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网购系统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朝全球大粮商的方向发展

大明口中的吕宋就是后来的菲律宾,一个盛产佣人的地方。

此时的吕宋,从大明隆庆年间西班牙入侵马尼拉开始,已经被殖民了好几十年了。

在这几十年中,发生了一件比较恶劣的事件,就是万历三十一年的西班牙人屠杀华侨事件。

说起来起因也比较扯澹。

源于一个叫张嶷的木匠,这家伙通过一些官员的关系,向皇帝进言说,在福建海澄县外边有个机易山,山上出产金豆,建议朝廷派人去挖金。

由于朝廷确实不富裕,万历在跟大臣讨论了一番后,不顾反对派出了一个叫高寀的宦官,加一个海澄县的县长,带着一群人到机易山寻找金矿去了。

虽然不知道他对福建外面的概念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但这个外面,直接外到了吕宋。

先不说有没有金矿,但就说吕宋是啥地方?

那是人家的地盘,虽然号称大明的藩属国,但明眼人都知道那是湖弄人的。但高寀不懂这些,他只知道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在大明都能横着走何况到了你这小小的藩属国?

他在马尼拉行事异常高调,完全不在意西班牙人的感受。让西班牙人疑心大起。

最终高寀等人虽然找到了这个机易山,但在山上连个毛都没找到。最后为了交差,挖了一筐土带了回去。

他们是走了,但在马尼拉的华侨可遭了殃。各种流言四起,说他们是大明的细作,大明这次派人来是为了找他们刺探情报,接下来就要兴兵十万攻打马尼拉,到时候他们将作为内应,一起杀光西班牙人。接着又有流言在华侨中传播,西班牙人要先下手为强,把马尼拉的华侨先杀光。

流言让华侨们异常恐慌,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西班牙人。但一群木匠、裁缝组织起来的人怎么能打得过拥有火枪的西班牙人,而且还是攻城。结果毫无意外的失败了,事后,有将近两万人被屠杀。

等人杀了,也过瘾了,西班牙人才想起来这些人身后还有大明这样一棵大树。

他们开始害怕了,在人家大门口杀了人家这么多人,可不是件小事儿。要是大明真的像自己制造的谣言一样兴兵十万来打自己怎么办?

于是开始一面加固城墙,一面派人给大明送信。说是在马尼拉的华侨叛乱,不得已镇压了一下,死了一些人。现在我们准备归还扣押的人。结果信送了一回又一回,连个消息也没有。

西班牙人在担忧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万历三十三年,大明的兴师问罪才姗姗来迟。但只有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吕宋本来是个鬼怪和野兽横行的荒岛,好在有我们大明沿海的百姓过去做生意,才慢慢变成城市。我们大明的百姓还教你们种地,建造房屋,让你们慢慢富裕起来。这些百姓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以致于要被你们杀掉这么多人?

我们也不知道这场争斗的起因是什么。反正在大明的的四类百姓里,商人是低贱的。他们抛弃家庭,成天在海上荡,人人都讨厌他们。这种贱民,不要了也没啥可惜了,怎么能为他们劳师动众去打仗?

岂以贱民,兴动兵革。

瞧瞧,多有水平!

实际上朱由检对万历的这番做法也挺无语的。虽然当时确实无力兴兵出海作战,但打不了就打不了,非要开嘴炮说什么贱民不值得派兵。

你都这样说,那些海外的侨民的日子能好过?得多寒心?

眼下跑到台湾请求买种子的其实就是西班牙人,也就是此时大明口中的弗朗基人。

实际上西班牙人对大明有很深的敌意,毕竟他们刚从台湾被赶走没多久。

从台湾被赶走后,他们起初并不太在意,因为台湾并未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这个鸡肋的地方丢了也就丢了。

可没过两年,他们发现错了。

靠着台湾,不但大明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一艘艘挂着环球商贸旗帜的货船往来不绝。连岛上都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垦了出来,种上了稻米和甘蔗。

