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254、大明朝贡是赚钱的!

明末好国舅 254、大明朝贡是赚钱的!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6:29 来源:笔趣阁

听了张耳语,刘应坤轻笑回道:“国舅爷不必担心,这马就是外界知道是从御马监出来的,可他们也没证据证明,况且,京师里面的那些勋臣贵戚,骑咱御马监的‘开路不明’的贡马的也不少,您又何必担心?”

“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张安心,而后试探问道:“这马我现在可以骑吗?”

“马既然是国舅爷的,国舅爷自然可以骑了,不过咱南海子地方大,又有野兽出没,国舅爷要在南海子里骑马,还是带着您选的骑兵陪同为好。”刘应坤笑着说道。

“也好!”当下,张也不推辞,上了那枣红大马,带着他才挑选的一百骑,就在这御马监里,策马奔腾起来。

那马的速度极快,张只觉得四周的原野、沼泽,飞快的在他眼前流动,根本来不及细看,一路之上,跑的实在是畅快无比。

跑了小半会儿功夫,张感到身子一阵舒爽,觉得差不多了,便回到刘应坤所在的地方。

下了马后,张赞道:“果然是好马,这辈子都没骑过这么好的马!”

“那是自然,这马可是那有名的汗血宝马,不信国舅爷你看看这马跑了这些功夫,它的肩膀附近位是不是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刘应坤大喊道。

“什么?汗血宝马!”张闻言一惊,连忙伸手去摸那马的肩膀位置,果然,他的手上有红色的液体。

见此,张不由感叹道:“真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传闻中的汗血宝马?这马想必来的不容易吧?”

“那是,这可是咱们御马监特地从西域朝贡使者那里弄来的,因为就这一匹,自然宝贝得紧!”刘应坤回道。

“西域?”张听后呢喃了一句,而后问道:“咱们大明现在还能从那里弄来东西吗?”

“当然!”刘应坤心里明白张要说什么,连忙回道:“虽然咱们大明已经退到了嘉峪关内,甚至连哈密卫都为吐鲁番所并,但毕竟我大明乃天朝上国,不是那吐鲁番西北小国可比,西域诸国但凡没有明面上和咱们大明为敌的,依旧每年向我大明朝贡,我大明依旧是他们不敢轻易违抗的天朝上国。”

“原来如此!”张听后点了点头道。

确实如此,虽然西域那地方,大明已经不能直接控制,但这不代表西域小国敢直接与大明对立,甚至于他们还不得不来朝贡,希望以朝贡的事实,安抚大明。

毕竟,一旦朝贡,那就是在名义上,大明还是西域诸国的宗主国,而大明朝廷对于鞭长莫及的西域,也因为西域诸国的识相,在掌握了中国人最喜欢的名分大义后,又有着朝贡贸易的互利互惠,自然更倾向于不去动西域那个就算攻下来,也没有多大开发价值的地方,不如得了名分,让西域那些小国安稳的做名义上的小弟。

想到这里,张不由想到后世网文里,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大明的朝贡制度,是花钱买脸面的冤大头赔本生意,是番国小邦仅需进献些许方物,大明就要回馈大笔的赏赐以维护天朝上邦的“脸面”的亏本外交。

实则不然,朝贡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大明赚钱的生意,只不过赚多赚少而已。

毕竟,说朝贡大明亏本,无非是说外邦之人用价值小的东西,换取大明大量赏赐而已。

可是,这一看就是些根本不了解明朝朝贡制度的人在扯淡。

因为在一开始,大明反给进贡番邦的物品价值,都是慢慢变化的,也许一开始,大明朝廷对于朝贡提议在摸索,可以让你这次谋利,但到了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就比如开国时,王氏朝鲜进贡过于频繁,朱元璋心想不能再这么任由这帮人天天献殷勤,非奸即盗做得也太明显了点,所以事后朱元璋就改了进贡规矩。

朱元璋便下旨对王朝朝鲜说道:“曩因高丽贡献烦数,故遣延安答里往谕此意。今一岁之间,贡献数至,既困弊其民,而使涉海道路艰险,如洪师范归国蹈覆溺之患。幸有得免者能归言其故,不然岂不致疑夫。古者诸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若九州之外蕃邦远国,则惟世见而已其所贡献亦无过侈之物。今高丽去中国稍近,人知经史文物礼乐,略似中国非他邦之比,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或比年一来,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毋令过多,中书其以朕意谕之。占城,安南,西洋琐里,爪哇,渤尼,三佛齐,暹罗斛,真腊等国新附远邦,凡来朝者亦明告以朕意。”

这旨意的意思是高丽进贡献物太过频繁,一是劳民伤财,二是来往道路还十分凶险,但大明还是十分体恤他国难处的,虽然古时候的诸侯朝天子的规矩是每年一次小聘之礼,三年还要一次大聘之礼。

而高丽距离中国这么近,礼俗文化还颇有相似都如此困难,那其他诸国就更不用说了,那就体谅体谅改成三年一聘或者每年来来随便带点普通礼品就行了。

这便是大明自太祖皇帝时,便一直改进朝贡制度,使得朝贡体制逐渐成熟,到了最后赚钱的证据。

毕竟,减少贡献次数,那就能少贴点钱,再把每年的小聘之礼改成纯粹的进贡,那就不是正规的聘礼,大明便可不用回赐大量的赏赐,还能白进点东西。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和大明朝廷,看清了这些在朝贡初期,各种占便宜的小国本质,所以借着体恤他国的名由,让这些人少来讨东西,进而减少损失。

甚至于,在弘治三年时,明朝便规定:“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货物,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司,五分给还价值。”

这便是随着朝贡体制越发成熟,其实大明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一套看似赔钱,其实双方国家都互利互惠的朝贡模式的证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