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四百二十九章教育兴邦

统计大明 第四百二十九章教育兴邦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一直以来朱慈烺奉行的理念就是,大明现在的技术并没有被西方拉开代差,只要把大明现有技艺进行总结归纳。

只要把这些研究明白,纳入科学体系,那么大明就完全能赶超西方,何况有自己这个外挂。

这两年朱慈烺也是这么实践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从哪些欧罗巴人来到大明从一开始的老师,到后来的同事,再到现在被排除在核心研究之外。

大明的工匠用他们的学习天赋,两年时间就学会了欧罗巴所谓的科学技术,并且发扬光大。

而从今年开始,因为欧罗巴人教学时总喜欢偷偷的教一些宗教经文等无关科学的事情。

所有学校都不在允许欧罗巴人教书,这些欧罗巴人现在一部分被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研究中协助。

要么就是在某个生产作坊担任技师,或者干脆是技工。

还有一部分则在皇明图书馆担任欧洲书籍翻译、文献整理、欧罗巴历史编写等工作。

像汤若望这种矢志不渝要为宗教奉献一生的人,朱慈烺也答应了当初的承诺,允许传教,并且给予了一定数量的度牒。

不过朱慈烺特意提醒了佛家道家两门,对这些欧罗巴人进行坚决的打压黑化丑化!

调整科研项目的时候,朱慈烺重点关注了几个学校的发展。

教师缺口依旧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三年级往上的老师,文学课还好,像数学这种,基本上都是一边学习一边教授学生。

他们也不是不会,大明的数学基础还不至于连加减乘除应用题都解不出来的地步。

但是用科学的方法用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从新归纳自己的所学,这就需要从新学习了。

原本朱慈烺以为最大的问题会是学生不够呢,结果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大明数百万工匠,每家哪怕只生一个孩子,那也是数百万学生。

更何况大明根本不存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少的两三个,多的四五个,孩子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能养活多少个。

这两年工业化生产概念的引入,流水线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种工坊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冒出来。

所以工匠一直都处在急缺的状态。

特别是京城附近,皇明商号不断的开设新工坊,各种工匠一直是高薪职业,不少流民被吸纳进作坊做工之后,成为了新的工匠。

而朱慈烺对于科研的持续投入,导致搞科研的工匠成为所有工匠中薪水最高,待遇最好的一批。

而且这些搞科研的工匠不仅薪水高待遇好,往往取得突破都是奖励官身。

工匠还能当官,这无疑是给大家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对那些没有机会接触科研的工匠而言,而进入学校学习,成为科研人员,无疑是最高的目标。

既然自己不能做大,那咱就让儿子进去学习,将来要是能混个一官半职,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所以能进学校学习,成为了工匠中最荣耀的事情,自然就不缺少学生。

不仅不缺少,因为老师数量有限,教室有限,这些学习的机会还成了抢手的资源,只有搞科研的部门,还有有功劳有门路的工匠才能获得机会。

随着薪水的增加,匠人们也不在被鄙视,而匠户人家也不再视把女儿外嫁给民户卫荣耀。

最近因为朝堂上关于文人进入军部身份的争论,朱慈烺突然想起自己好像答应过孙承宗讲武堂要招收一批文人进来。

结果一问才知道,因为孙承宗被太子收拾了,所以他的意见跟建议都被否定了,讲武堂更是直接取消了招募文人的计划。

朱慈烺摇摇头,政因人起,因人息,这无可厚非,但是当初考虑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不是跟孙承宗的妥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吩咐讲武堂从新招募文人,原本以为悄悄的搞一波,结果第二天就闹的满城风雨。

不少文人认为这是讲武堂对文人的挑衅,立刻弹劾奏章满天飞。

大街上几个文人正在义愤填膺:“众位,如果吾等在不奋起发声,将来朝堂上还有我辈文人立足之地么!

这次现有状元进了什么参谋部,后有讲武堂招募文人学员,这是对我们的侮辱,吾辈读圣贤书,被羞辱至此,难道你们还能无动于衷么!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他几个人也高声应和,其余几个桌子上的百姓投来鄙视的目光,其中一个嘟囔了一句:“清高个啥!百无一用是书生!”

刚刚高声说话的正好听到,立刻怒视:“你是何人!敢辱骂我等有功名的举人!”

那人不屑的看看他:“我!军人!怎么不服气?咱们出去练练!”

那书生一看对方身高体壮梗着脖子说道:“粗鲁!粗鄙不堪!庸俗……”

军人哼哼撇嘴:“不敢还说个鸡儿!废物一堆!自以为是!”

书生几人立刻站起来,上前理论,军人卷起外衣服:“怎么!仗着人多啊!”

其他几个跟军人同坐的也站起来:“比人多,咱们还没有怕过!来来来!”

书生涨红了脸:“我们可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你们竟敢如此!与我到衙门去!”

那军人更是鄙视:“有功名了不起啊?我还是官身呢!你竟然殴打朝廷命官!你是不是造反啊!”

另一个接着说道:“妄议朝政,我看他们就是造反,要不叫几个锦衣卫过来把他们啦去昭狱好好问问!”

书生一听立刻慌了,这事民不告官不纠,严格来说他们议论朝政确实是有错。

他强辩道:“你少在那唬人,朝廷现在出报纸开民智,早就不禁议论朝政!再说你说你是官,怎么证明?我还要告你冒认朝廷命官呢!”

那几个军人不屑的拿出学生证:“看到没有!我们就是你们看不起的讲武堂学生,毕业最少就是个录事那也是九品,不像你们屁都不是还在那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朱慈烺头疼了两天以为这事要黄,自己欠考虑,谁知道一百人的名额竟然轻松招满!

文人中从来不乏投机者,特别是今年是科考年,进城几万举人汇聚,不少自认为科考无望,而又一心当官的人选择了走讲武堂的道路。

因为讲武堂毕业之后,最次那也是九品录事,这个可不是吏员,是真正的官,有品级的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