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魏武元勋 > 第三十三章 临阵换将

三国之魏武元勋 第三十三章 临阵换将

作者:高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18:46 来源:笔趣阁

且说攻城从一开始就呈现了一边倒的态势,城头之上一来没有有效的指挥,二来没有充足的准备,三来黄巾均是百姓,哪里比得上这些精锐士卒!因此虽然城头上箭如雨下,但真正的杀伤力却是微乎其微。

孙坚此人更是勇猛,第一个带头冲向了宛城,云梯一架好,更是口衔大刀,攀梯而上。也幸亏没有什么滚木礌石,否则朱隽、高夜就要给孙坚收尸了。孙坚率先登上城墙。他本就武艺高强,手中古锭刀更是一柄宝刀,黄巾人马虽然前来阻挡,但哪里是孙坚的对手?

孙坚谨守在这几架云梯之旁,不一会儿,就有几十人登上了城墙,和孙坚一齐砍杀。张曼城急忙叫赵弘带人,速去将孙坚拦下,那赵弘也有些本事,不然怎么能当上张曼城的副手?只不过他眼见孙坚左冲右杀,勇不可挡,心中便已经生了三分惧意,踌躇不前。倒是那孙仲,二话不说,直向孙坚扑去。

孙坚一路砍杀,根本就没有和张曼城作战的想法,他的任务是尽快打开城门。只要城门开了,大军进来,这些黄巾还能有什么做为?只不过孙仲此时带人全都扑向了他,他虽然勇猛,但杀上城头,又戮战许久,自然体力有点吃不消。

随着源源不断的士卒杀上了城头,孙仲本来稍占优势的局面,也慢慢的荡然无存,忽的听见身后一阵嘈杂,无数人喊着渠帅死了的话,不由得让孙仲心中一惊!张曼城远在城楼,如何就死了?

回头一望,果然不见了张曼城的身影,就连赵弘的身影都不见了,心中不由得大骇,这两个王八蛋,不会是跑了吧?这个想法一出来,就连他自己都没有了刚刚的血气之勇,反而在想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只可惜这里是战场,哪里有时间让他细细思考这样的问题,猛然听得一声大喝:“贼将受死!”忙转身一瞧,只见一柄长刀劈来,破风声大作,自己的脸颊甚至都已经感受到了刀锋的寒气,一时间更是吓的魂飞魄散,连反应都没有,就被孙坚一刀劈成了两半。

原来高夜在城下率领着自己的骑兵,一路骑射,这本就是匈奴人最擅长的战法,高夜身在五原,又怎么会不知道?况且吕布这一次给高夜的都是精兵,因此对于骑射都还熟稔。因此几轮剑雨射向城头,倒也压制住了城上的弓箭兵。

只是高夜没想到,这宛城城头除了士兵,居然一点守城的准备都没有做,只见孙坚的兵马源源不断的杀上了城头,这才命令停止射击。只是可能孙坚太过勇猛,吸引力张曼城全部的目光,根本没有在意其他的事情,又或者他觉得自己所在的位置还算安全,城下的人马还威胁不到他,这才没有在意。哪里想到城下会有人直直的射了他一箭?

射箭的人还真不是高夜,高夜用弓箭,二十米内还能射在靶子上,五十米开外箭早就不知道飞哪了,也正是因此,高夜才选择了弩和飞石来代替弓箭。射杀张曼城的乃是高夜帐下的一个军司马,向来以弓术在军中著称。其实他自己也没想到真的把张曼城给射中,别说高夜,就连他自己在看到张曼城中箭倒地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居然这么容易就射中了?

高夜虽然也是一惊,但很快就回复了淡定,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首功是你的了”,就命令全军准备冲锋。毕竟对面主将都挂了,这个城估计分分钟就要破了。

那张曼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么一支箭给射死,至死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眼珠子要掉出来一样。那赵弘正跟在张曼城身边,张曼城被射死了,他也是被吓了个一佛出窍二佛升天的,一屁股就坐在了城楼上。身边的士卒都在大喊着渠帅死了,他也仿佛没听见一般。

这也是为什么孙仲一回头谁都没看见的原因,一个躺在城楼上,一个坐在城楼上,孙仲和他们隔着几百人,哪里看得见?结果没想到孙坚已经冲杀到他的面前,将他一刀就给劈了。

此时的黄巾彻底的群龙无首,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汉军冲上了城墙,孙坚在斩了孙仲之后,即刻带人冲下城墙,占领了城门,放大军入城。至于那赵弘,已经向孙坚投降了。也正因为有着他的投降,大军在进入宛城之后,也没再遇到什么像样抵抗,那些黄巾都乖乖的投降了汉军。

朱隽进入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了新的宛城太守,这个人高夜不认识,不过听还是听说过的,或许这就是命,秦颉依旧被任命为了宛城太守,而现在的他,也再不需要在跟张曼城等人死磕了。

至于投降了的赵弘,可没有什么好下场,暴怒的皇帝早就下了命令,黄巾渠帅若是生擒,押送洛阳,处以极刑。其余大小首领不必押到京师,就地斩决即可。再加上秦颉新官上任,还是在一个被黄巾肆掠了许久的地方,还有什么比黄巾贼寇的副帅的人头更能立威的么?

