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只想求活 > 第五十八章 文官内讧,祸国殃民黄立极

“启禀陛下,臣有奏!”

黄立极抢在其他大臣前面站出来。

主要目的是给皇帝解围。

对于施凤来刚刚禀奏的三条对策,已在黄立极的预料之中。

而黄立极此前的密奏中也给朱由检提前透露了,黄立极认为皇帝应该是有所准备的。

但是,自从密奏呈递上去后,皇帝一直没有反应。

黄立极猜测到很可能是皇帝并不因此就信任了自己,或许皇帝也在等待自己的投名状。

黄立极事后仔细想想也无可厚非,毕竟密奏乃是偷偷摸摸的,皇帝若是因此就信了自己,反而有蹊跷。

“准奏!”

朱由检开口道。

嘴角浮现出一缕莫名的笑意,准备开始看戏。

而原本已经准备好齐声附和施凤来的众臣脚步一顿,纷纷眉头微皱。

原本他们已经计划好了,不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

所以才有施凤来一上来就不顾规矩抢了黄立极的首发权力,为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皇帝逼到墙角,由众臣附议敲定此事。

生怕其他人说出一些不在他们计划内的对策,从而打乱计划。

但是,早有准备的黄立极猜测到了他们的用意。

刚刚已经被抢了首发,这次时刻准备着的黄立极就不能再让这些人的计划顺利得逞了。

而且,这也是黄立极的机会,正好借此向皇帝展示一下自己投诚的诚意。

黄立极毕竟还是首辅,之前抢了他的首发权力只是破坏了一种默契,还没有撕破脸。

若是现在再强行插入,那就是在明面上不给黄立极面子了,这才是真正的破坏了规矩。

而且,他们还摸不清黄立极的意图,所以也暂且忍住冲动。

看看黄立极要说什么再做决定。

反正在他们看来之前提出的三策已经是个十拿九稳的死局了,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回陛下,臣有开源节流四策。”

“第一策乃是节流。”

“眼下我大明驿站遍布,全国驿站数量有一千五百个,每个驿站有五十人到一百人左右人员,还有不少马屁牲畜。”

“所有驿站合计人员约十万人,马匹牲畜上万头。”

“而驿站的所有开销都需要朝廷和地方承担,每年需要支出两百万两银子来维持驿站的消耗。”

“而驿站的作用原本主要是用来传递军情以及各地奏本,还有提供朝廷官员路途休憩。”

“但是,据臣了解,现在的驿站多出了许多负担,如许多官吏出行时对驿站吃拿卡要,在膳食方面更是铺张浪费,还有许多权贵驱使驿站人员为他们服务。”

“实际上各地驿站的开支消耗远大于朝廷的规定,而且也不需要这么多驿站的存在。”

“臣请改革驿站,裁撤三分之一的驿站数量,同时剩下的驿站也需要精简人员,减轻朝廷负担,可节省出至少五十万两银子。”

黄立极不急不缓娓娓道来,直接揭露了大明驿站的弊端。

“臣反对!”

黄立极刚说完第一策,就有大臣忍不住跳出来反驳。

要是皇帝真的采纳了黄立极裁撤驿站的建议,那以后出行还怎么享受优质的免费服务,同时在驿站顺手牵羊?

这是削减了大家的福利啊!

不行的。

“臣等也反对,黄大人这是危言耸听,各地驿站运转良好,根本无需改变,而且涉及到这么多驿站人员的生计,大动干戈恐生变故,望陛下三思!”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反对黄立极的提议。

“各位爱卿稍安勿躁,待黄爱卿说完后再讨论。”

朱由检淡淡道。

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在想什么。

黄立极既然不惜得罪文官权贵集团也要表现一番,朱由检也要适当的做出一点表示,维护一下。

但并代表朱由检就认可黄立极对于驿站的处理方式。

文官分裂内讧,朱由检是喜闻乐见的,而且从此后在朝中朱由检就有了吸引百官火力的靶子存在。

能省不少事儿。

皇帝已经表态,其他大臣再不甘也只好作罢。

“谢陛下!”

