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为因

统计大明 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为因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7:38 来源:笔趣阁

朱慈烺到了西安近郊才打开仪仗队伍,到地方了就不能在微服了,这次可是来站台的!

陕西是一直是朱慈烺最担心的地方之一,经过流寇的反复荼毒,陕西人困兵疲,大旱灾波及之下,更使得人口进一步流失。

到了西安之后,一路上虽然看着人不多,但百姓比较富足,最明显的就是这边的马车非常多,来来往往的不绝于路。

朱慈烺知道这是因为西北战事朝廷鼓励的结果,但是崇祯不知道啊。

入住秦王府之后,崇祯突然来了兴致:“烺儿,为何唐及以往各朝,皆定都于此而宋后历代都在关东之地?”

朱慈烺想了想:“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有人说关中乃是帝王州,后来唐耗尽此地龙气,自从唐朝之后,历代王朝不在选此地为都城。

后人总结出了很多原因,什么气候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关中平原土地承载力底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等等。

当然大环境上,关中的气候是在变坏,以毛乌素沙漠为例,这里曾经是夏禹龙兴之地,证明这里非常适合先民生活。

到了秦汉,毛乌素依旧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汉顺帝永建四年,汉尚书令虞诩在《议复三郡疏》载毛乌素“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经过秦汉不停的开发经营,毛乌素地区的环境逐渐恶化。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时候,郦道元到当地的时候,《水经注》记载此地出现“赤沙阜”“沙陵”。

可见当时这些地方已经开始沙漠化。

唐之后这些地方的沙化就更严重了,唐长庆二年,当地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

北宋和西夏长达百年的时间一直在陕西地区反复拉锯,作为战场,这里被反复拉锯争夺,当地只有偶尔可见的‘地斤泽’绿洲了。

到了大明万历年间,榆林城外之山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双山堡至宁夏花马池“榆林卫中、西路多黄沙环拥”。

现在更是已经是遇到大风沙天气‘沙堆城高,人从沙丘入城,城门如同虚设’。

由此可见当地的气候正在变坏,在黄河几字湾中,榆林往北还有一半土地当初汉朝可是在当地牧马甚至接纳投降的胡人。

不过环境变化还是人为因素比较多一点,以前儿臣曾跟陛下聊过这种变化为‘人吃羊,羊吃人’。

在猪肉推广之前,牛又是农业资源禁止宰杀,中原王朝从秦汉到隋唐肉食的主要来源就是羊,而且是山羊。

山羊有一个习惯,扒拉草根吃,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一年要消耗掉多少肉食?那还不得关中地区,黄土高原,乃至毛乌素地区更远的河套以北都得养羊供应?

所以黄土高原越啃越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道堵塞,河道堵塞导致漕运粮食更加困难。

所以隋朝的时候,修运河到唐朝就不停的堵,后面越来越堵。到了宋朝之后,那黄河下游随着河床抬高那河水更是肆意的流。

北宋三易回河导致的灭亡,竟然是汉唐就埋下的祸根,因为唐人喜欢吃羊肉?

从大的供应环境来讲,汉唐之时关中平原产粮不多,但是北面有黄土高原河套等地可以输入粮食,西面有河西走廊输入。南面汉中巴蜀也是天府之国加上从东而来的粮食不显得短少。

但是唐朝之后,北方土地恶化,人口暴增,使得隋唐开始依赖关东之粮食补充。

这边的环境恶化还有一个原因,秦汉到唐千年的时间,关中这里一直是王朝中心。

关中地区从秦汉的几十万人口到隋唐的数百万,京城的繁荣必然需要营建宫室,百姓也要造屋造房。

以至于这边的树木被大量砍伐,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后到了宋时战争的拉锯破坏使得此地的产出已经不能够单独的支持军事行动,必须依托中原调运。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因为不管汉还是唐,都是经营掌握西域的,丝绸之路连通欧亚,使得大秦商人不远万里来长安做生意。

长安城往北控制河套尽得草原之利,往西河西走廊得西北丝绸之路的财货,往南天府之国所有物产都要到这里交易。

而往东整个关东财货想要入西域,出草原,进川蜀也要经过这里。

所以长安是天然的经济枢纽,加上山川之险要,自然是这些朝代的优先选项。

但是唐以后,中原失去了丝绸之路,西域因为大食人的兴起西域丝绸之路也断绝。

北面又丢了河套,往南因为大运河的修建,川蜀可以从长江把货物销往天下,所以长安从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变为边塞之地,自然无人愿意经营。

其实这还是因为海上贸易的兴起,河运加上海运取代了陆运,使得沿海的扬州苏杭等地发展,进一步让长安的重要性下降。”

崇祯听完之后久久不语,这些东西很多他都是第一次听,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

好大一会崇祯才摇摇头:“这些观点都不准确,而且有事后诸葛亮倒果为因的嫌疑,不管是汉还是唐,都是先定都长安,然后才把这里经营成都城。

而不是因为看到有这些原因才定下的都城,所以这些都是后人臆测,不能作为原因。

宋人之所以不用长安,是因为赵匡胤根基在汴,蒙元定都大都是因为这里进可进取中原退可远遁塞外。

到了大明,太祖当年就考虑过定都长安,但是后来因为太子早逝和群臣反对才没有迁都。

成祖是因为京城离蒙元更近,成祖根基也在京城,所以才定都。

根本没有那些所谓的气候等想法。”

朱慈烺呵呵一笑:“父皇说的是,这些都是后人总结,而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皇上更喜欢把都城建在自己的地盘上。

秦自关中兴,汉高祖刘邦被封汉王之后,屡次跟项羽等关东诸侯大战,全靠关中汉中巴蜀的支持,所以定都于此也是应当。

光武帝刘秀起自山东所以定都洛阳,隋是继承前朝北周遗产定都长安,而唐起于关陇自然要定都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