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二十二章 岁在甲子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二十二章 岁在甲子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22:16:22 来源:笔趣阁

年关将至,广宗一地大雪纷飞。只是无数百姓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却只有着一件单衣,瑟瑟发抖着在等着粥棚里,那一碗热乎乎的米汤,或许这才是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从早到晚,来粥棚求饭吃的穷苦人络绎不绝,直到夜幕降临,人才散去。散粥的弟兄俩带着其他的几个人这才收拾了东西,转回了自己的房子里。

房间里燃着火盆,虽然并不能让整个屋子都暖和,但也聊胜于无。一个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案前读书。

门推开又关上,寒风吹进来,他打了个激灵,抬眼望去,才看到是自己的两个弟弟和几名弟子回来了。

这道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平道的领袖张角。张角眼见这几人回来,连忙招呼他们到火盆前暖暖,他自己也放下了手中的书,与众人一齐围坐在火前,顺便问问今日的情形。

“大哥,你是不知道啊,这城里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吃粥,天寒地冻的也不过一件单衣,我看呐,咱们太平道再吸纳几万人也是可以的。”张角的小弟弟张梁直接说道。

“是啊大哥,咱们兄弟三个创立太平道已经有十几年了,信众无数,这贼老天年年天灾,狗朝廷更是盘剥无度。咱们太平道又是施粥又是送药,这些穷苦百姓都心向我们,我看呐,是时候学那陈胜吴广一般,揭竿而起!”

张角听着,只是微微颔首,又转头看向自己的这几个弟子,开口问道:“元义,曼城,唐周,波才,你们几个怎么看?”

马元义率先开口道:“弟子也是这般想法,如今我太平道在各州县均有势力,人数不下几十万,朝廷无道,百姓怨苦,此时若是恩师振臂一呼,定能功成。”

“不错,更何况我等还有封胥、徐奉以为内应,这些年没少给他们送钱,我们大军一起,他们又怎敢不帮我们,难不成等着皇帝砍头不成?如此里应外合,合该这汉室该亡!”波才也在一旁说道。

“如此说来,你们都觉得是时候事了?”张角淡淡的问道。

剩下六人齐声应是,张角点点头道:“我也觉的差不多了,今日你们去施粥,我就在这里一直想这个问题。自我太平道创立以来,尤以今年所收徒众最多,几乎是历年之和,可见百姓生存之难,已非某一县某一郡之事,天下间皆如此!民心思变,急欲求存,或许已经到了我等行动之时。既然各位都如此认为,不如趁此夜色,好好谋划一番。”

“恩师,我觉得无需谋划,只要恩师你振臂一呼便是。”唐周急道。

“不妥不妥!唐周,你说话前动动脑子!大汉毕竟统治了近四百年,哪里是说推翻就推翻的!”马元义斥道。

“元义说的有理。唐周,话要仔细思考之后再说。”

唐周撇撇嘴,倒也没说什么。

“依我看来,若要起事,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时间。”张梁说道,“现在已经十二月,正是天寒地冻之时,百姓只有单衣一件,若是此时起义,别说官军了,就是冻也冻死了大半。因此我等若要起事,怎么也得在三月,春暖之时才成。”

“不错,而且事先一定要隐秘,我等的势力已经遍布天下,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更是有信众数十万,到时候一齐发难,打官军一个措手不及,定能大获全胜。”波才在一旁补充道。

“而且但凡起义,总该有个旗号,正如陈胜吴广举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则天下英雄景从,我等也需要有一个才好。”张曼城也接口道。

张角听张曼城说完,嘴角划过一丝微笑:“此事为师已经想了许久,前不久正翻到《太平经》中所记载邹衍的五德始终之说,既然大汉尚火德,火生土,我等只要向土德上靠即可。”

这五德终始说,本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而这五德便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而终始则是指这五行所代表的“德”不会从一而终,而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而邹衍便用这个说法来为王朝兴衰作解释。第一个实践了这个学说的人便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他以邹衍所说的“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对自己的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用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

只是这周朝本是土德,而秦国又是地处西方,西为金,况且金主杀,主暴政,主兵戈,这不正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真实写照么?可见秦朝更该尚金德,只可惜秦始皇却强要秦国崇尚水德,水泄金势,如何能久?终是二世而亡。

