孙承宗没有大的战功,贬低他的能力,这种唯战功论是片面的,毕竟,正是因为有孙承宗这个能吏在,努尔哈赤那老狐狸才不敢轻易动兵的。

和当初努尔哈赤面对熊廷弼一个道理,老奴出兵,从来只对能下得去嘴的出兵,碰到硬骨头就龟缩起来,而熊廷弼和孙承宗都明白,大明自萨尔浒之后,就已经缺乏主动进攻的能力了,只能休养生息,固守边疆,耗死建奴,逼建奴主动出击。

而且,孙承宗督师辽东,可不像他那些只顾扩充自己权利的后任那样,无论是精兵简将,减少军饷、扩土屯田等都很有一套,因为他在辽东的努力,使得天启在辽东节省了不少钱粮,这可以他的那些继任者,死命和崇祯要饷可好得多了。

然而,那些继任者带的关宁军,要了那么多钱粮,让崇祯把大明穷苦百姓的皮都拔干净,结果还是对不起崇祯,对不起因为重税走投无路造反的大明穷苦百姓。

后来的满州入侵中国急先锋,就是这些关宁军,他们和以三顺王为首的汉奸军队一起埋葬了中国,打断了汉族的脊梁。

当然,这些也不能怪孙承宗,毕竟,后来的关宁军根本不在他手里,要怪也只能怪除了他这个关宁军开拓者没坐在统帅位置久吧!

而孙承宗也对得起大明,作为四朝元老,在螨清大举进攻高阳时,赋闲在家的他率领着一家满门老小为大明朝守了节,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满门一百余人城破殉国。

或许,冥冥之中有天意,两百多年后,后来做了汉奸的军阀孙殿英,自称是他后人,挖开了伪清乾隆和慈禧墓,以此宣告为他的祖宗复仇。

张不知道孙殿英,是否真是面前这位帝师的后人。

反正,孙殿英靠这理由,着实平了不少民愤,甚至还让后世不少人为其叫好。

再加上孙殿英会做人,知道好东西不能独享,一堆稀世珍宝可劲的给校长和校长下面的人送,让他平安躲过因盗墓差点被其他军阀群起而攻之的危险。

“见过国舅爷!”见张行礼,孙承宗也十分有礼貌的回礼道。

闻言,张笑着回孙承宗的话道:“客氏被杀一案,查出了些东西,故而我特来向陛下禀告。没想到,这一待,就待了不少时候,更没想到,会在这遇到孙左庶子,话说今日好像不是孙左庶子为陛下讲课吧?”

“没想到国舅爷因此而来。”孙承宗点了点头道:“确实,今日并非我为陛下讲课的日子,陛下招我来,却是在讨论辽东之事。”

“怎么?辽东又出事了?”张忙问道。

“不是,只是熊经略路上给陛下上了一封奏疏,里面提的事情陛下不太明白,故而特叫我来讲解问询。”孙承宗回道。

“原来如此!”张点了点头道,心里面,他也暗道,幸好只是问询军事策略,否则要真遇到朱由校学习的时候,恐怕他等朱由校接见的时间还得更长。

至于朱由校问孙承宗军事谋略,那也正常,毕竟,这位帝师的军事能力,可比东林党内大部分人强得多了。

只可惜,并非东林党中坚人物的孙承宗,一直不受东林党内重视,也只是靠熬资历,终于熬到了帝师这个位置,才有几分上位的希望。

否则,若是把孙承宗替换袁应泰,让他代替熊廷弼守辽阳、沈阳的话,也许,历史的最终结局将会有所不同,就算东林党内的嘴炮依旧多,但他们肯定会支持同党的孙承宗,而不会去各种拖后腿的争而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