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二十四章 刘焉求援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二十四章 刘焉求援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3 22:16:22 来源:笔趣阁

暴怒的刘宏恨不得在一天之内就将这场叛乱平定,何进已经匆匆赶往都亭。他本只是个屠户,靠着自己爬上了皇帝床的妹妹才做了这个大将军,哪有什么本事打仗?可是不走又不行,若是强留在京师,只怕太平道没打进来,自己先被暴怒的皇帝给收拾了。

这一夜的刘宏,没有丝毫的睡意,倒是皇宫里的婢女们遭了殃。愤怒的刘宏再没有往日临幸宫女时的雍容大度,整个人如同野兽一般,也不论那宫女是谁,长相怎样,只要被他看到,就像饿狼看到了绵羊一样,直接扑倒在地上。

若在往日倒也没什么,刘宏平日里临幸宫女,从来不拘泥于地方,只要他想,哪里都是他的洞房。若是运气好,小宫女讨得了他的欢心,说不定一跃枝头变凤凰了呢。那生了刘协的王美人,可不就是因为在花园里把刘宏伺候好了,才从一个宫女,直升为了有品阶的后妃了么?

只是今日大为不同,那刘宏把人扑倒在地,一边耸动着自己肥硕的身躯,一边撕咬着宫女的身体,仿佛那宫女就是张角一般,让刘宏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这一夜也不知死了多少宫女,反正从早朝之时张让那疲惫的神态上来看,他这一晚上恐怕都在处理尸体了。

刘宏一夜未睡,除了脸色有点苍白,精神倒还矍铄,只不过听着皇甫嵩的上疏,要他解除党锢,整个人的脸都在抽搐。

“……陛下,昔日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皆当世俊杰,悉罹此祸,此诚天下士人之痛。今太平道犯上作乱,正是用人之际,还请陛下解除当禁,启用贤才,共卫我大汉江山……”

随着皇甫嵩的奏本,一众大臣都出班请命,要刘宏解除党禁,刘宏虽然不愿,但整个早朝都是大臣们在向他施压,到最后议郎吕疆更是劝说刘宏,莫要把这些人逼到黄巾那边,那时候局面只会更糟。

或许吕疆的话当真引起了刘宏的注意,毕竟如今的太平道不过是一群乱民,自己对平定叛乱还算是有着充足的信心。可若是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自己说不怕那是骗人的。况且刘宏也知道,如今想要平定叛乱,还多要依靠皇甫嵩、卢植等人的能力,自己若是不解除党禁,只怕这些人也不会用心做事。

他们和自己意见不合,顶撞争论也是常有的事,谁让人家有本事呢?何进倒是听话,你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你让他拉屎他就绝不撒尿。可这样的人,自己哪里敢依靠?让他去平叛,和送命有什么区别?

刘宏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罢了,既然如此,便拟旨吧,即日起解除当禁,徙者回乡,为官者官复原职。这样可行了吧,众位爱卿!”最后这四个字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皇甫嵩等人自然也见好就收,若非是这一场大乱,还不知道这党锢之事何时才能解决。自陈蕃、窦武之后,多少上书皇帝请求解除党禁的人,都被刘宏一怒之下而羁押杀害,想想当年的曹鸾,贵为一郡太守,不也是说杀就杀了么。

今日能有如此结局,幸甚,幸甚。这些请命的朝臣,在得到了皇帝的旨意之后,便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人微言轻的小官,完成上司交给自己的任务就好,至于其他的事情,有大头们在前面顶着,与自己何干?

果然,皇甫嵩刚要回去,便被刘宏叫住:“皇甫爱卿,你是我朝中第一能征善战之士,家学渊源,朕从未曾小觑过,依你之见,如今当如何清剿这太平道的反贼?”