有了这前车之鉴,仿佛邹衍之说更有说服力,更为天下人所知,故而张角提出这五德始终说之时,其他几人倒也没有太过诧异。

“因此我等不如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如何?”张宝淡淡道,“既为土德,当尚黄色,我等亦可由中原之地率先发难,更应了中卫属土之说。”

“嗯,二弟说的有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好,果然是好句子!”张角赞道,“既然如此,不如调荆、扬二州信众齐聚邺城,率先发难。”

“好是好,只是如今百姓散乱,并无组织,还需抓紧整备。”张曼城说道。

“这倒无妨,元义你可亲去荆、扬,调集信众赶往邺城。二弟三弟,你二人则在信众之中寻找能人,依我来看这八州数十万人马可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领,这三十六方则由我等统一指挥即可。”张角说道。

张宝、张梁和马元义皆拱手应是。

张角又说道:“我等既然要等到明年开春之时起事,这段时间更要加紧招揽信徒,曼城,你去告诉各地太平道的师兄弟,要他们抓紧做此事。”

“如今百姓困苦,离开春还有三个多月,想来再招收几万信众还是可以的,我明日就出发,告诉黄龙、卜巳、左髭丈八他们。”张曼城答道。

“嗯,待到三月,春暖之时,我们便起事。”张角握拳道!“更何况明年是甲子年,正是万象更新之兆,正应了我等推翻暴政之壮举!”

“我看呐,不如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后面再加上八个字。”张宝笑道,“嗯…就加上‘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怎么样?”

“好!”张角听罢连连赞叹,“就这样,到时候我们就打出这个旗号,哈哈哈,好,果然是好!”

久未发言的波才这个时候却平静的说道:“恩师,我刚刚思绪良久,这三个月我们除了招揽信众,还需要打探消息,我等信众众多,各县都有,我们何不让他们为我们多打探些消息,比如城中兵马多少,粮草几何,再比如官府的武库何在,那些个贪官污吏的财宝藏在哪里,有了这些消息,我等方可事半功倍。”

要说波才也确实是个人才,也没错,能够败朱隽,困皇甫嵩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庸才?虽然没多久就被皇甫嵩一把火烧了个狼奔豕突,可比起其他黄巾渠帅,他这战绩也算得上是很好了。

马元义听罢,连连点头,随后接到:“不单如此,即便我等攻城之时,他们亦可成为内应,为我等打开城门。”

“不如就已甲子为记号,让他们在自家门上贴上黄纸,上书甲子二字,我等便知这是自己人家,自然不必去管,而在官府各个重要之处皆用白纸上书‘甲子’,我等便知此处便是该重点检查之处。”唐周插言道。

张角点点头道:“这是个好法子。唐周,你既然有如此提议,这安排人去打探情报,张贴暗语的事,你就着手去办吧。好了,今日便议到此处,这些事情你们也要抓紧时间开始准备了。”

众人一起应是,便各自回了房间准备安歇,至于张角,则又捧起了自己的书,坐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了起来。

同样的夜晚,做为准备造反的张角诸人,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计划,而作为被造反的对象,无论是皇帝,还是十常侍,亦或是大臣望族,却依旧生活在醉死梦生之中。

无他,因为今日是皇帝的生辰。皇帝为了这一天,特意下令罢朝十日,大宴群臣,这第一天的大宴,无论张让还是何进,亦或是其他大臣,嘴上无不说着陛下万寿无疆的鬼话,双手却献上各种奇珍异宝,只为博皇帝一笑。

自天黑一来,大殿之内灯火通明,山珍海味琳琅满目,众大臣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这些大臣,几乎都是钟鸣鼎食的大户,虽然这烧刀子酒很贵,但也没贵到连这些人都喝不起的地步。只不过今日皇帝请客,大家能有机会开怀畅饮,志同道合之人一起谈天说地,顺便恭祝一下陛下龙体安康,还能休息十日,也算是人生一件乐事。

皇帝大臣们这些天里推杯换盏,喜气洋洋,可惜百姓们却不这么想,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好喜庆的?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今时今日最真实的写照。

好在还有太平道,能施舍我们一些粥饭,若不然,只怕我等连这个寒冬都熬不过去!这是个什么朝廷!

