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好国舅 > 378、辽西无底洞

明末好国舅 378、辽西无底洞

作者:泉释一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6:29 来源:笔趣阁

所谓“辽西无底洞”,是张自己总结的词语,里面包含辽饷、给辽西附近胡人的安抚买边境平安的费用,还有修筑辽西的军事建筑的等一系列费用。

反正,辽西那里无底洞般的花钱,却一直没多少成效,甚至到了崇祯朝财政崩溃没钱时,张记得,“辽西无底洞”占了大明朝廷的半数开支还不算,大明朝廷竟然还差“辽西无底洞”的钱,这还不是无底洞吗?

当然,张厌恶痛恨“辽西无底洞”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花了大明朝廷那么多钱,而是因为这些钱,花了却根本没见到多少成效,完全无限接近于打水漂。

张一直认为政府在保家卫国方面,必须不能吝啬,该花的钱必须要到位,毕竟,这事关国家安危。

可是,“辽西无底洞”投了那么多钱,关外的局面一直没得到改变,大明已经做了该做的支持了,剩下的自然该“辽西无底洞”来担罪。

而作为“辽西无底洞”的元老创始人,王象乾难辞其咎,张不厌恶他都怪了。

纵观王象乾再次接掌蓟辽总督后,在对外上面,似乎就变得软弱了起来。

真实历史上,当广宁失守,熊廷弼和王化贞放弃辽西全境,退守山海关后,朵颜赖晕大、蟒金儿、太束不的朗素等三十六家及哈剌慎罕孛罗势伯彦、黄台吉等诸部蒙古人,乘着大明又在关外失败的功夫,便露出獠牙,一改之前的受招安姿态,反咬了一口大明。

辽左之地,素来富饶,而大明放弃了辽西,逃难回关内的大明百姓自然是会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走逃难。

穷困的蒙古人见了那些财富当然眼红,然后就肆意劫掠抢夺沿路逃难的百姓,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过,这些蒙古人抢了东西还十分无耻,大概也是他们忌惮大明,毕竟,明军虽然对阵建奴屡屡战败,但他们的实力也不是吃素的。

况且,不只是明军,自努尔哈赤率领建奴崛起后,蒙古人对付建奴,也没打过多少胜仗,自然也没有对明军进攻,存在太多优势。

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这些蒙古人竟然无耻的冠冕堂皇的说他们是见大明兵败,主动带兵前来边塞,为大明朝廷守边的。

明眼人见此,一看就知道这些本就是大明花了不少代价安抚的蒙古人,是故意这么说的,他们根本不是真心为大明朝廷守边的。

按理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哪怕大明刚刚战败,兵力没多少,但为了震慑那些蒙古人,大明也该打一仗,好让那些蒙古人知道大明并不是好惹的。

可是,王象乾接到战报消息,却并没有教训蒙古人,而是要一力安抚他们,并给了他们这些一些器物、粟米,重新商讨设誓,完全的一昧纵容他。

这件事情,实在是非常让张气愤,或许,王象乾之所以不攻,反而给蒙古人钱的策略,真的是按他说的因为辽东的建奴逆贼猖獗,大明朝廷不可能两线作战,既对付辽东的建奴逆贼,又对付辽西的蒙古人,所以只能无条件的满足那些蒙古人的所有要求,极力安抚他们。

虽然不知道王象乾认为这种安抚是对是错,反正张觉得这绝对是错的,因为,这种明显纵容的伯父,实在是在助长他们再来劫掠的气焰。

这不,真实历史上,还没过多留,插汉虎墩兔、炒花、小歹青等部落,又一起到边塞附近索赏,一点儿也不尊重他们的誓言,而王象乾却依旧无条件支持前来劫掠的蒙古,只要他们不再劫掠,那就要什么给什么。

很快,那些蒙古部落的月饷及新旧额赏,就被王象乾安排好了,岁约百万,诸部蒙古人知道了,就都款如朵颜。

想到一年要给蒙古部落一百万银子的安抚费,张心里就暗笑,也不知道大明已故的那些皇帝,见到王象乾竟然花一百万安抚费和饷银,但去安抚蒙古人,会不会直接从棺材里直接跳出来。

毕竟,这一百万虽然说是安抚费和那些蒙古人的饷银,但在张看来,这其实已经和纳款没区别了,幸好王象乾没有地的权利让他割,否则天知道这位蓟辽总督又会干出什么安抚的事情来了。

反正,要想这位蓟辽总督出兵打蒙古,难得很!

张记得,就是一向爱面子,从来不轻易议款的崇祯,后来想打弱小的蒙古部落,建立威信,都被王象乾阻止,说得崇祯最后屈服,只能答应议款之事。

这些还只是辽西无底洞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是最少得方面,毕竟,给蒙古人买边境平安的那些钱,还不如另外的项目多。

不过,后来无论是增加辽饷,还是增加军事建筑的费用,开始可都是有王象乾的参与,这也不怪张有些厌恶他了,虽然不知道王象乾在这里面捞没捞,但就算他没捞,也改变不了这辽西无底洞是个填不完,还得不到回报的大坑的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