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大明都在忙碌

统计大明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大明都在忙碌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其实有些事情真的不用杨嗣昌担心,大明的战略计划那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提出了无数方案的最优解,在军部看来,是相当完备的。

可在杨嗣昌看来当一群人围在一起,那么他们就会为了各自不同的诉求而产生意见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又必然导致小团体的产生,抱团取暖之后就是结党成社。

军部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就如当年的铁血社,最后虽然被皇上取缔,但他确影响了整个大明朝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

如果军部的人制定计划的时候某些人为了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而舍弃了大明的整体利益呢?

这种事情谁敢说一定不会发生。

大家都知道大明即将最后一战,而这一战之后世界大一统,全世界都没有敌人之后,军队将何去何从?

想来肯定有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有人不愿意自己手里的权利消失,不愿意自己的利益被侵犯。

那么这样的人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让仗打的更久一点?

好在大明的军部由陛下完全掌控,陛下英明神武,是天生的统帅,没有人能在他的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杨嗣昌在为大明操心的时候,他身后两千多里的地方,铁路修筑队伍还在艰难的把铁路向前延伸。

铁路铺到中亚之后速度明显的降低了,从以前的一天几千米下降到一天几百米。

以前之所以能一天几千米,那是因为能够借助运输便利分段施工,现在几百米是因为铁路现在只能从一个方向延伸,中亚不仅没有铁路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如果不依托铁路修建,想要把石子路基、枕木、铁轨、石灰等等东西运输到下一个开工点,那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大到还不如直接运输物资上前线,至少物资没有那么重。

战争即将开始,铁路距离里海还有两千多里,这就注定了中亚战区无力支持军队大规模的跨海作战,别看只有区区两千里,军部为了给中亚战区运输物资动员了一百万人和牲畜。

大明关内,接受了新兵的部队开始收缩驻防,按照战争条例,一旦大明有战争的时候,各军队调动都要有朱慈烺的密押,尤其是大明已经进行二级动员。

这些军队必须收缩驻防范围,随时准备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能够完成集结,前往战场。

为了增加军队的集结速度,这两年大明把驻军电报系统修建到了团部。

只要接到集结命令师里会立刻发电报到团级,然后团级再派人传讯到各营,仅仅这一步就能节省一天的时间。

现在大明一个师的驻防范围动辄数省,一个省可能只有一个团,即使使用信鸽传讯最少都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而且这还是一般驻军,一些特殊驻军甚至都把电报线路布设到了营级。

每年军部要那么多军费可不是白要的,军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一直都是朱慈烺重视的。

京城内,禁卫军已经进入警戒部署,并且一个师进驻京城内,保护帝国首都的安全。

这一战朱慈烺并没有出动禁卫师,没有必要,而且总不能用禁卫师去硬攻对方的堡垒吧?

禁卫师勇气是有,但是傲气太重,这要是遇到阻挡那是真的敢用命去填的。

到时候多死个几万人就亏大了。

不仅这次作战不会出动禁卫军,以后打仗朱慈烺都会尽量避免出动禁卫军,这个容易养成坏习惯。

当年唐玄宗不就是,打仗打的嗨了,把关内的军队四处抽调,然后边镇各个都手握重兵,但是大唐长城之内确没有多少驻军。

结果安禄山好好给他上了一课,一路打到长安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挡,空有名将确没有士兵。

大明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禁卫军本来就是镇国用的,这要是一打仗就调到前线,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了。

那岂不是京城一样空虚,朱慈烺制定的强干弱枝的计划不就白费了。

不过海军倒是全部派出去了,大明的海军还不够强,对付奥斯曼帝国这样的敌人还需要海军竭尽全力。

京城之中,新年刚刚过去,大家都刚刚上工没有几日,大明的工厂都还在快速启动复工,唯有那些军工工厂在昼夜加班生产。

天津码头上,一箱箱的军火一箱箱的军事物资不停的在装船,天津已经成为大明最繁忙的码头,这里每隔一个小时至少就有一艘满载军事物资的船只出港,然后有新的船只排队入港装货。

对于大明来说,所有的军事武器都出自京畿地区,哪怕是一粒子弹那都是在渤海湾内制造出来的。

而天津港又是京畿地区最大的港口,河运海运的交汇之地。

因为军事工业的繁荣,导致这边其余的军事生产也都富集再此,包头大同那边的军用罐头生产基地,张家口归化的羊绒呢子大衣生产基地,京津地区的军装生产,天津的军粮生产,胶东的罐头生产。

等等这些大部分都要在天津装船分发运送到各自需要的地方。

天津港是第一繁忙,永平这边就是第二了,这边是大明的火炮生产基地,无论是陆军火炮,还是海军舰炮,甚至是岸防炮大部分都在这里生产。

火炮可是战争之神,这个时侯前线每多一门火炮就多一分胜算,所以后勤部的运输船恨不得开到炮厂里面,生产一门装一门。

这边还是经常附近最大的煤矿,京城附近最大的铁矿,钢铁产量也是大明之最,这里的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自然港口的繁忙程度也只比天津差一点而已。

辽东地区这几年经过开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工业能力。

营口靠着辽河上游的鞍山铁矿还有煤矿组建的新的煤铁联合体,已经跃升为渤海湾第三大港。

而且辽河和松花江之间的运河已经修通,大明整个北疆的物资都要要通过这条河来运往京城,这里虽然先天条件差一点,但是后天的潜力确无比巨大。

统计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