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三十一章 平定三郡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三十一章 平定三郡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8:46 来源:笔趣阁

高夜和曹操聊了一路,越聊高夜越觉得曹操真可算得上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无论对大汉还是对皇帝,一个忠字可谓是闪耀着它全部的光辉。不过和刘备不同,曹操的政治眼光绝对是一流的,远不是刘备所能比拟。

刘备之前所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铲除宦党,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至于曹操,他也希望能够清除宦党,虽然他的爷爷也是宦官。但说到底,他爷爷还是为大汉做了不少好事的,更是帮助了汉桓帝坐稳了皇位。曹腾在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时常推荐贤人。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作为一个阉宦之后,却能和袁绍等人走在一起的原因。

曹操很清楚的知道,现在朝堂之上乃是外戚、宦官与士人三足鼎立的局面,宦官忠心于皇帝,有着皇帝庇佑,牵制着百官;外戚手握大权,却处处被宦官掣肘;至于士人,即看不惯宦官乱权,又瞧不起外戚跋扈,自己却无兵无权,只能在两方之间游走。只不过因为党锢之祸,现在使得外戚与士人联合在了一起。不说宦官有皇帝护着能不能消灭,就算是真的消灭了,外戚和士人也一样会大动干戈。哪怕是最后只剩了一方势力,这股势力依旧会分成许多派别,明争暗斗。

虽然曹操很希望所有人能团结一心,使大汉重回盛世,但他也知道,最为一个上位者,外无敌患,自己的手下又不互相争斗,自己能么能轻松驾驭这些臣子呢?作为一个从小耳濡目染朝堂之事的人,他的见识绝对不是刘备一个乡下穷小子能比得了的。

高夜回想这这一段的历史,发现自己每每想着东汉灭亡,主要是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太过激烈,何进这个草包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决定,这才使得董卓进京,有了后面的事情。可现在听到曹操仔细分析朝堂形式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士人这个阶层。

士人这个阶层在现阶段还没有什么实力,可再过一百年,九品中正制的出台使得士族拥有了强大的资源和实力。想想晋时的王、谢两家,唐朝崔、卢、李、郑、王这五姓七家,哪一个不是让统治者又爱又恨?势力之大,穷尽唐太宗、高宗和武则天三代帝王之力,才将这些世家削弱,也没有真正的消灭他们。这样厉害的一方势力,高夜怎么敢小觑呢?

行军没过多久,高夜和曹操就会合了正在打扫战场的皇甫嵩。皇甫嵩对于曹操的到来也很高兴。曹操和他关系向来很好,他也知道曹操颇有用兵的才能,如今更带来了五千人马,再加上高夜这四千骑兵,自己和朱隽也就可以继续分兵,清剿豫州一代的黄巾势力了。

皇甫嵩闻听朱隽依旧在追击,整个人的心又提了起来。虽然他很明白,朱隽很希望能拿了波才的人头,来抵他之前兵败之罪,可这样不顾一切的追击,万一再被设计,可就完了。皇甫嵩的担心全都写在了脸上,虽然高夜和曹操都说波才已经惶惶如丧家之犬,没什么本事反击,但皇甫嵩脸上的忧虑一点都没有散去。本来想着高夜的骑兵即刻出发,去追朱隽,可一想到高夜的人马也是战斗了一夜,现在又松懈了下来,根本没有体力去追,只得长叹了一口气。

“明曦,带你的人马先去休息吧,明日一早,你立刻出发,去追右中郎将,与他会合之后,传我的军令,平定南阳一代的黄巾势力。唉,这个朱公伟,报仇太过心切了。”皇甫嵩不由得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他现在只带了两千骑军,步军全在此处,明日一早自有孙文台率领,赶往宛城。告诉朱公伟,各军汇合一会,迅速清剿南阳黄巾,而后回师与我回合。我自会带兵清剿兖、豫一代的黄巾贼众的。”

高夜听命,急忙应喏。皇甫嵩又说道:“孟德既然来了,就随我一起,先平定了兖、豫的黄巾,再说其他吧。”

曹操也拱手应是。皇甫嵩说完,便一脸无奈的走了,他顺便派自己的亲卫去叫孙坚到他这来报道,想来是要给他下达命令了吧。

高夜和曹操恭送走了皇甫嵩,高夜扭头对曹操说道:“今日得见孟德兄,当真是三生有幸。又听闻许多妙论,恨不能聊上他三天三夜,只可惜军情紧急,这就要分别了啊。”高夜这话倒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实意的。虽然他和曹操相见不过半个时辰,可这半个时辰里与曹操的交谈,使得高夜对朝堂之上的许多问题都豁然开朗。和与刘备在一起交谈的感觉不同,和曹操交谈,就好像是两个相知多年的至交好友一样,尽情分享着各自的观点,批判着对方的不足,偶尔还会激烈的争论。至于刘备,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和他之间,有着身份之差,并不敢太过放肆,因此几乎不会反驳高夜所说的话。而且他现在确实见识有限,也说不出什么让高夜感觉发人深省的话来。

