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176章 人才济济

三国归晋 第176章 人才济济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接着荀爽也不隐瞒自己的态度,大概意思就是如今朝廷党锢已经解除,宦官也被全部诛杀,正是士人为国效力的好时候。他本人即将入京,也希望族中子弟多多为郡县出力。

四人中三人是亲兄弟,对卫宣和河东卫家自然十分熟悉,但没想到卫宣上任没几天就专程跑到颍阴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征辟四人。

但最先站起来表态的却是荀悦,他朝着卫宣拱手作揖道:“明府名门之后,名师高徒,若能为郡里复兴府学,悦愿为明府马前驱。”

卫宣也连忙还礼,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仲豫大才为吾掌学曹,郡中名儒必定纷至沓来!府学复兴有望。”

荀湛看看坐在自己对面的三兄荀衍和弟弟荀彧,他是卫宣的姊夫,只要不是怒不可遏或者转身而去,自然就算是答应了。

荀彧看到自己四兄投过来的目光,又看看上首的三兄,然后转向了一脸微笑的荀爽,最后回到了仍旧站在原地的卫宣,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彧斗胆,请问明府将何以治郡?”

荀彧确实是斗胆,尽管荀氏也是颍川乃至豫州名门,然说到底卫宣如今撇开战功赫赫的将军不说,他毕竟是一郡太守。今日在场的唯独荀爽有资格这样问,而且就算是荀爽问出此话必定也是在不友好的气氛下。

但卫宣和荀爽也知道荀彧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良臣择主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所以卫宣收敛了笑容,沉思一会抬起头来看着荀彧说道:“士农工商,四业并举。宣即将恢复府学,并且延请流落在外的本郡儒林大家回郡任教,接着会下檄令各县办县学,鼓励私学对外,可以适当减免赋税。”

荀爽等人闻言点点头,荀悦也是一脸赞赏地看着卫宣。卫宣继续说道:“今年河东丰收,有两样工具功不可没,龙骨水车和曲辕犁。此两样均是宣之前从外地聘请的大匠所作。宣不日将派人前往安邑将大匠请来阳翟,开始对外销售这样两工具,并且准备广泛教授各大家族派遣的工匠。颍川河流纵横,龙骨水车的运用必定会增加大量的良田。而曲辕犁的使用将增加三倍以上的劳动效率,每人耕种的面积将大大增加,而且翻地深度增加也能够为增产提供保障。”

此言一出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他们惊讶于龙骨水车和曲辕犁的作用,也惊讶于卫宣会将这种原本私人珍藏的工具拿出来与全郡分享。

卫宣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心说为了荀彧,不得不胡继续吹牛画大饼:“颍川产铁,又有不被重视未能利用的寿石,宣称之为煤炭,煤炭虽黑且燃烧有毒,但只要稍微经过处理就能广泛用于取暖和日常家用。因此宣决定在郡内大量开采并且加工煤炭,同时配套销售安全的取暖设备,这样也能增加部分府中收入,同时为大量赋闲劳动力提供挣钱机会。”

这次荀彧同样惊讶但是他还是质疑道:“明府所说的煤炭当真能够安全使用?”

“当然,安邑如今我卫家和裴家已经大量使用,无一人出现意外。”

卫宣这不是吹牛,山西大量的煤矿,颍川平顶山一带也有大量的煤矿。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不敢使用煤矿是因为不注意通风,经常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开放的燃烧环境就不说了,卫宣已经在安邑让工匠打造一种炉灶,旁边带烟冲直接将废气派出屋外的取暖器,有了烟冲,屋内残留的一氧化碳就会很少,基本上对人体构不成威胁。

见到卫宣如此自信,并且用卫家和裴家做试验,想来这所谓的煤炭应该是安全的,这又是一个机密与荀家人分享。在场的荀衍其实已经心动。只是荀彧还没说话,而且卫宣说了四业并举,他们就继续等着卫宣的下文。

卫宣稍作停顿继续说道:“颍川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也是大力发展商业的好地方。除了颍川本地的商品外,宣也会从河东引进精制盐、新家具和宣纸等高附加值的商品带动本郡商业发展,吸引各地商贾前来。”

荀彧长出了一口气,他发现自己对卫宣对河东卫家了解还是太少!他曾经听到一种说法,说卫宣在跟随郑玄游学的时候在一个道观里生了一场大病,但却因祸得福得了太上老君的许多传授,比如卫家垄断的精制盐和宣纸等制作方法。

荀彧当然不相信太上老君传授的这种说法,他只认为是卫宣聪慧,博览群书偶有所得。这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悟性。而将这些东西拿出与颍川分享,说明卫宣也是将颍川当自己的家乡一般了,这样的太守不说能力如何,至少品行是让人放心的。卫宣的话虽然不多,但却与在座的荀家人分享了不少机密,留在家中的荀氏族人也会因为提前获知这些机密而获利不小。

