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205章 各方反应不一

三国归晋 第205章 各方反应不一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征西将军、西乡侯、颍川太守卫宣,讨逆将军、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传檄天下,虽然檄文只有卫宣和孙坚两人联名,但天下人看来,关东联军总算对董卓杀害太傅全族有一个回应。

不过对于十八路联军和董卓朝廷则反应不一,为此随着天子迁到长安的王允还专门派了自己的从子王凌来到了阳翟,王凌到的时候卫宣也是刚收到消息没两天,联名的檄文也是刚刚发出,所以王允派人来应该是因为董卓杀袁太傅全族的事情。卫宣正在寻思派人安慰袁绍和袁术,并且约他们一起进兵。不过让卫宣意外的是,王凌转达王允的意思却是希望他卫宣不要被董卓威胁。

因为是亲戚,卫宣是在太守府自己的书房里接见的王凌,王凌比卫宣要小上三岁,见过礼之后王凌说道:“叔父临行前交代过,说如今长安朝廷蔡公不可或缺。董卓虽残暴却似乎很敬重蔡公。叔父如今是司徒兼尚书令,也获得了董卓的信任。”卫宣点点头,他在洛阳留了人,蔡琰与蔡邕也经常书信往来,许多事情他是知道的。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家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今年刚开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皇帝和朝廷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董卓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从此可以看出东合作确实并没有因为卫宣的存在而减少对蔡邕的信任。所以至少暂时他是安全的!

据卫宣所知胡来蔡邕还多次劝解董卓,其实和很多人躲避动火想必,卫宣更加佩服蔡邕。这样的以为大魔王面前也是需要有人引导向善的。蔡邕本就性格刚直,而能够留在东湖总身边确实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不过只要他自己愿意没人劝得动蔡邕。

卫宣记得史书记载初平二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对他说:“地动,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

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从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邕当然也想过离开长安,离开动作身边去找记得女婿卫宣,但他不是武将,只是一介书生相隔一千五百多里何其难也。

王凌接着说:“叔父原本为河南尹,迁都之后董卓欲以叔父为司徒,加上兼领尚书令,除了军事之外,政务悉在叔父手中。所以叔父说他也是安全的,还望姊夫不要以他们二人为念。厉兵秣马早日迎天子东归。”

王允这是看好自己能够打败董卓吗,将天子接回洛阳都喊出来了,虽然可能只是鼓励的话,但说明了他王允不怕被董卓惦记和报复。想来也对,若是董卓因为貂蝉的关系牵连王允,那蔡邕和裴晔一个也逃不掉,那董卓就不是残暴而是疯魔了。

想到王允,卫宣自然就想到了美人计,不过看着眼前这位不过十七八岁的的太原王氏的子弟,卫宣不知道该不该说,半晌还是看着王凌说道:“彦云啊,回到长安之后请转告岳父,倒董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不过并州吕布与西凉兵马貌合神离,或许可以从这方面想办法,比如用一二绝色佳人离间董卓、吕布等人。”

王凌闻言瞪大了眼睛看着卫宣,随后讪讪地说道:“叔父正想从此着手,他似乎与陛下达成了共识,准备让长公主……”

这次轮到卫宣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王允将貂蝉送到了自己这里,对付董卓还是想着美人计,更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说动了天子和长公主刘菁。想想吧,长公主纠缠于董卓与吕布之间,离间的效果显然比王允府中的一名义女更有效果!只是皇室却要颜面扫地。

可惜了长公主啊,堂堂的皇室公主竟然要以身伺虎狼!而且是要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纠缠。但皇帝手中没兵马,王允同样没有,卫宣都算不上他的外援。这一招真够狠的,别的美女若果不是貂蝉这种天下绝色董卓或许用过了就送给吕布了,但公主的话,就舍不得了,不是长公主的姿色,而是她高贵的身份。恐怕每个男人都难以释怀吧。

卫宣想想觉得董卓确实挺难的,自己还在洛阳带兵抵御十八路反军,长安的天子和司徒已经开始算计他和吕布了。想来董卓没有疯魔也是有顽强意志力的一个男人。

果然董卓用行动告诉世人他没疯魔,杀了袁隗全族之后并没有自己取而代之,而是遥拜大司马兼幽州牧刘虞为太傅,然而道路断绝,诏书不至。

消息传到为宣这里,他知道董卓又开始玩政治了,于是派人去催促袁绍和袁术早作打算,争取在秋天之前解决战斗。

然而并没有得到回应,不知道是被悲痛过渡还是本就不想打仗,反正十八路联军就是没有行动。就连被卫宣架在火上烤的袁绍都只是当众发了一顿怒火痛骂了卫宣一阵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谋士们劝得烦了,袁绍直接甩下一句:“汝若是想建不世伟业去阳翟投靠卫仲道吧!”

袁术收到卫宣和孙坚的檄文之后更是直接扔在地上,随即让人给直接烧毁掉。袁绍的命令他都不当回事,更何况一个脱离自己的荆州叛徒孙坚。

倒是在扬州募兵归来的曹操收到卫宣和孙坚的檄文之后立即派人快马通知卫宣,希望卫宣能够将出兵时间稍微延迟等他带兵回到酸枣。曹操在书信中告诉卫宣他这次只带回来六千人马,不过都是扬州精锐,但肯定不是当面虎牢徐荣之敌,所以打算问袁绍借一些兵马或者直接去河内与袁绍合兵一处。

收到曹操的书信,卫宣感慨,能成大事者如曹操、孙坚之辈必定是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就如同后世千古一人之太祖所说的那样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袁绍兄弟私心太重、瞻前顾后又判断不出时势定是成不了大事。

比较袁绍和曹操,卫宣想到了一句话,时势造英雄,但更重要的是英雄造时势。袁绍就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后来的王允也是如此。而曹操却是那能够利用时势和创造时势的英雄,高下立判!

至于酸枣诸如乔冒、刘岱、陶谦鼠目寸光之辈不提也罢。

联军这边迟迟没动静,董卓那边却动作频频。长安朝廷派出韩融为首的使者团,分为三路,试图劝袁绍、袁术和卫宣罢兵。

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议郎贾诩,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董卓让了让了一大步,表示只要十八路联军各回属地,他既往不咎还可以给大家赏赐爵位。

袁绍指派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王匡确实忠诚于袁绍,那胡母班可是他的妹夫。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

卫宣严重怀疑董卓是想借刀杀人,既除掉了异己又让诸侯们看到了袁绍和袁术杀朝廷重臣泄愤。让联军本就十分狼狈的形象更加不堪!

试想一下,若是之前与袁绍等人没有关系的士人看到袁绍兄弟见到董卓杀了长安的袁氏族人无动于衷,卫宣号召天下豪杰为太傅报仇,他们俩还是无动于衷。现在朝廷示好,你可以不答应,但那些被董卓逼迫着前来的公卿何其无辜?

当然细心的人发现董卓并没有往人马最多的酸枣派人招降,董卓似乎直白地告诉酸枣联军和天下人,这些乌合之众他根本不在乎,必定会作鸟兽散。这对那些脸皮厚的酸枣联军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可见董卓的招降并不是徒劳之举,而是处心积虑步步为营要彻底压垮关东联军。可惜袁绍兄弟看不清,酸枣联军也不在乎!所谓的个个击破也就是如此了吧。

当然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董卓的大动作还在后面,而正是后面的董卓彻底压垮了酸枣联军,甚至河北的人心也彻底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