张曼城已经四处传书,叫大家都收徒众,自己更是亲自跑到黄龙那里,告知他起义计划。马元义也亲往荆州,安排人马赶奔邺城,更是派邓茂亲往扬州,让那里的刘辟、龚都带人前往邺城,准备起事。张梁、张宝更是亲自分划这三十六方,徐和、波才、左髭丈八、黄龙、于毒、卜巳等人尽皆上榜,就连眭固、张白骑、郭太等三代弟子也成为一方渠帅。

唐周则马不停蹄,安排各方人马打探消息,张贴暗号,一时间八州太平道众,尽皆粘贴“甲子”二字于门上,更是将无数信息传递给了张角等人,一时间仿佛起事就在眼前。

张角等人在将三十六方渠帅一一决定,各地消息纷纷收集之后,最终决定在三月初五这一日,八州一同起事,彻底推翻汉朝与世家大族的盘剥。马元义更是亲自去往洛阳,面见封胥等人。

马元义自然也不是耿直之辈,他知道自己若想见到封胥、徐奉等人,自然是千难万难,他们是不可一世的十常侍面前的红人,那里是自己这种升斗小民可以随便见到的?

因此马元义先以财宝开路,打点上下,封胥见了财宝自然心中欢喜,便见了马元义,可谁知马元义让他屏退左右,却说起了造反的事情。封胥心中自然是千般不愿,可马元义一说自己等人起事形势大好,有胜无败;二讲你既然收了我的钱财,自然和我一体,若不然让皇帝知道,你也只能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马元义这一套威逼利诱,直把封胥折磨的焦头烂额,最终只得应了马元义,愿与他太平道里应外合,推翻大汉。

马元义用这一套,在洛阳拉拢了不少底层的官员小吏,眼见已经要二月了,他自己更是留在了洛阳,准备等大军杀到,自己好配合张角等人快速拿下都城,如此一来大汉也就不复存在,张角荣登九五,自己这些人还不都是从龙之臣?到时候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想想都美。

只可惜马元义的美梦落空了。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一群如狼似虎的捕快踢开了他的大门,把他从床上直接揪起带走。如果是高夜在这里一定不会奇怪,做为一个后世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唐周告密这件奇葩的事情?

只不过马元义自己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明明隐藏的很好,每日里言行颇为小心,既不会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也没有做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让自己有了这场牢狱之灾?难道是冥冥之中,天不佑我?

不过当他在大牢里,听审讯他的小吏告诉他,是一个叫唐周的人上书告发此事的时候,他的心里却更加的疑虑。唐周是自己的师弟,追随恩师已经十年有余,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让他在这个关键时候向朝廷告密?只可惜这一场尽心策划的起事,恐怕是没什么好结果了。至少,自己是一定没有好结果!

马元义哪里能想得到,唐周的叛变早已是在他们当日商量之时就埋下了祸根。唐周本是张角的三弟子,按理说地位应当仅次于马元义和张曼城,只可惜张角素来不喜欢这个弟子,认为他不学无术,毫无才能,因此总是教训却又不曾委以重任。唐周自从安排完张贴“甲子”一事之后,便返回广宗,此时张角等人也已将三十六方渠帅一一确定,唐周本来满怀信心,自己定能为一方渠帅,统领数万人马,哪知道自己根本榜上无名!无论是马元义、张曼城,还是自己的师侄眭固、张白骑,都位列渠帅之位,偏偏只有自己,分到个打探情报的差事。唐周自然满心的不满,便去找张角,请他任命自己为渠帅,哪想到被张角一顿呵斥,直言他无半点才能,哪里能坐的上一方渠帅。张曼城、波才等人也是劝说,说他精于内务不善争斗,不如坐镇后方,整理情报。那唐周眼见张角满面怒容,也不敢再多嘴,只是回去之后越想心中越是不平。张角满心想着的都是起义之事,哪里顾得上自己徒弟那些不满,更何况唐周追随他日久,倒也不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让他持书信去找马元义,约定具体日期。

可张角哪里想到,唐周在途中,一封书信直上到河南尹何苗的案前,直将张角等人的谋划尽皆说破。何苗哪里敢怠慢,直接将书信交往何进处,何进接了书信,急忙派人捉拿马元义,这才有了马元义被擒之事。

那小吏见马元义神情恍惚,不回答自己的问话,又狠狠地抽了马元义几鞭子。只是这时候的马元义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唐周是计划的制定者之一,他的告密,已经让朝廷全盘获悉了太平道的计划,随着自己被抓,时间对于太平道越来越紧迫,那里还等的到三月初五?唉……若是自己早早杀掉唐周,那该有多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