黄立极叩谢道,心中也微松一口气。

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反馈。

“臣第二策以及后续三、四两策皆是开源之策。”

“我大明自太祖时期就定下禁海之策,乃是由于当初难以分心分力对付倭寇外患,需要集中精力剿灭元朝余孽。”

“后来成祖七下西洋,又耗费巨大,所以仁宗时期重新恢复了禁海。”

“至嘉靖时期极大的削弱了倭寇力量,所以隆庆时期才重新开海,允许民间出海进行海贸。”

“但是海贸市场巨大,仅仅只有一个月港开放海贸,远不能满足海贸需求。”

“臣请扩大海贸规模,增设杭州、登州以及广州市舶司以便海贸,扩大海贸关税收入。”

黄立极从头到尾简略梳理了一遍大明的禁海政策和原因,同时提出增设市舶司的意图。

这一策说完后,群臣再度骚动了起来,特别是来自南方的大臣,心中对黄立极恨极。

前面的驿站改革还只是削减了一些福利。

这次增设市舶司的提议可谓是真的要从他们身上割肉了。

海贸规模大小和朝廷增设市舶司有关吗?

有个屁的关系,有没有市舶司存在,海贸照样进行。

忍了忍,这些大臣终究还是没有站出来反驳。

皇帝有言在先要等黄立极说完再讨论。

只能暂时憋在心里。

对于黄立极提出的增设市舶司增加关税收入,朱由检还是认同的。

不过,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巡逻缉私,增设了市舶司也收不到多少海贸关税。

“臣第三策乃是加税。”

“自从辽东建奴作乱,神宗皇帝就下旨增收辽饷,每亩地增收九厘,合计每年增收五百二十万两银子专用于辽事。”

“臣请再设剿饷,增收两厘,每年可增收一百一五万两银子,以资军费。。”

“臣第四策,陛下查抄山西八大豪商所获颇多。然而眼下我大明参与辽东走私等商贾不知凡几,臣请加大查抄力度,杜绝商贾走私通敌之事。”

“臣奏上开源节流四策预计每年可腾挪出三百万两银子用于军费开支,请陛下定夺!”

黄立极终于在无人打断的情况下一口气将自己的四条对策说完。

“好,两位爱卿都提出了扩充国库的对策,其他爱卿可还有补充?”

朱由检作势询问道。

“启禀陛下,臣等赞同施大人的对策,反对黄大人的对策。”

“臣等附议!”

张瑞图站出来发言,旗帜鲜明,同时也获得了殿中大多数人的赞同附议。

人多力量大,不管黄立极之前说了多少,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与反对下,皇帝也不好轻易于大多数朝臣作对吧?

“哦?张大人这是犯了低级错误了啊,朕强调了多少次,要言之有物。”

朱由检没有被大多数人的气势所压倒。

反而抓住点小错开罪张瑞图打压一下气焰。

“陛下恕罪!”

“黄大人的四条看似繁花似锦,实则都是害国之策啊!”

“驿站眼下运行良好,贸然裁撤势必会对今后的军情以及各地紧急事件传递造成严重影响,后果严重。而且还有数以万计的驿站人员会失去生计,给治安造成极大隐患。”

“臣以为此策不可取,弊大于利。”

“关于黄大人提出的增设市舶司促进海贸发展,臣也不敢苟同。”

“虽说嘉靖时期极大的削弱了倭寇势力,但是也已经过去近百年了,这期间倭寇势力又得到了恢复壮大。”

“据臣所了解,在东南沿海眼下依然活跃着实力极强的海盗倭寇,常常劫掠我大明出海贸易的商船,损失惨重。”

“若是贸然促进海贸发展,势必会让更多大明商船遭受损失,甚至船毁人亡。”

“增设市舶司弊端极大。”

“而加税也不可行,眼下我大明灾祸连绵,黎民百姓已不堪重负,再度加税恐生祸乱啊!”

“至于查抄豪商,其中也牵扯极大,恐会引起天下人心惶惶,产生祸乱,臣建议加强边关巡查即可。”

“望陛下明察!”

张瑞图一条一条的驳斥黄立极的四条建议,批判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乱政。

黄立极就该千刀万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