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归晋 > 第098章 说客何颙

三国归晋 第098章 说客何颙

作者:魔力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7:16 来源:笔趣阁

洛阳朝廷,汉灵帝刘宏最近很不安生,过了正旦没几日河东的黄巾余党聚集白波谷起义,号称十万人,大汉朝廷对于十万人的起义早已经习惯了,当年的张角,后来的韩遂、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再后来的张牛角、褚飞燕动则就是几十万。

但这一次不同的是发生在河东,曾经的净土,连张角起义都未曾波及的地方,他像一个帽子一样扣在京师头上,如果贼兵不能被快速镇压,蔓延到河内、太原,必将威迫京师,同样游荡在汾河流域的于夫罗部不定也会趁机作乱。而且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白波军和黑山军合流那整个京师的黄河以北就是贼人的地盘。

好在董卓大军距离事发地并不远,朝廷急召董卓率军入河东平叛。所有人对董卓军队的作战能力有信心,同时董卓之前做过河东太守,熟悉当地的地理和人情,想来必定会很快扑灭白波军起一。

然而牛辅给了大家一个惊吓,刚到河东先收复一城东堩,随即被贼兵伏击大败,随即龟缩不前。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来这样一场小战事的失利,并不能引起皇帝的重视,但是随后传来的消息是羌人又叛乱了,青州、兖州黄巾军又起义了!这下不但是皇帝谁不着了,太尉袁槐、大将军何进也愁眉苦脸。青州的黄巾还好一些,羌人的叛乱,危害的将士三辅,董卓是最合适的平叛人选。但董卓分身乏术,兵力太分散,一个也浇灭不了。

就在朝廷上下炒作一团的时候,河东太守阴德总算给朝廷省心了一回,兵曹橼卫宣率兵在襄汾抵抗贼兵的时候阵斩白波军首领郭太!随同郭太人头一起送到洛阳的还有太守阴德、郡丞王濛和太师卫肃联合署名的奏章,奏章上写着这段时间河东郡兵在前督邮现兵曹史卫宣的带领先后全歼霍山贼,提前缉拿郡北多县太平道首领,随后白波贼起事后,卫宣带领郡兵和河东青壮先后斩杀贼兵五六千,俘虏过万人!成功防御安邑,夺回襄汾和襄陵两县。

总之只做了短短一个月督邮的卫宣成为了了河东挽狂澜的英雄,而太守阴德是卫宣幕后的最大支持者。接下来更多的细节在士人集团和洛阳百姓中流传,如卫宣为父亲唯独挡剑,做劝赈歌号召当地豪族赈济灾民与太平道争夺民心的事情……

皇帝刘宏正在为层出不穷的造反而头痛,既然卫宣如此厉害,而且出自名门,那好办,委他为别部司马,牛辅等人继续留在和河东剿灭白波谷,董卓掉头回去镇压羌人叛乱!这一下两个头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至于卫宣不到二十岁,是不是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他关不了,反正河东是大汗的河东,也是卫家的河东,刘宏相信卫家会尽全力的。

从三百石的兵曹到千石别部司马就因为郭太的人头和太守阴德一封信完成了越迁。这就是军功的优势,若是走正常仕途怕是最少也要五六年。

这个别部司马也是很有讲究的,就是相当于后世的独立团长或者独立师师长,如果是普通的军司马那手下人选编制是定额的,并且是在校尉或者中郎将等人直接领导下对外作战。

但这个别部司马是不受限制的,只要河东有足够的财力或者卫宣私人有足够的财力,养多少兵朝廷一般是不管的,何时行动,如何行动朝廷也不管,上面的校尉和中郎将一般也不干涉,最终只要将白波军剿灭了就行。

还有就是因为牛辅是中郎将,剿灭白波军的主将还是牛辅,但只要不与牛辅的军事行动冲突卫宣有权利单独行动!

两份圣旨分别送往卫宣和董卓处。当卫宣拿到朝廷的圣旨的时候心情也很复杂,很激动。因为有了这份圣旨,只要白波军没有和黑山军或者匈奴人联合,他有信心在河东逐渐地蚕食掉这些贼兵,从而确保卫家和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且他从现在开始也可以理直气壮地问太守阴德要人要钱要兵器了。

当然为了避免卢植那样的比悲剧,卫宣还是咬着牙昧着良心给前来宣读圣旨的小太监送礼。礼物自然是从襄汾府库里翻出来的好东西,包括不少玉器和一套新式家具以及黄金一百。面对这份价值超过两百万钱的礼物,来宣读圣旨的小黄门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奖卫家子聪慧过人、英勇无敌。

