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112章 洛阳行

三国归晋 第112章 洛阳行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卫宣坚持要带蔡琰前往洛阳,除了蜜月期小夫妻分不开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他去洛阳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人脉,蔡琰也是名家之后,而且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夫人外交。有蔡琰在自己身边帮衬,自己能够短时间内熟悉洛阳官场的人脉圈子。

当然卫宣还指望这蔡琰帮自己家族的未婚男女物色对象,这是发展壮大卫家最快捷的方法,但这样的事情要么交给赋闲在家的老者,要么交给妇人,自己一个二十不到的男子到处做媒婆不太合适。

卫宣还有个心思,那就是历史上的蔡琰是在河东被于夫罗掠走的,卫宣可不想将自己的小妻子独自留在河东,虽然现在的河东卫家有足够的力量自保,但接下来谁知道董卓会不会针对河东卫家。

因为随行的还有卫宣的大姊和三姊,大姊是钟繇之妻卫盈。她和长子以及妹妹也是途径洛阳回颍川的。卫宣也是想让蔡琰和卫盈亲近,顺便让自家大姊多了解一下随行的卫家子弟,说不得等她回到颍川就会有几门亲事就成了。将来万一战乱,也可以将蔡琰托福给大姊,颍川总是比河东更安全一些。

能够随同卫宣去洛阳蔡琰心中自然欢喜。裴氏也想到早点抱孙子,自然也不反对,只有卫肃担心卫宣沉迷于而是情长,影响前途,啰嗦了几句也就不管了。

当然蔡家人也没什么意见,这是夫妻恩爱的表现,是自家女儿得到卫家重视的表现。卫肃更是极力邀请蔡邕暂住安邑,蔡邕也没什么官职在身,架不住太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

让人意外的是刚到安邑没多久的文聘听闻卫宣要前往洛阳,竟然要跟着去,这是典型的追星族了,卫宣到哪里他倒哪里。卫宣是有小正太培养计划的,文聘也是他欣赏的对象,自然不会反对。文直原本以为会给卫宣带来很大*麻烦,怕卫宣不同意,没想到卫宣的态度很热情,文直也是非常疼爱这个侄子的,于是便随了他。卫宣还特意让人给他准备了一套兵法书籍。

看到文聘欢天喜地的样子,卫宣又想起了法正,临行前给锦衣卫和白虎堂下了死命令,除非法正不外出避难,否则只要他离家一定要拐带到安邑来!卫宣交代他们,是邀请法正全家到安邑避难,并且让其免费进入卫家私学,同时会带着卫宣整理的兵书二十四篇去勾引法正。至于其他人就只能慢慢来了。

随同蔡琰出行的自然还有蔡家的陪嫁过来侍絮儿和另外一名卫家给安排的雪儿,以及卫宣原来房里的侍女小蝶,再加上春琴等四女。再加上两位姊姊的随从,因此一行人浩浩荡荡多大一百四十多人。

如今的卫宣也算是真正贵公子了,主要是自己兜里有钱,虽然不会如袁术那般豪奢,但衣食住行自然还是有所讲究的。一行人女眷坐车,男子骑马,个个鲜衣怒马,自然没有山贼和地痞无赖敢上前来招惹。

从安邑渡黄河走渑池一路往东,十天后,庞大的洛阳城遥遥在望。这一行人对于神京洛阳的向往是超过后世那个时代对任何圣成的。卫宣也不例外!

洛阳和后世的北*京城称为四九城一样,洛阳也有个别称叫做九六城,与北*京的以城门数量命名不同,洛阳城东西长九里,南北长六里,城池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城内宫阙林立,人口更是多达百万。

卫宣从内心里是佩服古人智慧的,这么宽阔的城市和庞大的人口,如何进行管理真的考验人。虽然可能洛阳城大大部分人口是生活在城墙意外的外廓的,就算城墙内只有三十万,这么多的人粮食、蔬菜和淡水的供应以及消防安全每一个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然卫宣最关心的还是洛阳周围的地理形势。

当然有关洛阳八关如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等,卫宣只知道一个大概,剩下的具体位置和防御情况需要锦衣卫们去获得更加详细的情报。

当年董卓被迫西迁,除了关东联军控制了关东大部分区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盘踞河东的白波军和汾河流域的于夫罗偷袭长安断了他的后路。现在河东的白波军并没有做大,而且归顺了朝廷,不知道会不会有巨大的蝴蝶效应。若是到了那个时候董卓在李儒等人的附着下硬杠袁绍等就好看了。

