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句丽朝贡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句丽朝贡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0:31 来源:笔趣阁

金秋十月。

高句丽宝藏王高藏,遣子高福男入长安,向大唐献上幼年玉爪海东青一对,百年野山参十支,高句丽马十匹,并上表乞和。

范铮轻笑,五刀将还是一如既往地骄傲,哪怕是要向大唐低头,他也不肯派自家娃儿出来丢脸。

咳咳,在这一点上,钱男生真的得感激自家老汉了,要不然他就得来装孙子。

高福男一脸无奈,反反复复地强调“一衣带水”、“和睦相处”,却忘了一衣带水从来不是什么好话。

至于被频频攻击的泊灼城、被洗得耗子见了都得流泪的长口,以及海滨三十里无人区,高福男只字不提,仿佛从未遭遇过这些。

兵部尚书任雅相笑眯眯的:“别啊!大唐还指着高句丽帮忙练兵呢。”

这厮就是坏,哪怕是真相你也别说出来啊!

舟师打长口,是为了适应新鲜出炉的宝船;

每年攻鸭绿水不克,也是为了让诸折冲府的新兵适应战场。

以大唐现今的兵力,若不防备已经分崩离析的西突厥十姓、高原吐蕃,全力攻打高句丽,一年可定。

梁建方絮絮叨叨的,数着从武德年至贞观年,高句丽军西渡辽水,偷袭汝罗守捉、怀远守捉诸般恶事。

这不是在冤枉人,高句丽这么干是传统,当年隋文帝时期,便是因营州之地屡遭高句丽袭扰才愤而兴兵。

奈何,在高句丽问题上,真是天不佑隋朝,两代帝王俱铩羽而归。

如果仅仅说杨广,还能指责他瞎指挥,那么杨坚就是天意阻拦了。

反正,意思就一个,高句丽想乞和,这些玩意不够!

天子的目光移向范铮:“范卿好像没说话呢。”

范铮捋了下胡须,一声轻笑:“新罗是谁带兵?金庚信吗?”

金春秋与金庚信联手,一人主政、一人掌军,两家联姻的复杂关系让他们相互间配合默契,自然不会错过大唐磨擦高句丽的时机。

金庚信下手狠辣,冬比乎、冬音乎诸城纷纷易手,气得钱男生暴跳如雷。

一反手,金庚信一巴掌扇到百济王扶余义慈脸上,三日之内,连夺慰礼城、大木岳郡、汤井郡三城,露出獠牙警告百济,爷不装了!

向来表现柔弱的新罗,这一次震惊了高句丽与百济。

按照半岛的传统,此时高句丽与百济应当勾连,共抗新罗。

偏偏百济太子扶余隆认为,高句丽沿海都后撤三十里了,根本没有资格再为百济盟友,就是要结盟也该东转,找眉来眼去的倭国。

倭国的陆战能力,此时还并不突出,但优势在于船多。

以对马岛为中转,千帆过海,奔袭新罗诸地的话,便是金庚信再厉害也得收兵回去应对倭国。

没有百济的结盟,高句丽应付新罗就生生少了几分底气,骄傲如钱盖苏文都不得不向大唐低下头颅,暂时性乞和,以求度过难关。

“金庚信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高句丽的大将温沙门,应该不是他对手,是吧?通事舍人?”

范铮笑眯眯地看向僧信诚。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亦属供奉官,八品以上供奉官便应当常参上朝了。

至于范铮自己,现在算清望官。

僧信诚喜庆地顶一身绿袍出班:“回太子太保,温沙门虽稳重,较金庚信却略逊一筹。”

高福男瞪着僧信诚,一时竟气结。

枉钱氏如此信任你,你不思以死报国就算了,怎么还有颜面出现在本太子面前?

当面揭高句丽的短,你的家人还想不想活了?

僧信诚表示,在长口时就已经阖家团圆,谢谢惦记。

别看高句丽在面对金德曼时期的新罗,表现得咄咄逼人,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再被大唐打下了辽东,实力锐减,自然再不是新罗之敌。

范铮把高句丽的伤疤揭开,大唐群臣自然变本加厉,开出的条件让高福男敢怒不敢言。

包括而不限于割让泊灼城,每年贡粮食若干、海产若干,高句丽小娘子(划掉)。

高句丽小娘子虽好,奈何长了脚,会跑。

这一点,辽东人最有发言权。

对于高句丽的请求,大唐理论上要再研究研究、考虑考虑,斟酌了尺度,再遣萧嗣业等人与高福男磋商、商榷。

反正,耐心等着吧。

“安西都护府遇袭一事,都护麹智湛虽竭力守护,却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子明确指出了安西都护府的不足。

范铮出班:“臣范铮以为,安西都护府管辖之地广袤,仅一府之兵,若分置诸镇,则遇事不及防守。”

天子颔首,颇认同范铮话语。

李勣出班:“可以庭州、伊州并五咄陆之地,置北庭都护府,命高侃为都护。”

“西州、龟兹、于阗、疏勒,领朱俱婆、渴盘陀、俱毗罗、五弩失毕为安西大都护府。”

确实是“大”都护府,手一挥就把西突厥的土地全部吞了。

这种大事,以范铮如今的品秩,也能参与得了。

但是,范铮可以发表一些流连于表面的意见,不能如李勣这般深刻。

黄门侍郎许圉师出班:“臣许圉师有奏,司空此番安置,于我大唐而言倒是开疆拓土了,要安全归心需要多久?”

“在此期间,兵员、粮草如何解决?仅之前安西都护府之置,便让关中民夫怨声载道。”

范铮微微颔首,许圉师腹中是有货的,真知道民生疾苦。

“许安西大都护府自安西募兵,并有权自主请仆从军。”

“粮草亦许大都护府自征,不足部分朝廷补充。”

李勣显然早有腹稿,智将之称非虚。

安西大都护府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别的或许不足,钱却多的是。

截取安西大都护府应上交的钱粮自用,固然是少了来回的损耗,弊端却也明显。

范铮缓缓开口:“司空之言,正所谓头疼医头。就目前而言,是可以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弊端很突出,易使镇将无约束,成强枝弱干之势。”

莫以为中原王朝是榕树,须根落哪里就能再长出一截来,可以独木成林。

按历史的惯性,强枝弱干是要遭反噬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