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网购系统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普特斯曼的野望

邹族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阶级制度,但是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

头目,一般由其中的一个家族固定承袭。

征帅,争战、猎首的指挥官,有时可能是头目。如果战事频繁,会有好几个征帅。

勇士,在战场上有特殊功勋的族人。

眼下邹族就有三个征帅,刚刚被刘能砍掉脑袋的是其中之一。

此时头目见大家群情激奋,思索了半晌下达了命令。

“达布,你再率领二百族中勇士下山看一看。这群刚迁过来的外族虽然人数不多,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军队,你们一定要小心。如果情况不妙,立马逃回来,不要枉费性命。刚刚猎回来的头已经足够祭祀用了,所以不必为此担忧!”

“是!”

这个叫达布的征帅领着二百勇士,借着月光悄悄下了山。

达布一直自认为是族中最有能力的人,从来都瞧不上别的征帅。他认为如果这次派他去出草,猎回来的人头一定能让天神满意,来年部落必定大丰收!

他怀着这样的心思快步下了山,那些外族刚刚打完胜仗,一定防御松懈。到时候自己带着人到他们村子里大杀特杀。

这次一定要在自己家屋檐下挂满人头。

风一刮,一串串人头随风摆动。

那画面,想想都美。

正沉浸在奇妙的幻想中的达布一不小心撞到了前面的人身上。他用力推了一下前面人的身子,有些生气地说道:

“走的好好的,停下来干什么!?不是已经下山了么?”

“征帅,看前面。”前面的人依然没有动,惊恐地指着前方不远处的空地。

“什么东...”

达布不在意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嘴里的话不自觉地咽了回去。

人头。

一个个用木棍插在地上的人头!

全部面朝大山的方向!刚好和他们面对面。

从头上的飞羽可以辨识出全都是他们的族人。

达布愣住了。

他旁边的族人们也愣住了。

他们是以猎头为乐,但并不代表不会害怕。

达布走到了跟前,看着这些往日熟悉的族人的头颅,他们的眼睛或睁或闭,彷佛在述说着自己生前遭遇的痛苦。

“把他们带回去。”达布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过来把木棍上的人头取了下来。

他知道这是那些外族在向他们示威,但他不可避免地胆怯了。

达布不敢再前进,而是带着这些脑袋回去了。

正在准备祭祀的头目见他们带回来的人头后,便下令禁止让他们大规模的进行出草。

达布听完,舒了口气。

自此之后,刘能带领着乡亲们彻底扎下跟来。

他们给死去的九个人刻了碑,立在了村口,上面凋刻了九人的名字以及为了保卫村子而光荣牺牲的壮举。刘能又跟村子里的一些有威望的老年人商量了一下,给村子起了个名字,叫漳来村。

取义从漳州过来的人聚居的村子。

而暗中观察着他们的郑芝豹彻底地放心了,他把这一切汇报给了他大哥郑芝龙,郑芝龙又汇报给了朱由检。朱由检听完有些感慨,下令让郑芝豹不要再收回他们的铠甲。又下令让郑芝龙加快往岛上移民。针对内地破产了的农民,佃户,只要愿意过去就田发牛发银子。他打算加快对台湾的开发,加强对台湾的统治。

这是他的执念,比拿下朝鲜还要深的执念。

当朱由检得知吴又可到了漳来村不久就离开了的时候,不由有些担心。

吴又可在岛上行医,若是遇到生番就完蛋了。

不过山高皇帝远的,朱由检也帮不上什么忙。往辽宁的移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便是前期的基础建设问题。

辽沉地区还好一点,由于黄台吉一直没放弃,土地抛荒还不算太严重。但沉阳以南的大片土地,已经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地里长满了杂草。

不过还好荒芜的时间不长,开发难度不高,在各地官员的带领下,一些良田再次被开发了出来。用不了一年,这些土地在他们的照料下,会重新变成沃土。

而方正化到了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跟着工部徐光启派来的人一起在鞍山,本溪两地寻找铁矿和煤矿。

很快便有了收获。鞍山的大孤山铁矿,本溪湖煤矿。

这让方正化振奋不已,既然有铁又煤,那钢铁集团就绝对不是纸上谈兵。

他立即组织人手开始做开采的准备,但鞍山本溪两地距离有一百多里,就算矿产开采出来,运输也极为不便。为此,他专门请示了朱由检,看看能不能在两地之间修一条水泥路。

朱由检得知之后,立马找来了范景文商议此事。

“范卿,方正化传来消息说,已经在鞍山发现了大型铁矿,本溪发现了大型煤矿。但两地相距甚远,问朕能不能修一条水泥路出来。你觉得此事如何?”

“陛下,为何不修建一条铁路?岂不是更方便?”

就是啊,朱由检也愣了,怎么忘了这茬了。

“朕也不知。兴许是眼下钢铁厂还没投产,从内地运输不便,暂时没有能力修铁路吧。”

“臣建议先修一条水泥路,等钢铁产量上来之后,再修建一条铁路。”

“有道理,要说运力强还是得靠火车。虽然前期造价大,但后期用起来也方便。范卿你看,鞍山,本溪,沉阳呈三角之势。咱们可以直接把三地道路全部修通。从鞍山到本溪,从本溪到沉阳,再从沉阳到鞍山。以沉阳为依托,钢铁集团的发展潜力将非常巨大。”

范景文呆住了。

陛下的脑袋里装的东西为什么如此之多?

既然决定了,那说干就干。

他命徐光启找来了当初在边关修水泥路的三人。

山西太原的翁守运、河南开封的邹元、江西吉安的郭吉臣。

他这次没有再招标,而是把三条水泥路的修建直接分给了三人,并且依然才用三三四的付款方式。

三人自从上次获取了水泥的经营资格后,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在各自的家乡成立了水泥厂,专业生产水泥。

由于水泥路修建快捷,坚固耐用,很快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从城中主要干道,到富商的园子,水泥以极快的速度推广开来。

三人听了徐光启的要求,二话不说,当即开始组织人手开始到辽宁建厂修路。三人本就是嗅觉灵敏之辈,看似千里迢迢地跑到辽宁去建厂好像费力不讨好一样。但整个辽东那么大,建的水泥厂总不会用一次就荒废掉吧?以后赚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朝廷手里有现成的技术,自己建厂毫无问题。为什么要用他们,不过是他们手下熟练地工人多而已。

朱由检也正是这样想的。若是朝廷建厂,还需要招募工人,组织人员培训,麻烦不说,还耽误时间。这三个人手下有现成的工人,修水泥路根本不费事儿。既节省时间,也多花不了多少银子。

在朱由检和内阁等人的规划统筹下,辽宁大基建,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而远在台湾的吴又可,却遇到了危机。

他从漳来村出来后,便到各处汉人聚居的地方行走。

第一站,他来到了一个叫双溪口的地方,这个地方居住的汉人大约有一万多人。吴又可一表明身份,便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他们看来,京城来的太医,那是专门给皇帝治病的。能来到他们这给他们治病,是他们的荣幸。

吴又可便在当地住了下来,开始推广起疫病防治办法来。

期间又治好了几个得了疟疾的病人,名声大震。

几天后,推广工作结束后的吴又可离开了双溪口,去了加哩林。又在加哩林呆了几天,准备折返前往北港,那里的汉人最多。

但去的路上,却被几十个红毛夷给拦了下来,态度强硬地把他请到了热兰遮城。

此时的热兰遮城还叫奥伦治城,是荷兰人在岛上进行海贸,蚕食台湾的中枢。

荷兰人把吴又可带到城里之后,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严加看管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