朱隽并没有在宛城久留,他把宛城的事情都交给了秦颉之后,不过歇息了三日,便立即启程,去兖州和皇甫嵩会合。这些日子虽然一直和皇甫嵩分兵作战,但是和皇甫嵩之间的军报交流从来没有间断过,皇甫嵩阵斩彭脱,平定三郡的事情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现在的皇甫嵩已经进入了兖州境内,平讨兖州黄巾。那个兖州黄巾的渠帅,叫什么卜巳的,据说已经在准备和皇甫嵩一战。这个时候自己不抓紧时间赶去,更待何时?

只是这一日刚过武平,安营之时,朱隽的眉头就一直紧锁,就连高夜都开始好奇他又遇到了什么麻烦。不过倒也不用高夜去问,因为朱隽把高夜和孙坚一起叫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也不说话,只是递来了一卷竹简,让他二人看。

高夜随即打开了竹简,孙坚便也凑过来看,只是上面的内容,高夜倒不觉得什么,孙坚却已经感觉到天要塌了!这上面所写,乃是十日前的军报,北中郎将卢植因为高垒不战,怠慢军心,已经被朝廷收押,现在统领北线冀州军马的,乃是新任的东中郎将董卓。

高夜对这一段历史自然知之甚深,还不是因为刘宏派自己手底下的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去巡查。结果左丰来了卢植这里,卢植理都没有理他,更别说孝敬了。自己提了一句,居然被卢植用“军费尚且不够,哪里有银钱与你”这样强硬的理由的搪了回去,自然是怀恨在心。结果这左丰返回雒阳后,便跟刘宏讲,说广宗城一鼓可下,只不过是卢植不尽心罢了。

想那刘宏本就对黄巾恨到了骨子里,恨不能立刻就把张角抓来,扒皮抽筋,结果现在听到左丰说卢植偷懒,哪里还忍得了?他根本就没想想左丰这样深居皇宫的人,哪里懂得打仗呢?这才命人派董卓去替换了卢植,并命人把卢植羁押回洛阳。

朱隽看高夜二人已经看完了军报,长叹了一口气道:“卢子干此番被拿,只怕北线战事不稳,那董卓我倒也听说过,据说在西凉一带很有威名。只是卢子干不打广宗,必有原因,绝不会是慢怠军心这样的理由。那董卓一来,前有卢子干前车之鉴,后有陛下苦苦相逼,不得不战,只怕凶多吉少啊。”

其实确实如此,《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把很多人都描写的十分不堪,这其中便有董卓。且不说董卓自入仕以来,久在边疆,与匈奴、羌人血战无数,少有败绩,而且他也是一个能和士卒同甘共苦的人。只是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这才把董卓从一出场就写成了一个傲慢无礼之人,也算是为后面董卓乱政埋下伏笔。不过朱隽说得对,此时的董卓是一定要战的,哪怕是败,他也不能选择继续围困。皇帝刚刚因为围而不攻撤下了一个卢植,自己还依旧坚持卢植的战术,这不是啪啪的打皇帝陛下的脸么?要真这么干了,他也不是后来那个能坐上太师位置的董仲颖了。

高夜和孙坚都只是嗟叹了一阵,也没再多说什么,或许这个时候也不必多说什么了。朱隽给高夜二人下达的命令是全速前进,尽快回合皇甫嵩,剿灭兖州黄巾。这样的话,自己这一路大获全胜之后,还能去接替败军而还的董卓,继续对张角所在的广宗城加以围困。

不过就在行军的第三天,朱隽接到了皇甫嵩的命令。皇甫嵩在知道朱隽已经平定了南阳之后,也是异常欣喜,他只觉得胜利在望,可谁能想到,偏偏这个时候卢植居然被撤职查办了。一下子大好的形式又回到了五五开的局面。他作为沙场宿将,哪里不知道董卓现在的处境?

不过还好,在昨日自己遭遇了兖州黄巾渠帅卜巳。很明显卜巳的待遇没有张曼城他们那么好,动辄就是四五万人。卜巳的手底下不过一万人马,而且以老弱居多,看来他卜巳不是后勤大队长,就是黄巾贼中不怎么受张角待见的人。一场冲杀,连多余的计策都没有,卜巳大败,一万人马阵亡七千余,剩下三千也跑得不知去向,就连卜巳本人也被皇甫嵩生擒,派了一队人马押送洛阳。

因此皇甫嵩直接给朱隽下令,不要来苍亭找自己了,直接去广宗汇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