皇甫嵩见刘宏此时面色不善,他也知道自己这一回逼宫逼得皇帝心理不舒服的紧,若是没有好办法,只怕自己下场堪忧。但他对此其实早有腹稿,毕竟兵法大家可不是说着玩的。

“回陛下,老臣以为,首先当使各公卿捐出马匹,弩箭。八州糜烂,损兵折将,军械损毁更是数不胜数,若有各公卿捐助,一来可节省银钱军费,二来可快速武装,老臣以备好良马百匹,弓弩五百副,只待陛下下旨。”

刘宏听到这一条,本来发白的脸色一下子就有了一丝红润,豪门大户哪一个没有私兵,战马弓弩铠甲齐备,虽然人数不多,但说到底还是隐患,如今皇甫嵩提议要公卿捐助,一来能给自己省不少钱,二来又能削弱这些世家的实力,何乐不为呢?当即便允了这一条。

皇甫嵩其实也是早有准备,早在昨日就已经和诸位大臣有了商议,以捐出军械来换得解禁党锢。况且他皇甫嵩今日带头,强逼皇帝,若是不出点血,皇帝岂能放得过自己?就算现在他还需要自己为他平定叛乱,可谁能保证他不会事后寻仇呢?

想当年韩信助刘邦,项羽还活着的时候,韩信对刘邦说自己要做假齐王,刘邦信誓旦旦道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的。可项羽一死,天下平定,韩信不还是被搞死了么!前车之鉴啊这都是。

皇甫嵩接着又道:“其二当召集五校兵马,以及三河骑军,从洛阳出发,一路直捣张角老巢冀州,一路南下颍川平定东南之乱。各州刺史当就地募兵,反击叛军,保卫城池,若再有不战而降者,与谋反同罪。如此可阻击叛贼,不使其攻入洛阳。”

“其三,当召集朝中各武将子弟,以及民间自认有勇略之人,到公车署参与考核,若真有才学,即可委任为校尉,领兵平叛,如此可解军中武将之弊病。”

“好!好啊,皇甫爱卿不愧是当世名将,这三条所提甚好,朕都准了。依爱卿看,这两路兵马当由谁来挂帅?”

“回陛下,尚书卢植,颇通兵法,可率一路人马,北击张角,平定冀州。至于豫州黄巾,可由朱隽领兵,荡平不臣。老臣亲自率军接应这两路人马,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定可为陛下平定叛乱。”

刘宏大喜,当即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以宗员为副将,率北军五校准备杀奔冀州;任命皇甫嵩左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带三河骑兵,以及即将招募来的精壮兵员,讨伐豫州一带的黄巾。

这样的大事自然要明发旨意,昭告天下,不说那遭了兵乱的八州之地,就连未遭或坏的并州也收到了剿灭境内黄巾的命令。只不过这对于丁原来说只是小事一桩,本来在自己的高压之下,并州一地就没有几个黄巾信众,再加上这里本就偏僻,又与匈奴接壤,张角也从未惜得占领并州这个地方。

不过丁原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招兵买马的机会,一时间并州各郡县都开启了征兵模式,短短一个月,便征兵一万三千人,皆有吕布统领,每日操练。至于高夜,倒是乐的在五原躲清闲。

高夜做为五原校尉,统领兵马,自然每日要去太守府点卯,当然也能看到最新的情报。因此每次回家,自己家里的那三个小鬼总是打听。

“大哥,那黄巾贼现在如何了?有没有被官军遏制住?”郭嘉总是第一个发问的人,而且每日都会问这个问题。无他,只是因为他和赵云打了个赌,赌朝廷什么时候能开始反击。

赵云虽然心理上已经接受了高夜那一套忠于百姓的理念,但心底里依旧相信,现在的大汉,平定区区叛乱应当不费吹灰之力。郭嘉虽然也认为朝廷可以平定这场叛乱,不过他所考虑的要比赵云全很多。因此直言朝廷在战争初期会处于劣势。一来太平道猝然发难,朝廷根本没有准备,攻州破府自然易如反掌。二来太平道裹挟数十万百姓,一齐发难,朝廷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全线防守,重点击破才是正理。因此某些战线节节败退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问题。

至少皇甫嵩的战略里,从未想着去平定正在荆州作乱的黄巾,他们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解决了张角这个心腹之患,黄巾自平。

这整整一个月里,高夜对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看着郭嘉一脸的得意和赵云一脸的尴尬,高夜就恨不得再赏郭嘉几个爆栗,做为我高夜的师弟,鬼谷的传人,得意忘形到了如此地步,不多打几巴掌好好教育一下怎么行?

