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191、少年皇帝很机智

明末好国舅 191、少年皇帝很机智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6:29 来源:笔趣阁

“还能这么做?”朱由校听后一愣道,明显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了,这也是驭下之道。”张回道。

“驭下之道?”

“正是!”

“来,看样子你这段时间去工部做官,应该学到了不少东西了,那你就来给朕好好说道说道。”朱由校闻言,顿时有了兴趣,眯着眼睛看着张道,那样子,有些说不出的诡异。

当然,对于张突然说出有些不敬的词语,朱由校倒没去多想张有没有其他的心思,只以为他是少年人心性,当了官后有些飘了而已。

“很简单,概括起来,也就是两个字,即‘宽’和‘严’二字。”张急切回道。

言语直接,他心里面,因为急着给朱由校出主意,所以张倒没多注意朱由校,自然也没察觉到朱由校的异常,否则的话,张绝对会考虑要不要告诉朱由校这话。

“‘宽’和‘严’?”闻言,朱由校皱眉道。

“正是!”张点头道。

“那该如何‘宽’和‘严’呢?”朱由校皱眉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所谓‘宽’,那便是在功名利禄上对下属宽,要十分大方,让下属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这样才能令下属有归属感,变得忠心。”

张恭敬回道:“而所谓‘严’,那就是在礼节公义上严,要让下属懂得尊卑之分,并且保持公正,不因为关系亲近,就在一些事情上特别偏袒某些下属。”

“如此的话,一旦掌握这两点,那一定可以令下属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这便是驭下之道。”

其实,后世的一句话,就能把张的话概括起来,那就是萝卜加大棒,这样宽严并存,基本上掌握这点,那就可以在这驭下的学问上混出点道行了。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道:“说得倒是有些意思,那你刚才让朕派厂卫缉拿袁应泰家人,追审袁应泰罪名,这就是‘严’了。而之后,再用袁应泰劳苦功高,免除袁家人罪名,那就是‘宽’了,是吧?”

“陛下英明,一点就透。”张恭维了一句道。

“那日后朕把这‘驭下之道’用在你身上可好?”朱由校话锋突然一转道。

“……”张闻言,顿时手足无措,不知何言。

抬头看着朱由校那一脸似笑非笑的阴险样子,张真是恨不得给他那张嘴一嘴巴子,若是朱由校真给他来什么萝卜加大棒的一顿猛操作,那不得把他累死?

“陛下,这……这恐怕不好吧?”张苦笑着说道。

“有什么不好的?朕就感觉很好啊,你看啊,你把你的经验说出来和朕交流,朕学习了,再用到你的身上,这不是互相切磋吗?”

朱由校一脸煞有其事道:“而且,你即当了你理论的操作者,又做了你理论的使用者,这不是让你掌握了两方面的经验,以后让你有更深入的感触吗?”

“这……陛下英明。”张无话可说道。

心里面,张暗骂,日后谁和他说朱由校是文盲,随便让魏忠贤、客巴巴忽悠,他就跟谁急?

这么机智的少年皇帝,谁敢说他是文盲?说他笨呢?

对面,朱由校见张窘迫样子,也是不想逗他了,转而想起张刚才的话,皱眉道:“就怕朕下了中旨,叶相公他们也不怕,毕竟有王安和骆思恭在,厂卫里面大多数人不见得会受朕的中旨,仅仅一个卢受,也并非朕心腹,更不知道他的态度如何。”

“陛下想得深了,这事情,臣敢担保,陛下只要拿出态度来,叶相公他们哪怕不怕陛下的中旨,但也绝对不敢让陛下下旨的。”张笑道。

“哦?这怎么说?”朱由校问道。

“很简单,只要陛下的中旨发出来,哪怕袁应泰的家人没人应旨缉拿,这都是叶相公他们承受不了的。除非他们能让陛下的旨意,一个字也透露不出宫门,否则,他们敢这么做,袁应泰之事上,日后他们根本就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意陛下追赠官职,把他们在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张回道。

“影响?什么影响?”朱由校听后,又问道。

“陛下难道还没明白叶相公他们这些聪明人,明知道熊廷弼能让建奴逆贼忌惮,可为什么还一直坚持阻止熊廷弼起复吗?”张问道。

朱由校闻言摇头道:“朕一直都没想明白这件事情,按理来说,叶相公他们不是糊涂人,怎么会在边事上这么执着固执呢?”

“糊涂?他们怎么可能糊涂?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所以必须要阻止熊廷弼现在起复。”张笑着说道。

东林党人怎么可能糊涂?

作为大明士人里的精英分子,他们绝对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否则也不能在成为这个时代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了。

“为什么必须阻止?”朱由校又问道。

“因为对他们有利!”

“有利?”闻言,朱由校不解道。

“正是!”张应了一句,而后回道:“陛下难道忘了袁应泰是哪些人举荐,代替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的吗?”

“东林党人。”朱由校脱口道。

“是的,当初举荐袁应泰的是东林党人,现在袁应泰败了,丢了辽河以东,东林党人只有先把袁应泰的名声弄正了,保证东林党在天下里的名声不受影响,他们才会同意熊廷弼起复。”

张回道:“否则,熊廷弼起复了,一旦他在辽东做出了成绩,那不是直接说明他们东林党人举荐不当,耽误国事吗?东林党那帮聪明人,都精明得很,怎么会让这事情发生,坏他们名声呢?”

“所以,只要陛下先帮他们,向天下人明确了袁应泰在辽东战败,非袁应泰之过,那熊廷弼起复,他们自然会同意,而追赠袁应泰官职,便是帮他们明确的好办法。”

听了这话,朱由校顿时豁然开朗道:“原来如此!”

之后,诸事都有法子应对,朱由校十分高兴,又留下张谈了一会儿,告诉他需要什么,缺什么,直接来宫里求见云云,便让他出了乾清宫了。

临走时,朱由校还不忘叮嘱张,去坤宁宫看看张嫣。

望着张离开的背影,朱由校转而眼神一眯,心里暗道,张啊张,朕真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

想到张初见时就预料辽东必败,张嫣为后,还有今日的事情,都无不凸显他的能力,朱由校对他是越发好奇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