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二十章 名震四方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二十章 名震四方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22:16:22 来源:笔趣阁

“好了,就这样吧,。对了,给这个高夜,再赏个平戎校尉吧,能得到皇甫义真和朱公伟的大力赞赏,很是不容易啊。至于其他人,就按照丁原捷报里拟奏的,赏赐下去吧。至于这捷报,大将军,明发天下,让百姓们都热闹热闹。大鸿胪赵鄞何在?”

“臣在。”赵鄞听到皇帝叫他,急忙战了出来。

“这去卑犯我大汉天威,当真是不可原谅!待他被押到,依律论罪。还有,你派人去问问羌渠,他这是要做什么,要造反吗?”

“臣遵旨。”赵鄞答道,随即又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跪坐了下来。

“好了,没什么其他事,就退朝吧。”

“退朝!”张让扯着嗓子喊道,诸大臣都起身行礼道:“恭送陛下。”

大捷的消息就这样被皇帝传讯天下,不过传讯天下的捷报就没有丁原写的那么详细了,只写了吕奉先、高明曦二人,统率八千人马,歼灭匈奴右贤王六万大军,斩杀木那塔、董木合,生擒去卑的战绩,至于是如何设计,怎么打的,只字未提。一时间吕布和高夜的名声响彻大地。

晋阳城内的吕布等人在接到了朝廷的圣旨之后,也是个个笑逐颜开,各有封赏,也算是功德圆满。高夜在接受了封赏之后,又与丁原、吕布等人在一起欢聚了几日,便带着高顺,二人一同返回五原。本来丁原想要调高顺也去吕布帐下听令的,不过经过高夜的请求,再加上高顺也很愿意和高夜一同守卫五原,故而高顺的官职不变,仍是做高夜的副手,统领五原兵马。

高夜回到五原,还未到城门口,便见到了城门口已经有许多人在等待,仔细一看,站在最前面的便是太守督瓒。跟在督瓒后面的,不正是郭嘉、赵云和张辽几个人么。高夜和高顺架马来到门前,未等督瓒上来,高夜便跳下马来,向督瓒行礼,督瓒直乐的开怀大笑,也和高夜行了一礼,便拉住高夜的胳膊,便要入城去,边走边笑道:“明曦啊,我看了朝廷明发天下的文书,就知道你这一次可算是声名大噪了!前几天送走了去往匈奴大单于那里的官员,听他讲,现在老百姓们都知道,并州有二虎,可保家国安!哈哈,好啊,好啊!这一次的大胜,当真是激励人心!”

高夜听罢也是连声逊谢,一直在谦虚,不过不管高夜如何谦虚,这一次,他倒是真的名动天下了。督瓒倒是没再继续赞下去,而是拉着高夜来到自己的太守府,说要给高夜庆功。

洛阳,曹操府上。曹操拿着朝廷印发的捷报,心里却在品味着今日自己在皇甫嵩府上听他讲的一切。自己现在虽然是议郎,但那日朝议,自己称病未去。其实自己也不是真的病了,只不过自己人微言轻,虽然小有声名,可是自己自上任以来,给皇帝上书了好多次,直言昔日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却从未被皇帝采纳。这之后,自己多次上书进谏,也不过是偶有成效,十常侍依旧权势滔天,和大将军分庭抗礼。这些时日两边一直在吵,自己听的心烦,便告病在家,没去上朝,谁能想得到,居然错过了这么重要的一封奏报。若不是自己和皇甫嵩关系很好,还能腆着脸上门去求教,否则自己拿着这封捷报,还真的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

不过这个高夜真厉害啊,区区八千人马,愣是杀得去卑片甲不留,如此人物,当浮一大白!

门房来报,袁绍到了。袁绍此时并未出仕,而是在“隐居”状态下,这个隐居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袁绍虽然自称是在隐居,表面上呢,也从不和谁来往,但其实在暗地里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所谓党人,就是朝中反对宦官的诸大臣,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这个张邈就是后来的陈留太守,迎曹操如兖州的人之一,在大汉朝堂,与度尚、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并称“八厨”。很有名望。而袁绍的这些密友之中,便有曹操。袁绍暗地里搞出了这样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组织,自然会引起了宦官的注意。早在几年前,中常侍赵忠就愤然地警告朝中大臣说:“袁本初自抬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绍的叔叔袁隗听到风声,便斥责袁绍,说袁绍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氏一族!但袁绍并不为所动,依旧和这些人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袁绍走进厅堂,曹操也正好迎了出来,两人拱手行礼之后,先是一阵大笑。

“本初啊,多日不见,进来可好?”

