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六百二十四章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统计大明 第六百二十四章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崇祯听着一下子分成那么多份,心里有点担心:“这么分法,是不是太零散了?怎么保证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

离得那么远,就算有问题,咱们也发现不了,教的不好也不容易改正?”

朱慈烺对此倒是不担心:“父皇,当初讲武堂从无到有,一点点发展至今,也没有担心教学问题啊。

这些学校其实前期主要承担的是研究和统计工作。

首先是生存方面,收集这些地区的各种数据,寻找当地百姓经验丰富的猎人牧民等等构筑起生存基本知识。

然后总结各种经验,把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化的总结,最后推广开来。

再然后是作战方面,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需求,研究不同的武器需求,再根据环境研究不同的作战方法。

大明不需要他们有多么优秀的水平,咱们只需要让他们少犯错,多总结经验。

然后就是不停的演习,不停的推演,小股作战,这样打着打着,不就总结出经验来了么。”

崇祯点点头:“上次你跟朕说的那个改革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秦之暴政,大明若用,岂不是于暴秦无异?”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秦虽残暴,但秦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车同轨,书同文,等不说,军功爵制度就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激励士卒手段。

实际上秦虽然施行军功爵,但是军功爵并不是秦之发明。

在战国时期,魏国实行军功爵制最早,所以战国初魏国以武力称雄一时;楚国自吴起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以后,数年之间便“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国势大张。

秦国只是因为军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赏赐最重,赏罚也最信,所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

所以军功爵本身并没有错误,鼓励士卒征战立功,这能有什么错?”

崇祯犹豫的问道:“朕最近再读历史,军功爵制度自汉开始崩坏,隋唐时演进为府兵制,到了唐中期,田地赏赐无所出,府兵制崩坏,不得不以募兵代替。

从此可以看出,军功爵制度,需要赏罚,赏赐之物无非田地、粮食、宅院等等,大明虽然国土广大,但是立朝三百年,以无一寸无主之土地。

就算今年夺回了辽东开发了奴儿干都司,但是这些地方多为边塞苦寒,且不说这些人愿不愿意去。

就算他们愿意去,天长日久,那些土地分完之后,大明又当如何?

数百年之后,大明难道要再走废爵改募兵之策?

再说军功爵也未必有用,秦用军功爵,不还是二世而亡?”

看来崇祯确实做了很多功课,上次朱慈烺只是顺嘴一提军功爵,没想到崇祯当时没怎么表示,确暗自记在心里,并且查阅了资料。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说得对,军功爵制度需要赏赐东西才能鼓励士卒争相立功。

秦之失并不是因为军功爵制度不行,而是因为军功爵制度太强大了,导致影响了国政。

而且秦也不是二世而亡,秦作为一个政权存续了六百年之久,只是吞并六国之后,才因为消化不良导致灭亡。”

崇祯一听就奇怪了:“军功爵制度太强?作何解释?”

朱慈烺解释道:“秦之军功爵,讲究的是‘功自耕战出’。军爵更是和杀敌人头数挂钩,百姓获得赏赐土地等等都跟战争有关。

这也就造成了,无战争,就无功劳,没有功劳土地金钱爵位就无从谈起。

这就导致全国上下,人人好战,人人求战,自秦灭六国后没有一刻停止打仗,没有一刻停止对外扩张。

这也就导致了其主力部队大多在边塞参战,这才要征发民力不断运粮运物到前线,民力消耗甚巨大。

而士卒征战四方又导致国内空虚,乱民蜂起时,各军官不想着防守重要关隘等待援军,而是一心求战,四处出击。

本来兵力就不足内部空虚了,士卒还四处出击,这就导致被各个击破,到最后面对刘邦项羽之时,只有奴隶和苦役临时编组军队。

论秦之灭亡,儒家喜欢谈暴政,谈仁义,但是在儿臣看来,这不过这群人为了抬高自己,编造之词罢了。

秦陈胜吴广之乱起于秦二世元年七月后,秦灭亡之时乃是秦二世三年十一月。

从乱起到灭亡仅仅两年左右,这中间又经历了嬴政驾崩、公子扶苏蒙恬等等被杀,朝堂内斗、二世被杀,子婴即位等等事件。

可以说,秦完全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偷袭而亡。

嬴政驾崩导致朝局动荡,国家反应时间变慢。

公子扶苏和蒙恬被杀又导致秦朝堂和军中被大规模清洗,导致军队调动不灵。

各地军队还在惶恐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朝堂上又内斗不止,中枢忙着争权夺利忽视了各地乱民,李斯被杀之后又是一次清洗,导致中枢再次混乱。

等到发现问题之后,在想扭转,已经来不及了,况且到秦亡之时,秦国中枢之乱也并没有停止。

所以秦之亡完全是秦绑住自己的手脚去跟关东六国之余孽乱民作战。

若是秦军皆在中枢,六国如何敢叛乱,若只是内斗不止,六国只要入不了函谷关,到时候其内部矛盾激化,必然自乱阵脚。

待到秦国内部稳固之后,再出函谷关,那么关东六国将再归大秦矣!

所以秦可以说‘成也军功爵,败也军功爵’。”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讲述更是震惊的无话可说:“既然军功爵有如此危害,那么你为何还要推动的明用军功爵制度?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干么?秦不能控制军功爵,大明就能控制了么?”

朱慈烺笑着说道:“大明自然是吸收其有点,避免其缺点,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唯有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

秦之军功爵制度,其不管制度在好,但是其中枢之中没有相应的军队调度使用办法,军队使用全凭帝王喜好,朝臣意愿。

而大明现在设立参谋制度,是从大局从总体上安排大明兵力,安排大明战事,绝对不会出现内部空虚之事。

再有大明比之秦,内部已经一体一心,内部更是稳定,百姓轻徭薄赋,父皇更是高瞻远瞩,立下‘天朝田亩永不加赋’的圣训,百姓赋税降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