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221、茅元仪献书

明末好国舅 221、茅元仪献书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6:29 来源:笔趣阁

“不过,按你这么说,把火烧到高进身上,那势必要烧到军器局,那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让朝廷的人怀疑到我们头上?”

张闻言,不确定的反问道:“而且,朝廷里的人不傻,若是这件事情真是东林党人做的,那他们为何不从高进那里直接拿雁翎刀和火器,反而是要大费周章的去黑市上买呢?毕竟,高进可掌管着咱们得军器局,军队里什么样的制式兵器,他搞不到,还需要东林党人花钱雇凶后,还要去黑市上买军械?”

对面,茅元仪笑道:“或许,这也正是东林党人的高明之处,他们故意去黑市买兵器,而不从高进手里取兵器,为的就是让旁人以为,这事情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呢?”

“额……”

这话,茅元仪说得有些没头没脑,绕得糊涂,但就是让张有些回答不了。

确实,谁能反驳这些是那些作为“幕后主使”的东林党人,为了避嫌,所以自己作局,宁愿多绕些圈子,多花点钱,就为了防止被人查出兵器的渠道呢?

毕竟,若是换位思考,东林党人真是幕后主使,他们会用那些可以查的到兵器来源的兵器,让凶手使用去杀客巴巴吗?

很明显,不会的,正常人都宁愿兵器过几次手,让人查不到来历最好。

想明白了这点,张不由摇头笑道:“止生计谋,令我佩服!此等工于心计之计,若说出来,不管他们东林党有多少张嘴,可都说不清楚了。”

“谢国舅爷妙赞,只是,属下计策再好,于朝堂之中,还需国舅爷寻人做此事最好!否则,属下纵有千万计谋,若朝堂无人相助,又如何能成功呢?”茅元仪变着法的恭维张道。

张闻言,笑道:“止生言重了,没有止生所献的计策,我又如何能施为呢?想我身边计谋之士甚少,而通兵器战事者更少,日后若是军器局抽离,还需要止生这等大才,尽心助我才行!”

关于朱由校要从工部单独把军器局抽离的事情,张在朱由校下旨后,为了安抚众人,就已经和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等人解释过了。

张告诉他们,皇帝朱由校只是要单独制造军械,避免**,让他们放心,不会影响他和他们的仕途。

茅元仪听后,心里很是感动,毕竟这世上能像张这样,刚刚接纳他们,就安心给他们他们如此重任的上官,哪里有多少?

当下,想到张身边无什么大才,又对军械知识匮乏,又想到他身上携带着的前几日完成的新作,若是能让张看过,为他推销,假如能送到皇帝那里,那可就更最好了。

终究,他写书除了想要报效国家外,也是想在仕途上,有所收获。

作为一个文士,茅元仪深知他不是吃正经科举取士的那条路的人,而当初有了再杨镐身边的契机,他便想出了利用兵事晋升仕途的法子。

想到这里,当下,茅元仪便把他那本书的初稿拿了出来。

“国舅爷,这是我近日完成的一本兵书,里面是我根据昔年在辽东战场的见闻经历,结合古今存世兵书,选取其中精髓,所编写的兵书,相信国舅爷看了,会对国舅爷有所裨益,还望国舅爷笑纳!”很快,茅元仪便双手捧着一本明显是手写的初稿书,交给张道。

闻言,张一愣,茅元仪话里所说的,该不会是那本书吧!

当下,张毫不迟疑,双手接过那本没有封面的初稿,而后问道:“止生大才,竟可出书立作,不知此书何名?”

“此书多猎古今兵家之言,又是属下目睹建奴逆贼为祸辽东,才想作的,故而属下取名《武备志》!”

茅元仪正声回了句,而后有谦虚回道:“属下拙作,还望国舅爷笑纳了!”

“《武备志》!果然好名字!那我便看了,止生稍待!”张笑着,而后匆匆翻阅起来。

“国舅爷,请!”

张翻开《武备志》,只见得里面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而且明显做的功夫很足,可谓是收百家之精髓,依现世之环境,辑成的一部适合明代的军事战争书籍。

前世的时候,张也看过被螨清修改的《武备志》版本复刻本,还有后来流传海外的明代版本的《武备志》复刻本。

当然,那时候,张也只是抱着对这本名书的好奇,匆匆看过而已,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不过这一顿翻阅,张明显感觉茅元仪的初稿,好像有些少了,和前世看得,好像内容有些不足。

想了想,张觉得,大概是这书日后茅元仪也在不断的添加内容,毕竟按照记忆,这本书茅元仪前后用了十五年完善,现下,只是他刚刚完成大体框架,其他的内容还需要他慢慢补足才行。

毕竟,茅元仪后来可是靠着在军事上的才学,在天启、崇祯年间,也作为少数的不走正经科举道路,而在仕途上有大斩获的人。

一边认真的翻阅比对着,张一边暗道,果然是《武备志》这本书!

看来可能是茅元仪也看出他是真要在军器局有所动作,加之他这些日子待茅元仪很信任,这才让茅元仪拿出来的。

心里面,张不由庆幸,幸好方从哲推荐的茅元仪那几人后世都有名气,才让他放心让他们做事,比如对茅元仪,连杀客巴巴这样的事情,张都让他参与,否则,他是断然不会收到这种回报。

毕竟,这可是《武备志》啊!

现下旁人或许不知道这东西,但张能不知道?

甚至于,张都在想,他若是现在就把这书呈给朱由校,告诉朱由校这是自己写的,不知道会不会让朱由校高兴的直接让他把熊廷弼的辽东经略给替换了?

当然了,这种事只是想想而已,张现下可没信心,对抗努尔哈赤那隐忍老贼,还是用已经取得成果的熊廷弼对付他最好。

况且,张还不想让这书这么早出现。

一方面这书内容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这么早出来,某些程度而言,并不是太好。

另一方面,这种书若是出现得早,传印天下,说不得就被建奴奸细送到努尔哈赤那里了。

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建奴有没有重视过这本书,学习里面的军事理论,战术知识,但张还不想冒这个险。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哪里都没错,张可不能给建奴壮大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