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巡海大都督

统计大明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巡海大都督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这么大的一个案子,让十岁的太子督办,这朱姬润确定不是来搞笑的么?

朱慈烺正想说话,结果看着一大帮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点头应允的模样,朱慈烺有些愣了,这样真的好么?

吴启晨解释了一下:“陛下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是让太子挂名表示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

又不用太子亲自查案,再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不是还有您在,他可以问问您么。”

朱慈烺皱眉,自己现在正年轻着呢,这帮人这么急着培养太子是啥意思?

是看自己不顺眼打算换掉么?

周遇吉倒是对这个话题没有插嘴,军人不应该有自己的感情,

他作为陛下手里的刀只需要听从陛下的意思办事就好。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

一旦涉及的储位之争的事情,这种事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容易死人。

尤其是他这种军人更不能轻易说话。

朱慈烺渐渐的也品出味道不对了,这些人明显不是无意提出的话里有话啊!

摆摆手示意:“朕会考虑的,你们先回去吧。”

等三人走了之后朱慈烺疑惑的看了一眼贵喜:“这朱姬润和吴启晨提出的太子监督这件事你怎么看?”

贵喜微笑着:“陛下说笑了,奴婢能怎么看,这是还是要陛下圣裁。

倒是朱姬润和吴启晨两人为何提出让太子挂名监督,应该和陛下最近经常留宿惠贵妃处,然后惠贵妃娘家又涉及军粮生意有关。”

朱慈烺立刻了然,慧贵妃就是朱慈烺家的三儿子的娘亲。

其实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作为大明第三顺位继承人,朱慈烺考虑到古代儿童的夭折率,以及成年后的意外事故。

再加上他自己还这么年轻,万一老大老二熬不过自己,那是不是要给大明多找一個备份。

所以在老三六岁之后朱慈烺特意下旨,把老三的教育也改为大明继承人教育。

可能是对于这种利好消息的报答,

惠贵妃最近对朱慈烺可是曲意逢迎,有求必应,甚至叫来几个好姐妹一起玩花的,

让朱慈烺解锁了不少新乐趣。

这就导致最近这一段时间朱慈烺翻她牌子的次数就多了。

当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个其实对老三不公平,接受了继承人教育,确一辈子只能是别人的备份。

而且还是备份的备份,别的皇子都可以去扬州逍遥快活,而接受过继承人教育的老二老三只能监视在京城。

直到又一天新君觉得自己的地位稳固了,才会考虑放两人回扬州。

遇到心狠的,这两个可能是要被终身圈进甚至除掉的。朱慈烺是抱着补偿对方的心思,打算给对方再要一个孩子,或者给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这好像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一种信号,这个很不好!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那就拟旨吧,授予太子巡海大都督,赐尚方宝剑,主持此次流放人员案件的全部事物。”

贵喜躬身:“是,只是这巡海大都督是几品官衔?以后可是定例?”

朱慈烺摇摇头:“不作为定例,就算是对太子的加衔吧。”

贵喜下去找人拟旨了,朱慈烺坐在那里没有在吭声,

作为皇帝确实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近确实有点飘了,皇宫内的事情多少人盯着呢,一些自己不经意的动作指不定就被解读成什么模样。

等贵喜回来之后朱慈烺开口:“以后严格按照内功侍寝规则安排侍寝。”

贵喜立刻会意:“是,

奴婢遵旨。”

破事一箩筐,今天一天没有看奏章,感觉明天又要加班的节奏,无意间撇了一眼奏章,足有七八百份之多。

这些不是让朱慈烺全部看完的,光干这个要内阁还有个屁用,朱慈烺一般只会看上面最重要的几十份,然后中间的抽着看。

之所以随机抽取是怕被太监们糊弄,把那些不利他们的奏章给藏在下面。

所有奏章内阁都已经拟定了解决方案,除了上面有几个不能决断的和需要几个部门协调办理的之外,大部分部内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

这些奏章只是给朱慈烺发一个文本告诉他,事情是这么解决的而已。

以大明现在的体量,要是个个文件都要他亲自批阅,那大家都不用干活了,朱慈烺撑死一天也就处置一两百件事情而已。

以前内阁改制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又都是新手,朱慈烺怕出问题,还都自信看。

这时间久了,这些人的执政能力也上来了,而且也能领会朱慈烺的治国理念自然就不用再一点点的教了。

而且说实话,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即使朱慈烺这样的穿越者,其实很多具体事务未必就比大明的官员们厉害多少。

这些官员可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出来的,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还需要他朱慈烺去发挥聪明才智?

当然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这帮锦衣卫就给朱慈烺好好的上了一课,没有监督的权力确实容易失控。

这要是按照气头上的朱慈烺的办法,他当时都恨不得立刻把关外地区全划给内阁管,到时候几方监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了。

但是经过朱姬润这么一开导之后,朱慈烺也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甩手不管。

而且内阁的权力也不宜过大,这要是都给他管,那朱慈烺打仗的钱从哪来?没有了皇明商号的收入,那军费还不是任由内阁拿捏。

那打仗怎么打打谁还不是要听内阁的意见?这个是朱慈烺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关外之地缺乏监督管理体系,那就建立一套就是了。

朱慈烺也发现了,有时候管理这个东西不用太高效多合适,你只需要告诉这些人这件事有人再管,那就行了。

只要稍微有点管理,那就不会出现那种无序的混乱,就像其他地区的关外,有大明官员,有驻军,有锦衣卫,有皇明商号,虽然管的不说多好。

可只要在管理,就不会出现这些流放之地的这种无序状态,流放之地就是因为缺乏管辖才会如此。

所以哪怕是关外,也要做好管辖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