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258、五军都督府

明末好国舅 258、五军都督府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6:29 来源:笔趣阁

翌日,百味坊里,张大摆宴席,庆祝乔迁新府。

虽然薛钲的钱早已经送来了,不过当初下的请帖已经发给邻近的各府了,这些府邸都是京师的达官贵人,张自然也不得不开办了酒席。

酒席定的也是百味坊最高级的,以百味坊在京师的名气,价格自然不菲。

没办法,身为国舅,这排场肯定是要讲的,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不过,虽然花的钱多,但张收礼收的更多,当然,那些贵重的礼物,基本都是来赴宴的勋贵皇戚送的。

至于赴宴的普通文臣,他们能亲自过来,送副他们的墨宝给张,张都要笑了,毕竟,除了少部分文官对张有好感,愿意和他走得近外,其他人都张明显有所排斥。

想想也是,就是国丈张国纪,不是东林党人对皇后张嫣有所求,再加上张国纪极力示好东林党人,这才让东林党人愿意不断的给他造名声,让张国纪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皇戚,和其他多数都是作恶坏名声的皇亲国戚不同。

当然,这些愿意来赴宴的文臣里,其实有不少人,张都不认识,甚至有的也只是听过名字而已,只有那些勋贵皇戚,在朱由校和张嫣大婚时,因为婚礼安排的原因见过面才认识的。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来的勋贵皇戚里,也有不请自来的,那人不是别人,自然就是驸马爷万炜了。

随着这些日子以来的事情,特别是客巴巴死后,皇帝前日竟然允许张借京兵查案,宫里有不少眼线的万炜自然也知道了。

这自然让本就十分在意张的万炜,更在意他了,而张乔迁,万炜当然要来了,并且还送了一副赵孟的真迹给张作为贺礼,这可是张这次酒宴收到的价值最大的贺礼。

仅仅这一幅赵孟的真迹,可就让张收回成本了,更何况还有其他勋贵皇戚送的大礼,虽然不如万炜送的贵重,但是也价值不低。

终究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送的东西低了对不起自己的身份,反正张拿到手都是白赚,财富瞬间涨了好几倍,难怪后世天朝禁止高官没事的时候大办特办酒席,这种酒席多办几次,张都觉得他都快比朱由校的内帑富有了。

当然,吃饭喝酒之时,张也和薛钲暗示了他要去五军都督府借兵的事情,让他帮忙联络。

薛钲一口答应,转手就把消息告诉今天来赴宴的其他五军都督府掌权的勋贵,证实他们得到的消息不假。

其实和万炜一样,其他的勋贵也都得到了朱由校允许借兵给张的消息,只是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没敢疏忽,毕竟这些日子,皇帝朱由校对张的重用都看得见的,所以,那些早些时候得到请柬的勋贵皇戚们,特别把他们准备出手送礼的礼物,换了更贵重的送出。

这也是张觉得他财富增值快的原因,毕竟这些勋贵皇戚平日里送给同身份的人的礼物,本身就价值不低,现下他们又送得比平时更贵重,自然让张觉得非常赚钱。

就比如薛钲,在被张敲诈他二十万两银子后,本来此番赴宴,就准备送一尊普通的金佛应付了事,结果等到昨天听到皇帝让张借兵的消息后,特地又找了一对成色非常好玉如意拿出来换了那尊金佛。

酒宴结束,张一一送走各人,这才在赵进教的搀扶下回府去了。

翌日,张醒了酒后,穿上一身朝服,带着御马监的一百骑,以及李进忠调给他的锦衣卫,就去五军都督府了。

五军都督府,是太祖皇帝立国后,改伪元制度所创。

起初于伪元至正二十一年,伪元创立大都督府,后大明驱除胡虏,恢复汉统,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制度,便先沿袭伪元,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

到了洪武十三年时,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为了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就废了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

自此之后,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天下外朝兵马,便为定制。

说来,朱元璋定下的这制度,可谓是极大的保证政治干涉不到军队的,目的和后世的天朝一样,再怎么乱,军队也不能乱。

只是,朱元璋想的再好,也抵不住漏洞,大明功勋军将的世袭制,还有军户的户籍制度,却是让军队不乱也乱,最终原本朱元璋引以为傲的卫所制,久而久之,成为一台腐朽的军事机器,能够勉强守成,进取却难。

当然,这一切对于军队中高高在上的武臣勋贵而言,威胁不大,毕竟,他们世袭罔替,逃过了朱元璋的大清洗,大明后来的皇帝,碍于祖制,还有他们在军队的势力,都对他们倚重有加,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动他们的。

本来,按理来说,就算军队腐朽,但毕竟掌管着大明的军队,武臣勋贵和五军都督府,于现在而言,应该在朝中地位不低,与文官分庭抗礼才对。

只是,随着一场土木堡之变,武臣勋贵集团主要成员实力大损,而文官主导的北京保卫战,不了挽救厌恶了大明社稷,也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由他们劝立的景泰帝的大力支持。

这之后,五军都督府便逐渐沉寂,从朝堂上,在决策军事上能和文官分庭抗礼,逐渐从决策者退出,变成了执行者,并且在执行决策时,还要受到文官的监督。

因此,五军都督府可以说渐渐地从最初的执掌天下兵马大权,主导国家军事建设的实权衙门,被文官所掌的兵部取代,变得虚有其名,由原本的军事主导衙门,变成了被主导的衙门,慢慢也就形成了武官见到文官抬不起头的局面。

而经由土木堡之变后,人才断层严重功勋宿将,以及一应官员,基本都变得尸位素餐,里面不是仗着祖宗余荫的败家子,就是皇帝找不到位置安排,随便给封赏,领空饷的人,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很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