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网购系统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让朝鲜小朋友学汉字,说汉话。

最近朱由检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收复台湾算是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毕竟每个国人都对这个地方有些偏执。

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打仗,但却从没打过败仗。

连当年狗叫这说他有英宗之姿的人现在也都闭上了嘴。

这几年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皇帝陛下虽然有些独断专行,但实际上对大家还是很宽容的。这几年都没有再砍过谁的脑袋。而且从不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指手画脚。

东、西两厂和锦衣卫虽然凶恶,但也不是一点活路不给大家留。

慢慢的,大家都摸到了陛下的脾气。

有本事的,能干实事的,陛下会多些耐心。

没本事,还夸夸其谈的,都被陛下给罢了官。

以内阁五位大学士为首,六部尚书为辅,大明这台老旧的机器,继续平稳地运转。

腊月初八

清晨

朱由检照例喝了一碗周玉凤煮的腊八粥,来到了乾清宫。

召来了范景文等人。

“诸位阁臣,眼下辽东已无战事,朕打算取消辽饷!诸位卿意下如何?”

“陛下英明,既然此时辽东已无战事,自无需再征辽饷。辽饷已经加派了十几年,百姓苦之久矣。取消辽饷可以让百姓得到一丝喘息。”

朱由检话音刚落,范景文就朗声附和。此事昨日陛下已经和他商议过了,作为陛下的铁杆,当然要第一个出声支持。

但内阁不是一个人,有人支持就有人提出异议。

比如兼任户部尚书的毕自严就不乐意了。

“陛下仁慈,牵挂自己的子民,臣本当无异议。但取消辽饷,辽宁士兵的粮饷从哪出?”

“这事儿你还问我?从你户部出啊!”

“陛下,此事恐怕不妥!”

“有何不妥?”

“我大明户部本就拮据,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恐怕担不起这么大的负担啊!”

“承担不起?京营、勇卫营的军饷都是朕的内帑出的。赈灾、治河所耗也出自内帑。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俸禄也都是出自内帑!毕自严,你三天两头喊着自己户部没钱!钱呢?你别以为朕不知道。朝廷去年的收入根本就没花完!钱你弄哪去了?埋你家院子里啦?”

“是没花完,但去岁共入粮两千七百万石,白银五百五十万两,到现在也只剩八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两。臣并未贪污一分钱,陛下若是不信,就把我砍了算了!反正辽饷这个重担户部担不起来!”

“你!”

朱由检指着梗着脖子的毕自严,鼻子都要被气歪了。都是姓毕的,怎么一点毕懋康的可爱劲儿都没有!?

范景文见状慌忙出声道:

“老毕,陛下就那么一说,你激动什么?”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毕自严顺势跪了下来,伏地认罪。

“罢了,你我君臣这么久,彼此多有了解。但你要知道,大明的军队总不能一直由内帑出钱来养。如何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桉,提高国库收入才是当务之急。”

可提高国库收入只能靠加饷啊!”这次开口说话的是马士英。

“也不见得。”

“范首辅可有良策?”

“良策到没有,只不过是旧事重提罢了。”

“说来听听?”朱由检看着讨论的范景文和马士英,插嘴道。

“商税!”

“不可!”马士英立刻开口反对,语气急促,但很快反应过来,闭上了嘴。

朱由检眼睛微微眯了眯,接着笑着问马士英。

“看来马卿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但说无妨。议事嘛,就该畅所欲言。”

“禀陛下,臣只是觉得,商人也是陛下的子民,取消辽饷,又加派到商人身上,岂不是对这些商人不公平?”

“马卿说的也有道理,你们认为呢?”

“收商税不是不能收,而是要看怎么收,既要保证底层百姓的利益,又要让那些富商心甘情愿地交税,很难。”一直没发言的路振飞开口道。

“为什么要心甘情愿才能交税?难道商人交税不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么?”范景文反问道,现在的他无条件地站在了陛下这一边。陛下不方便下场,他方便。他是首辅,想撕谁撕谁!

路振飞叹了口气没说话。

道理他都懂,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啊。

几人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

“此事先放一放。朕还有一事与几位阁臣商议。”

“陛下请讲!”

“朕准备提高我大明官员的俸禄,高薪养廉!”朱由检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惊得几人张着嘴巴半天没说出话来。

陛下这是玩的哪一出?

好好地怎么突然想着给我们提高俸禄?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听说过因为贪污剥皮充草的,还真没听说过哪个皇帝要求涨工资的。

大明的俸禄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到现在已经二百多年没变过了。

正一品是87石米。

从一品是72石米。

正二品是61石米。

若是按照字面上来看,一石米一百多斤,正一品的月俸是87石,看起来也不少了。可问题是,这是正一品啊,大明级别最高的官员了。下面各级官员的俸禄是逐级减少的。

就拿县令来举例,我们常说灭门的知府,破家的县令。是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可他的月俸是多少?

7.5石米。

假若县令一家五口,吃饭穿衣,虽不太富裕,但怎么也算的上是小康家庭。可问题是就这7.5石米都不能足额发到手,还要用宝钞代替。

到了正统年间,五品以上只发两成的米,剩下的折算成宝钞,六品及以下发三成米,七成宝钞

前期还稍微好点,到了明朝中后期,宝钞大幅贬值,一贯宝钞换大约3文钱。相当于官员们的一石米,朝廷给10贯宝钞,其实只给了30多文铜钱。

这个价格比市面上的价格低了数十倍。换句话说,被折算成宝钞发放的那部分工资几乎相当于没有一样。

一个当县令的,要养家湖口,每月只能赚几百斤粮食。可县令也要过日子,迎来送往,门头差事,纳纳小妾。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读了半辈子书,好不容易熬了个县令的职位,过这样的日子?那不开玩笑呢么?

当官是为了干啥?

当然,也有不贪污的,比如海瑞海清天,到死连个棺材都买不起。

这样的日子谁愿意过?

反正我是不愿意了。

穷怕了!

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说我纳妾花钱了,可你看看大明的成功人士,纳妾难道不是标配么?

海清天日子拮据成那样还有两房小妾呢!

“诸位阁臣说说看,涨多少最合适。”

包括范景文在内,几个人都沉默了。老板问员工,我要给你涨工资,让员工自己说涨多少。

怎么说?

“一切由陛下做主!”

朱由检笑了,还不好意思了。

“几位不必有所顾虑,涨俸不单单与诸位有关,还关乎我大明所有官员的切身利益。这样吧,回去之后你们每人呈个折子上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上面。”

“是,陛下!”

几人走后,朱由检叹了口气。

看似讨论了半天,其实除了取消辽饷之外,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他让范景文提商税的事儿,只是一个试探。

今日之事,必然很快传遍朝野,看看哪些人跳的最欢!

这些作妖的人,要治就治个狠的。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

至于涨薪,倒不是说大明的官员真的活不下去了,他的想法很简单。贪官该贪的还是贪,但清廉的官员,总要能有安身立命之本。

难道大明上上下下就没一个不贪的么?

他只希望,这些人在做官之后,能保持相对的廉洁。在生活条件优握的情况下能为百姓多考虑一点,哪怕一点点,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一分。

哪怕这样的官员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