当三丈多高的城墙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卫宣感叹洛阳城胸围的同时也在为它即将到来的惨命运而担忧。如果有可能卫宣想保住这里的一切,哪怕是一花一草。

卫宣一行人是一起进入洛阳的,但进城之后,就分开了,卫宣带着蔡琰和随行的十几人前往大姊夫钟繇家。其余人先行去早就准备好的府邸安置。

卫宣如此安排除了担心钟繇家住不下之外,也担心他责怪自己太招摇。

钟繇今年即将四十,也是一个基因极好的美男子。早年也曾经为议郎,后外放为杨陵令,不就称病归家,后又被三府征辟,现为廷尉正,品秩虽不高却权力很大。

关于钟繇还有个小故事,说是小时候他随父亲前往洛阳,路上遇到个相面的道士,他说钟繇将来贵不可言,可惜要注意落水,钟繇的父亲当然是不信的,结果没有走十几里钟繇居然真的跌落河水中差点淹死,他和父亲大奇,于是返回去问那道士。

那道士说此子与三河有缘,然后就不肯多说,

钟繇的父亲于是带着他前往洛阳求学,洛阳属于河南尹,后来娶妻河东卫家女也是受到了这个三河有缘的影响。

而在卫宣的印象里,这位曹魏的台柱子可谓是大器晚成一直活到将近八十岁,那么三十多岁的时候称病多半是假的,估计也是年轻见不得朝政**。

钟繇作为廷尉正,在洛阳是有集体宿舍的,不过如今卫宣将他的妻子和姊妹带来了,他就不能一直住在集体宿舍了。而他在洛阳的院子却是因为不怎么住的缘故,十分简陋,没什么家具和仆从,更谈不上装修。

钟繇见到自己的妻弟从安邑来到洛阳之后带着妻子直奔自家也是很高兴。这说明卫宣将他这个姐夫放在心上。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卫宣这半年多以来在河东的所作所为。如今的卫宣在洛阳也算小有名气了。

但妻子出自河东名门,卫宣虽然让其他仆从先行离开,但蔡琰的侍女加上春琴等四女,再加上卫盈的仆从,加起来就有二十几人。钟繇之前自己一个人生活早已习惯,但如今用这个院子来接待妻子和妻弟和蔡琰难免有点尴尬。

卫盈是大家闺秀,自然不会当面责备夫君,但眼神中的嗔怪之意那是很明显的,因为这次她回娘家可是得了二弟不少的礼物呢。

收到了妻子的信号之后钟繇只好连连跟卫宣和蔡琰表达歉意:“也是繇平日太过惫懒一个人习惯住在吏舍,所以这边简陋了一些,惭愧、惭愧!”

卫宣正愁得不到发挥的机会在这位姐夫面前表现,见他如此说,于是连连摆手,随即在小院子里沉吟踱步,良久再次开口竟然又得一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

钟繇和蔡琰等人闻言都是一愣,大家都知道卫宣在诗歌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如此之才思敏捷还真是罕见。尤其是钟繇,卫宣这首陋室铭不但才情十足,而且缓解了他的尴尬,可谓是恰到好处啊。

钟繇不得不再次认真打量起这位妻弟来。认真问道:“仲道,你这首诗不错,不知道题目是?”

卫宣既然做了文抄公也就不会惭愧,笑道:“《陋室铭》,如果再配上姐夫的书法挂在书房,宣相信比任何金银玉器都来的奢华。”

见到卫宣并不谦虚,还顺便夸赞了钟繇的书法,众人大笑,笑过之后距离自然就拉近了。

卫宣赖在钟繇家里是真心来求教的,见自己的临场发挥达到了效果,连忙笑道:“姐夫,小弟这次来可是专门来请教的,还望姐夫倾囊相授啊。”

卫宣说的是真心话,因为洛阳这个大汉的政治中心,钟繇做过两个重要位置,自然对洛阳官场生态很熟悉,接下来拜访些什么人,该注意一些什么,钟繇自然也是知无不言。

正如卫宣所预料的那样,钟繇给为选的建议也是先去拜访何颙,这算是回应当初何颙专程去河东拜访卫宣,然后可以通过何颙将卫宣介绍给袁绍,这样袁绍的一些奔走之友如张邈、曹操、许攸等人也能逐一见到,然后地上名帖等待大将军何进与太尉袁隗的召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