“不过今日我听督太守言道,朝堂之上,已经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这是半个月前的消息了,只怕此时,应当整军完毕,从洛阳出发了吧。这三人都是朝中名将,黄巾的好日子要到头了。”高夜笑道,“哦,还有,那皇甫寿坚以此要挟,使得皇帝终于解除党禁,督瓒那家伙因为这事非要跟我喝酒,我这是把他喝躺了才回来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快问,没有问题我就去睡觉了,娘的,以前真是没发现督瓒这么能喝。”高夜揉了揉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

“大哥你觉得黄巾还有多久才能彻底平定?”赵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平定?那我可不知道,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吧。”

高夜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知道这一场看似势如破竹的起义,终究是昙花一现,不过一年就随着张角身死而被平定。就算现在能攻破州府,那也不过是上天给予的新手保护罢了。赵云听了,只是“嗯”了一声,便不在多问,高夜见其他人再没有什么问题,便也转回房间去休息,任谁喝了两斤白酒,都挡不住浓浓的睡意。

其实在整个五原郡,从没有一个人在为这场叛乱而担心,这里在督瓒几年的铁腕统治之下,一个太平道的信众都没有,百姓无人蛊惑,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又有谁会想着造反呢?反正并州没有战乱,其他地方是战是乱又与我何干?

官员不乱,百姓不乱,高夜这个校尉自然也没有什么事情,军营里有高顺在,他练兵可比自己练得好多了,自己又何必去凑热闹,给他添麻烦。所以每日在军营里闲逛就成了高夜最长做的一件事。

只可惜好景不长,又过了一个月,丁原一纸急令便把高夜从五原叫到了晋阳。高夜才进城,便被丁原叫到了刺史府内,直让高夜心里犯嘀咕,自己在五原风平浪静,没听说并州境内有什么大问题,这一回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叫我叫的如此着急?

高夜才进刺史府,就被丁原一把抓住,一边往屋子里拉,一边大笑道:“明曦啊,终于来了,可是想煞老夫了!”

高夜不由得更是狐疑,丁原和自己的老师是好友,见自己面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从未有向今天这般热情过。事出反常即有妖啊,由不得自己不小心。

高夜一边和丁原说着没有营养的场面话,一面闻着丁原的身体,再就是问问如今并州形势如何,直到进了大堂,才真正结束这一大段寒暄用语。

这也是高夜在后世最为痛恨的一点,做为上下级,有事就说事,职责之内自然义不容辞,职责之外那就酌情考虑。是个人跟你说事,先得寒暄几句,接着问候几句,跟着铺垫几句,然后才拐弯抹角的提出请求,据说这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含蓄,反正高夜是不喜欢的。

“叔父,有事您还是直说吧,小侄我接到命令就匆匆赶来,饭还没吃一口呐。”高夜苦笑道,“咱们叔侄俩还用得着这一套场面话么。”

“哈哈哈哈。”丁原大笑道,一副对高夜这话颇为受用的样子,不但笑逐颜开,还拍了拍高夜的肩膀,道:“那好,叔父也就跟你之说了吧,幽州刺史郭勋派人前来求援,他那里很是危急,故而叔父我想要明曦你率军前往幽州,助他一臂之力。”

“啊?”高夜听罢当真是一头雾水,幽州战事吃紧到了这个程度么?按理说不应该啊,公孙瓒素来勇猛,连乌桓人都怕的勇将,难道打不过这些前几个月还是手拿锄头的农民么?

“幽州不是有公孙伯珪么?战事怎会吃紧到如此程度?”高夜不由得问道。

“明曦你有所不知啊,乌桓眼见我中原乱起,便也起了劫掠的心思,公孙伯珪只得率领人马,抵御乌桓,无力分兵。郭勋已经下令,各郡县招募兵勇,只是幽州除了公孙伯珪再无大将,新招募的兵勇又疏于战阵,直被杀的望风而逃。”

高夜听闻不由得撇了撇嘴,幽州再无大将?当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现在便在涿郡的刘备、关羽、张飞,哪一个不是气压万夫的英雄豪杰。虽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在桃园结的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去参军,但是高夜知道,他们的参军使得幽州之乱得意更快的平定。

当然这话高夜是说不出来的,总不告诉丁原,这个织席的,那个卖枣的还有那个杀猪的都是绝世猛将吧,这话说出来挨顿骂都是轻的,不挨揍都算幸运。不过高夜一点都不排斥去幽州,既然有机会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刘备,何乐而不为呢?自己本就在他与曹操只见纠结,倒不如亲自去见一面,也好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刘备的风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