见到众人脸上满意的表情,卫宣知道应该差不多了于是准备加上一把火:“前番诛灭张家获得了大量的钱粮,因此宣准备动用军队在郡内彻底扫荡盘踞给第的山贼、流寇,为颍川的各项建设扫清障碍。”

卫宣这话的意思就是因为有诛灭张直的收获,自己那四千多兵马不需要颍川百姓负担且还能最大程度地为颍川的建设服务,同时提供安全保障。这也是卫宣比其他人做太守多出来的一大优势。

荀彧深深地看了一眼卫宣,如果是在诸侯讨伐董卓失败之后,荀彧必定还会多问一句,明府你是准备匡扶汉室还是准备割据一方。但现在在座的除了卫宣没人会想到董卓会彻底将大汉皇室掀翻,然后袁绍等人纷纷造朝廷的反。自然就没人想到到底是投靠谁的问题,只要卫宣是一个合格的太守,有姻亲关系在,荀家子弟就不会避而不出。

王佐之才也不是一步登天的,荀彧对今日卫宣的回答也很满意,以后两步然后行跪拜礼:“彧愿意追随明府造福乡里。”

卫宣狂喜,完全不顾仪态地快走几步来到荀彧跟前将荀彧扶起来:“宣能得文若辅佐何其荣幸,今后宣大部分精力还是在军营,郡府这边就拜托文若了。”

主薄本就是秘书长一类的职务,但卫宣这是让他行代理郡守了,荀彧也是非常感动:“明府错爱,彧敢不鞠躬尽瘁?”

两人站在场地中央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视一笑。全然忘记了还有个荀衍未曾表态,最后还是荀爽干咳两声提醒了卫宣。

卫宣于是收拾激动的心情,请荀彧回座位,然后看着荀衍问道:“三兄呢?”

他直接用姻亲的关系称呼了,荀彧是荀湛的弟弟,卫宣是荀湛的内弟,所以两人的称呼不好排,而且今后与荀彧打交道的时间必定会很多,不能用姻亲关系。但荀衍就不一样,他是荀湛和荀彧的三兄,自然卫宣也可以称呼三兄。

巡演尴尬一笑:“衍愿为明府前驱。”

卫宣再次露出灿烂的笑容,然后朝着荀爽再次长身一揖:“多谢叔父大力支持,宣今日得荀家诸位千里驹的赴辅佐,郡府诸事必定顺利。”

荀爽也开心,嘴上客气地回应道:“仲道言重了,建设乡里本就是我荀氏子弟应尽的责任。”

颍阴距离阳翟不过百余里,卫宣来回也就花费了五天时间,卫宣派遣卫标前往长社征辟钟繇之弟钟演为法曹也顺利完成了。钟演于一日前抵达阳翟。

而让卫宣有点惊喜的是他刚进入太守府就有小吏来报说是有一来自山阳叫满宠的求见。

卫宣之前很早就收到了徐晃的来信,说是他早年结识了以为山阳才俊,文武全才,卫宣收到拜他为将军的诏书之后自然就写信给徐晃,徐晃也答应写信给满宠,没想到满宠来的这么快。

关于满宠的安排卫宣也早有主意,那就是督邮,这位历史上的酷吏最适合干合格工作。

于是郭图等人一页醒来发现尽管他们没有串联,但许多人有默契地选择了辞职,原本以为会让卫宣难堪一阵,尤其是辛评的辞职。结果走了六个,卫宣不到五天就请来了六个,甚至还有一个兖州人。

这时候人们才恍然醒悟,除了与辛见有姻亲,长社钟氏和颍阴荀氏与河东卫家也是有姻亲关系的。

次日太守府连续发出三道檄令,第一道是关于人事安排的,卫宣的岳父辛毗被委任为郡功曹,这也是表明卫宣继续信任辛毗和辛家。而兖州人满宠被任命为郡督邮出乎所有人预料,当然最为感叹的还是荀氏一下就占据了主计、学曹和主薄三个关键位置,也表明卫宣要大用颍川当地名士。

第二道檄令是关于复兴府学的,这很受郡中大族们的欢迎,卫宣在檄令请各县推荐儒林经学名士来府学任教,同时要求半年内各县必须新建或者恢复县学,同时鼓励私学对外开放,凡是四学招纳他族贫寒子弟满一年的,就可以免五人人头税。卫宣这也是资源充分利用。不管效果如何先表明一个态度。

第三道檄令则更是让各县惊讶,那就是未来三个月太守府会委派讨贼将军属下将士下到各县清剿盘踞当地的山匪、流寇,请各县县乡大力配合。这是要将颍川彻底打造成为一个太平盛世啊。郡兵不动,四千多虎狼精锐下沉到各县剿匪,效果可想而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