他们开始有些后悔起来,但他们同样也忌惮于大明强大的实力,根本不敢与之抗衡。

可更后悔的事情还在后面,大明不知道从哪弄的良种,种出来的水稻亩产能达到**百斤,眼看一个瘴气肆虐的鬼地方竟然慢慢被他们经营成了粮仓,西班牙人的肠子都悔青了。

最终跟总部汇报之后决定,台湾是不可能夺回来了,那就从大明手中买种子回来种。

于是就多次派人找到了施邦曜,想从他那里购买高产种粮回去种。

朱由检思索了许久,还是决定将种子卖给他们。

原因有三个:

一、吕宋稻米一年三熟,可以和他们签订好回购粮食协议,应对未来国内的自然灾害。

二、开拓市场,控制粮种,为将来全球粮食贸易打基础。

三、为将来的殖民做准备。

在好多人的认知中,好像值钱的东西都是一些名贵的东西。事实上在全球贸易中,粮食一直是相当赚钱大生意。

后世的A、B、C、D被称为国际四大粮商,一直在闷声不响地收割着全球财富。就拿大豆举例,最大的进口国是兔子国,最大的产地是足球王国,但这两个国家却都没有定价权,定价权掌握在阿美丽肯手中。

试想一下,若是将来全球粮食生产、贸易包括定价权等都掌握大明手中,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回复完施邦曜的奏疏,天已经黑了。用晚膳的时候,朱由检想起了海兰珠,于是问一旁的王承恩。

“王伴伴,派出去的人回来了没有,海兰珠怎么样了?”

“回万岁,已经回来了。他们在海边找到了祖大弼,将海兰珠交给了他。说是陛下您赏给他的。”

“祖大弼什么反应?”

“很是高兴。”

“哈哈!他高兴的太早了!”

天津

祖大弼正和海兰珠和大玉儿姐妹俩一起用餐。

“官人,既然陛下将姐姐赐予了你,你可要好好待她。”席间,大玉儿对祖大弼说道。

“那是自然,你们姐妹俩我一定不偏不向,一碗水端平。让你们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祖大弼大手一挥,向二人保证道。

“姐姐,你怎么了?不开心吗?”大玉儿见海兰珠低着头不说话,好奇地问。

海兰珠看了自己的妹妹一眼。

开心?我开心个屁!

本来是一国之君的女人,结果变成了这糙汉子的小妾。搁谁谁开心的起来?大明皇帝欺人太甚,竟然将我赏赐给一个小小的参将!

“没什么。我只是有些想念父亲。”海兰珠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到。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家了。”

“诶!值此良辰美景,干嘛说这些伤感的话。走,回屋。我教你们骑马!”

“骑马?”海兰珠有些疑惑,房间里能骑什么马?

“姐姐,官人骑马可厉害了呢,我的马术就是跟他学的。今日也教教你!”大玉儿脸色微红,推着海兰珠就往屋里走。

“哈哈哈!”

祖大弼得意地大笑着,揽着两人朝房间走去。

第二日

汉奸在西市口被凌迟,引起了众多百姓的围观。朱由检下令出版了贰臣传,并且命人在反复宣传点对他们的卑劣行径进行宣传。

听惯了御史扒灰等桥段的百姓们终于迎来了新段子,每天都有大群百姓围在台子前听着这些汉奸的故事。

过了十月后,天气陡然冷了起来,天短夜长,人们船上了厚厚的棉衣。

由于环球纺织的逐渐发展,哪怕今年很冷,但布匹的价格不但没增加,反而有了些许下跌。天气严寒不但没令京城萧条下来,随着年关将至,京城越发的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商贾络绎不绝,大街上随处可见其他异国服饰的外邦。

有人,就能带动经济。城中的茶楼、酒肆、甚至一些不可说之地的生意都好了起来。

朱由检倒是很热衷没事儿出宫转转,但每次下面的人都异常紧张,如临大敌。到后来他没事儿也不出去了,加上天气实在太冷,无聊的时候,他就在宫里看看书,玩玩游戏。

时间很快进入腊月。

一个朱由检意想不到的人进京了。

秦良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