送走了朝廷的使者,卫宣又迎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袁绍的密友,著名党人何颙。

要说当今朝廷之中关注卫宣的人当中最有名望的自然就是袁绍和何进。他们俩最近因为反对宦官而达成了联盟,而士人集团中知兵且名望足够高的还真是不多见。

两人住处关注到卫宣是因为黄恒等人被杀,当时卫宣作为督邮是出现在襄陵过的,随后霍山剿匪这样的事情引不起他们的兴趣,黄恒等人牵涉到太平道,随后太平道在河东起事,他们自然关心平叛的进城,但都没有想到牛辅受挫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的居然是卫家虎。

这样一个出自名门又知兵善战的青年士子已经上达天听,何进和远山想忽略也不可能了。尤其是袁绍为了反对宦官可谓不遗余力,所以他在和曹操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派出自己的密友何颙来到和欧东专程拜访卫宣。

对于何颙的到来,卫宣比接到圣旨还意外,要知道何颙不仅是著名的党人,还是袁绍集团的核心骨干,比张邈和许攸等名气更大,对袁绍的影响更大,这样一位年近四十的党人跑到襄汾来亲自拜见卫宣。卫宣自然不能按照官职高低来对待,而是在县衙亲自接见何颙,并且让何颙坐了主位。

何颙见卫宣执意如此也不推辞,坐下之后便开始讲述了自己的来意,何颙当然不会直接说自己是奉袁绍之命来拉卫宣入伙的,只是将这段时间在京师洛阳听到有关卫宣的种种传闻,以及最近讨伐白波军的功绩,言语之中就是说明如今京师的袁绍与何进都很欣赏卫宣。

接着何颙话锋一转,痛斥王越刺杀卫肃只是还有霍山贼在排字岭作乱,还说到了当年张角就成精贿赂宫中宦官,如今这宦官真是无法无天啊,一言不合就敢派人刺杀前太尉……

何颙突然之间收住了话头看着卫宣,虽然卫家也是海内望族,但现在投靠宦官的名门世家也不少。如果卫家不认为王越是宦官派遣的,或者迫于压力已经不打算计较了,那再说下去就很危险了。

卫宣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东南方向拱了拱手说道:“宦官祸害朝堂已数十载,宣素闻袁本初之高义,只可惜人不在京师,没能入朝堂为本初兄摇旗呐喊。”

何颙闻言眼睛一亮,他没想到卫宣如此旗帜鲜明说出自己的立场,根本用不上试探,这就好办了。于是朝着卫宣拱拱手笑道:“颙此次出发之前也曾经和本初说起过仲道你,若是他知道你也是通道中人必定十分欣慰。只可惜本初这些年避居乡野,力量远不足以撼动宦官啊。”

卫宣明白何颙所说的避居就是指袁绍因看不惯朝廷当中宦官当道而借着服母丧的由头接着补服父丧。袁绍是以庶长子的身份过继给叔父的,而且叔父早亡,他完全没有必要。六年服丧之后他只是客居洛阳,仍旧不接受朝廷的征辟,不过在此期间却刷足了名望,也蓄养了无数宾客,和个地名士尤其是党人交往甚密。

不过何颙说的没错,谋诛宦官这件事情不是袁绍心血来潮想出来的,几十年来都是士人集团或者外戚不断与宦官集团争斗,以前的窦武和陈球等人就是谋诛宦官失败的典型例子离子。

不要说袁绍的力量不够,加上大将军何进怕也是不够,不过卫宣没必要去证明袁绍的能力够不够,而是顺着何颙的话题说道:“袁本初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来日必定能够诛宦成功,名扬天下。”

虽然卫宣拍马屁的对象是袁绍,听在何颙耳朵里还是很管用的,笑着说道:“素闻河东卫仲道师从名家,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好一个韬光养晦,想来本初听了也一定很高兴。若是仲道你和卫家也能加入诛宦的阵型,想来胜算更大。”

终于开始直接招揽了,卫宣虽然知道袁绍最终还是成功了,不过过程却很曲折,大将军何静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便宜的表态还是不能少,袁绍这些年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谋划诛杀宦官,让他名动朝野,现在卫宣自然不能放过这样蹭热度的机会,于是对着何颙拱拱手说道:“宣虽不才,他日若能有机会却也愿提三尺青峰荡平君侧,为万世开太平!”

何颙大喜,他也是听闻过卫宣四句的,这四句虽然是蔡邕传出去的,但是以蔡邕的为人绝对不会因卫宣即将成为他的女婿就将别人的成就往卫宣身上套,因而当初卫宣为了应对蔡邕而临时起意的四句如今却在士人集团中流传开来,尤其是最后两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