“哈哈,能与明曦相识,一直是我曹阿瞒心中所愿。那日在皇甫将军那里听闻你如何杀败匈奴六万人马,敬佩之至,连浮三大白!不想今日得见,更是投缘。今日分别,他日自会再见,到时候定要和明曦你把酒言欢!”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哈哈……”

比及天明,高夜已经和孙坚碰了面,孙坚接到皇甫嵩的命令,一早启程和高夜一起赶往朱隽那里,继而进讨南阳黄巾,孙坚自然不敢怠慢,急匆匆来找高夜商议。毕竟他的手下都是步军,行军速度上难比高夜的骑兵。

“文台兄不必心急,皇甫将军主要担心朱将军报仇心切,轻敌冒进,这才让我速去追赶。不过波才昨日仓皇逃窜,朱将军又追得紧,估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率骑军先行,你率步军赶路即可。我追上朱将军后,会和他一起在襄城等你。南阳黄巾占领了宛城,这可是场硬仗,没有你的步兵可打不了。朱将军乃是宿将,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安心,你五日内赶到襄城便可。”

“嗯,也只能如此了。”孙坚点头道,“明曦放心,我定在五日内赶到襄城,耽误不了将军剿灭南阳黄巾。”

“好,我这便出发,到时候就和将军静待文台兄了。”高夜说罢,和孙坚互道一声保重,便即出发。不过剧情也正如高夜所料,那朱隽率人追了一夜,终于在阳翟追上了已经聚拢了三千溃兵的波才。本来波才心道,官军定会向东,去追赶张梁、张宝,毕竟和他们俩比起来,自己只是个无关轻重的小人物。可他那里知道,他之前大败朱隽,直让朱隽的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阴影,这样的阴影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朱隽发誓一定要亲手弄死波才。

这也是为什么朱隽根本就没问张梁、张宝兄弟俩去了哪里,而是只问波才的去向。因此当波才发现这一支骑兵的时候,整个人都被吓傻了。尤其是那一面朱字大旗,仿佛阎王爷的催命贴一样。

等到高夜追上朱隽的时候,朱隽手下的兵马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高夜只看朱隽马前挂着一颗人头,就知道波才已经死在了他的刀下。毕竟做为朱隽这个级别的将军,还需要马前挂人头来记录自己的功劳么?可现在既然有一个,除了波才这个让朱隽恨得牙痒痒的黄巾渠帅之外,还能有谁。

高夜见了朱隽,急忙下马行礼,道:“夜见过将军。皇甫将军有令,命我和孙校尉一同随将军兵进宛城,清剿南阳黄巾。这是军令,请将军过目。”既然是公事,就要有公办的态度,况且这里有无数的士兵,主将的威严还是要保持的。

朱隽接过竹简和令箭,匆匆看了一眼,说了声知道了,随后问道:“孙文台此时何在?”

“孙校尉统帅步卒,按脚程应该已到颍川附近。我出发之时曾和孙校尉约定,五日内在襄城会合。”

“嗯,襄城这个地方不错,离宛城不过一百余里,正是个整军备战的好地方。既然如此,我等打扫完战场便出发吧。”

“喏。”

就在高夜和朱隽一同赶路的时候,另一路的皇甫嵩也是旗开得胜,一路上以曹操为先锋,一开始倒也没有什么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直到在西华遇到以彭脱为渠帅的黄巾主力,这才爆发了一场大战。

其实说是大战也不太准确,虽然汉军精锐,可黄巾毕竟人多,一开始的战斗倒也算的上是势均力敌,可没过一顿饭的时间,黄巾的军势就开始散乱了起来。毕竟一边的指挥者是以名将著称的皇甫嵩,另一边的指挥者,三个月前还是个农民,指挥能力自然相差甚远。汉军虽少,却已经开始占据了上风。在曹操左冲右突,最后一剑斩了彭脱之后,整个黄巾军再也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除了跑得快的,其他的都做了皇甫嵩的俘虏。

西华一带的彭脱战死,豫州境内再没有像样的黄巾势力了,皇甫嵩一路平叛,也再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不过几日,豫州境内黄巾叛乱最严重的颍川、汝南和陈国三郡的黄巾,悉数平定,而他自己,也开始向兖州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