“哈哈,一切都好,那些个宦官到底还是不敢把我怎样的。倒是你啊,总是直言上书,这次又惹到什么麻烦了,需要我帮你找人去解决?”

“倒也不用,知道你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不过我曹孟德,也还不至于落到那个需要好友为我奔走呼救的地步。这次叫你来啊,一来是多日不见,想念的紧,二来啊,有一喜事要说与你听。”

“都说了想念的紧,还不赶快开席?我可是等着喝你曹孟德的好酒呢!听说上次陛下赏了你十斤烧刀子,你可不能藏私啊。”

“好好,定然让你喝个痛快!只等子远、公达来了,咱们便开席。”

曹操和袁绍二人还未坐定,许攸和荀攸便也到了,曹操即命管家开席,四个人分主次落座。

别看袁绍家世显赫,四世三公,可他本是庶子,再加上袁隗对他不喜,因此也从未喝过这种新酒。只见这酒倒入杯中,酒香扑鼻,不由得食指大动,当即举杯,邀大家同饮一杯。在场四人只有曹操喝过这酒,荀攸和许攸也是刚刚进京,俸禄也没多少,自然也是对这种酒望洋兴叹。

曹操也未多说,只随着三人一同饮酒,只不过袁绍三人一口饮尽,曹操却是小口慢饮。辛辣的酒浆直把袁绍三人呛得咳嗽起来,却又不忍心把酒吐出来,当真是狼狈。三个人一阵咳嗽之后,才发现曹操正在笑着看他们,许攸不由得怨道:“孟德啊孟德,这酒如此烈,你也不提醒一声,让我们三个如此狼狈你好看笑话,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荀攸也在一旁点头,他的咳嗽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

袁绍也是咳嗽了一阵,接着许攸的话道:“不过这酒当真不愧烧刀子的名头,入喉辛辣,如同钢刀刺扎,入胃直如同一团火在烧,可味道甘醇,回味无穷,当真值得五贯钱一斤。今日得尝,此生不枉矣!孟德,你刚刚说还有一件喜事,不知喜从何来?”

“不知本初你看没看到并州的捷报?”

“嗯,自然是看了,那吕布、高夜,八千对六万竟能大获全胜,当真了得。就这件事,也值得你曹孟德大开宴席?”

“我曹孟德一生志向,不过是想在死后墓碑上能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生足矣,吕布、高夜北击匈奴,大胜而还,怎能不值得庆贺!不过我所言喜事,不单如此。你可知道,那二人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么?”

袁绍到现在还只是个“隐士”,又不在朝堂,哪里知道丁原的奏报上是如何书写的,许攸荀攸也还只是微末小官,进不了朝堂,自然也不知道,三人自然表示要洗耳恭听。

曹操也不再卖关子,直把自己在皇甫嵩那里听到的,丁原奏报上写明的这一战的过程,娓娓道来,甚至连皇甫嵩告诉他的那些在朝堂上,百官对吕布、高夜的评价也一一说来,袁绍等人都只是静静的听着,连句话都没有插过。待得曹操讲完,三个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不说袁绍,许攸和荀攸本都是智谋过人之人,当初只闻听吕布八千歼六万的战绩之时,只会感慨一句:“这吕布、高夜很厉害。”可如今仔细听闻了当时的战术计谋,使得二人不由得震惊,奇谋妙计本就是他们这些智谋过人之人的最爱,如今得以闻听,得以领会,又怎能不让他们欣喜?

更何况高夜这几条计策,纵观古人用兵,从未有过,一般人那里想得到,一个简单的骚扰战术,能用成这个样子?活活把六万人马骚扰了个筋疲力竭,还频繁设伏,最后一举歼灭。

就连袁绍听完,也是不断感叹:“妙,果然妙,当真是大开眼界。”

“这吕奉先我以往听说过,乃是并州丁刺史的义子,武勇过人。这高明曦嘛,只听闻他造出了一种新茶,一种新酒,进献给了陛下,本以为只是个精于奇技淫巧的家伙,倒没想到,还是个兵法大家。”袁绍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丁刺史倒是很能帮他扬名声啊!”毕竟袁绍也不是一般人,听完曹操的叙述,哪里能不知道,丁原在奏报里描述的如此详细的原因。

