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浮船坞建造

统计大明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浮船坞建造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对于海军来说,除非你能第一次出港就决战,而且一战击败敌人,敌人立马投降,三个条件全部达成,才能说这一战胜利了。

而正常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出港,需要寻找敌人,需要跟敌人对峙,也许敌人就躲在港口里不出来呢!

你在海上跑一天就要烧一天的煤,待一天就要消耗一天的物资。

就算人受得了,物资能从后面运送上来,那船呢?长时间海上航行,需要休息,需要保养锅炉。

甚至船身本身也需要定期清理,例如船底的藤壶,如果长期不清理,它能让舰船的速度下降一半,十四节变七节,那对欧罗巴的风帆战列舰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就算运气好,敌人也憋不住了,双方海上决战,但是一战就定乾坤了么?敌人会不会打完之后又缩回去了呢?

这个时候敌人在港口里修船,你是在海上飘着等着敌人的船修好再战,还是退回自己的港口也修船,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呢?

显然有脑子的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修船,需要补给,所以一个就近的港口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假设,都不用假设,欧罗巴人本土作战跑一百里就有港口,甚至到处都是港口,而大明最近的港口在哪?

在新大陆东海岸,在几内亚湾,哪一个离前线都数千乃至上万公里。

地中海战区,更是要过了苏伊士运河,过了红海,跑到极乐岛这边才有船坞,而要大修船只,更是需要跑到孟加拉湾或者锡兰才能搞。

即使大明打算在印度河口也修建一个修船厂,那也是太远了。

大明的海军打一仗之后回去半个月,维修一个月到两个月,在回到战场半个月,打一仗休息三个月,这样的仗想想都让人头疼。

更大的问题是,就算大明占据了敌人的港口,对方也没有修铁甲蒸汽船的能力,而大明要运设备派技术人员,有的港口甚至还要从新挖船坞才能放下船只。

所以设计一批浮船坞的需求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这个东西海军不愿意投资,他们又没有修船造船能力,要这玩意用处不大。

皇明商号是无力投资,而且这玩意费效比不高,明知道是打仗用的玩意,皇明商号一旦出钱造,那这帮海军肯定免费用,所以朱姬润直接把这个生意甩给内阁。

对于皇明商号来说,本来他们的民船建造生意就不多,还都集中在渤海湾,哪里需要什么浮船坞。

只有内阁可以依托这个接到业务,其实对于浮船坞的需求还是有的,例如一部分船舶因为风浪或者其他原因搁浅损坏无法行驶回船厂维修,或者船厂泊位不够临时停靠提供维修能力。

还有就是一些深水船只过浅水航道,可以用浮船坞背负这过。

内阁经过考虑也同意了接手这个业务,不过海军希望至少要造十个,内阁经过慎重考虑想先造一个看看,最后争论起来,内阁直接一句你想造自己掏钱造去,我们花钱爱造几个造几个。

官司打到朱慈烺这,考虑到海军战舰被击沉的概率不高,用到大型浮船坞也顶多一次两次而已,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多。

毕竟欧罗巴那边只是缺少一万吨以上的干船坞而已。

至于一万吨一下的船坞,随着海运的发展,欧罗巴只要大一点的港口城市都有那么几个,足够海军使用。

对于皇明商号来说是甩掉一个包袱,省的做无用功,对于内阁来说这是一个打入制造高级船舶的契机,大明最顶级的船舶制造一直被皇明造船垄断。

而浮船坞的技术难度已经足以让内阁的造船厂学到很多技术。

不仅仅是造船厂这一块,内阁这次看着是花了两亿两银子捡破烂,实际上很多行业只要插手进去,以后挣钱不都在后面么。

大明的基建不会停止,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五十年内基建不会停止,而这些行业只要做好的好,以后都可以继续接订单,甚至内阁完全可以自己投资自己建,不用看皇明商号的脸色。

朱姬润看着皇上翻看皇明商号的计划,在军事领域停留的最久,在皇上的眼里除了打仗就没有大事了,但是从朱姬润来说,打仗还不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你这打仗打的日子都不过了,那真的能好?

不过大势已经定了,皇上已经下定决心,这个时候谁劝也没有用了。

朱慈烺看了没有什么问题郑重的在上面签字:“你们三个以后要多多交流,上层只要有一丁点的责任不清指挥不畅,到了下面那就会是巨大的漏洞。

大明准备了这么久,这一战赌上了全民福祉,朕不希望出现任何闪失,谁要是这个时候掉链子拖后腿,那他将会是历史的罪人!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千古罪人!”

三人躬身应是。

说道链子朱慈烺想起了大明的自行车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明的自行车也发展出了几种不同的样式,女人骑的轻型自行车,男人骑的中型的,还有军队使用的重型的。

这次周遇吉的计划里就有采购三万辆自行车,建立一支自行车步兵师的计划。

这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朱慈烺没有反对,实际上大明早就有这种自行车旅的编制,经过试验总结,感觉还行吧。

不过要是全军配备有显得不太现实。

大明现在普通机床的加工精度并不高,只能加工那种傻大笨粗的零件,像自行车上的齿轮等零件需要第三代以上的蒸汽机床才能加工。

而且无论是链条还是轴承都需要特种钢材,橡胶轮胎也需要消耗重要的战略资源橡胶,一句话说就是大明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除非其他很多产业都停掉专门生产自行车。

大明的橡胶种植在很早就准备了,现在东南亚的橡胶园更是数百个,但是橡胶树种的好要八年才能开割种的不好要十年才能收胶。

大明的橡胶种植技术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品种的培养才刚刚开始,也许再过十年大明就有足够的橡胶使用了,现在确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