曹操点头道:“诸位也知道,操曾师从蔡大家,自从蔡大家被十常侍陷害,远避江湖以来,操也和他多有书信往来。这个五原高夜,蔡大家就曾跟我说过,是他在五原相识的好友,是从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的传人,兵法过人,也就不奇怪了。”

“竟有此事?”荀攸不禁奇道。

“正是,蔡大家还说,这高夜的师父,藏书有十万余卷,诸子百家无所不包。这高明曦一边学习,一边自己著书立说,尤擅兵法与算学,他以为,这高明曦乃有宰相之才,更与操说了他许多事情,故而操对此人知道的甚多。操也自诩兵法韬略过人,如今和这高夜一比,自愧不如啊。”

“正是,正是。”其他几人都附和道。

这只是洛阳城内的一个缩影,全天下的人莫不在议论着吕布和高夜这一次的战绩,幽州的公孙瓒更是下令出击,决不让并州人马专美于前。在青州,孔融也在大宴宾客,所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干”的孔府宴席,在得到并州捷报的时候,也越发的热闹了起来。正在徐州的左慈师徒,听闻了消息,更是连连赞叹,二人找了一家酒店,更是喝了个酩酊大醉。自此之后,全天下的人当真是都知道了吕、高二人的威名,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都知道并州出了两员神将。

江南,蔡邕正看着朝廷明发的捷报,开怀大笑。笑声之大,正在后院的蔡琰都听到了自己父亲的小声。虽然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并不大,但能让自己父亲如此开心的事情,自己也很好奇呢。

蔡琰径直走入了蔡邕的书房,好奇的问道:“爹爹,有什么喜事啊,你笑的这么开心?我看呐,你得了焦尾琴都没笑成现在这样。”

“昭姬,你看看这是什么?”蔡邕笑着把手中的文书递给了蔡琰道,“高夜在五原,以八千兵马对阵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六万大军,直杀得去卑是片甲不留,五原未来几年再难有匈奴犯边之苦,爹爹能不高兴吗。”

“真的吗?明曦哥哥这么厉害!”蔡琰也是一脸的喜色。

“是啊,这个高明曦,真是屡屡让为父惊叹,学识过人,武艺高强,还能作曲,给你寄的那一曲,就连为父听了都觉得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啊!还懂造纸,耕种,酿酒,制茶,如今就连战阵一道,都是如此高明,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不会的!”

蔡琰听到蔡邕如此夸赞高夜,蔡琰不禁的想起了高夜给他寄来的那首曲子,蔡琰本就是精通音律的人,那里听不出《梁祝》这首曲子里面的哀怨缠绵,怎么会不知道高夜这是在婉转向她表达好感呢?自己小时候在五原,总和他一起玩,感情自然是不同,况且高夜如此优秀,自己又怎能不动芳心呢。

蔡邕自然也知道女儿的心思,长叹了一口气道:“琰儿啊,我知道你对高夜动了心,如果为父没有把你许配人家,这高夜确是你的良配。可为父早已把你许配给了卫家的二公子卫德,卫家是累世大族,更对父亲有恩,况且为父也听闻那卫德卫仲道很有才学,你嫁过去也不会有什么委屈的,至于高夜,你还是不要再想了。”

蔡琰自己自然也知道这段指腹为婚的事情,自己心里也是发苦。卫仲道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完全不知道,总听说他才学好,却从未见过,怎么比得上高夜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可想要反驳,让父亲退婚,却又说不出口。自己的父亲自己还不知道么,对于名节看的比什么都重,况且卫家还对自己家有恩,说出来除了让父亲为难,让自己挨骂,却依旧改不了自己要嫁给卫仲道这个结果。

蔡邕自然也看到了女儿暗淡的脸色,只得说道:“那卫仲道的哥哥卫伯觎为父见过,很有才华,长的也不差,想来一母同胞的弟弟也不会差的。而且那卫仲道与你年龄相仿,等再过个几年,你们都大了,自然是要完婚的。至于高夜,不用再去想了。”

“是,爹爹。”蔡琰一脸黯然,却还是顺从的应了父亲。只不过这件事一出,原本二人喜悦的心情都已经不见了。

蔡邕看着蔡琰颓然的走出了房间,不由得叹道:“我这都是遭了什么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