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一百七十章 青州城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一百七十章 青州城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5 来源:笔趣阁

杨志遇到鲁智深和曹正之后,才算干成了一件事。他与鲁智深一起火并二龙山,杀了邓龙,夺了山寨,混上了一个强盗山寨的二当家。

西门庆因为知晓杨志的过往,所以在酒席上偷偷拿眼仔细观察杨志的神色。只见杨志虽也与众人把酒言欢,但眉目间却始终隐隐地有一丝郁结,气质与天生豪迈的鲁智深大不相同。

这杨志还记挂着自己是杨家将门之后,对如今被迫落草的境遇心有郁结啊!

如此正合我意!西门庆决定给杨志一丝希望,不要让他在山贼强盗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历史上就是他给鲁智深建议,请梁山兵马一起攻打青州,从而促成了二龙山合并到水泊梁山。西门庆可不希望他以后再给鲁智深出这样的馊主意了。

于是,在众人都在说些江湖上的好汉传闻时,西门庆却对众人讲起大宋朝廷与西夏的战争,以及北方辽金之间正在展开的大战。

这些消息,西门庆是从徐宁、凌振、魏定国等军官和曾头市史文恭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了一些西门庆从后世了解的历史得来的感悟,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辛赞乃是官宦世家,自然对西北边境和北方辽国之事也有所了解。西门庆所不知晓的,他又做了一些补充。

听了西门庆与辛赞二人的话,众人这才知晓这天下战火纷飞,只怕是会越加动荡。

鲁智深与杨志都是关西人,鲁智深更曾经是西军中的一员,听到西北燃起战火之事,胸中不由得热血沸腾,恨不能去那西夏边境杀敌报国。

杨志听得双目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过了一会儿,又逐渐暗淡了下来,长叹一口气说道:“哎~想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原指望在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不辱没了祖宗。如今朝廷正是边事用人之际,洒家有心替国家杀敌,却是报国无门!”

杨志此话也说到鲁智深的不如意处。鲁智深原是西军中老种相公种师道的亲信,后来被种师道派到小种相公种师中那里,又成为了小种相公种师中的亲信。此刻听说西军老种相公和小种相公正在率军与西夏作战,怎不让他心驰神往?

鲁智深也是长叹一声,灌了一碗闷酒下肚。

曹正、栾廷玉等人知道二人被触动了心思,都在一边好言相劝。

西门庆却干了一碗酒下肚后,语出惊人地告诉鲁智深和杨志,自己判断数年之内辽国就会在金人的攻击下崩溃,朝廷会挥军北上,争夺幽燕之地。因为河北禁军军备废弛,届时很有可能会在河北、山东一带招募敢战义军从征。鲁智深和杨志只需耐心潜伏等候,到那时可以再次从军入伍,甚至能再次投入老种相公和小种相公的麾下。

鲁智深和杨志听了西门庆的分析,心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直感觉这落草为寇的暗淡生涯终于有了盼头。两人当即表示要励兵秣马,以待将来。

见自己成功分化了梁山贼寇未来的一股力量,西门庆心中好不得意。眼下且先稳住这鲁智深和杨志。朝廷北征还有数年的时间,只要自己在这段时日里勤加拉拢这二龙山的几个好汉,届时鲁智深和杨志是跟着朝廷的官军混,还是跟着我西门大官人走,亦未可知也!

众人在宝珠寺里直喝到深夜,方才尽兴,各自回房歇息。

第二日醒来后,西门庆一行别了鲁智深三人,下了二龙山,直向青州城而去。

两日后,西门庆等人终于到达了青州城,远远地望见了高高的城墙。

青州位于东海与岱山之间,为古九州之一。青州城自东汉以后就是中国东方的名城。

此地毗邻山区,自古以来民风彪悍。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青州兵是出了名的英勇善战。当然,那青州兵也有另一个名声,就是军纪败坏。

到了这宋代徽宗朝,青州人依然继承了祖宗的优点,群贼蜂起,为祸一方。那“险道神”郁保四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西门庆他们所看到的青州城原本只有一个东阳城,自魏孝明帝熙平二年扩建南阳城后,便由东阳城和南阳城两个城区组成,迄今已有五六百年。

赵明诚与李清照所居住的归来堂就座落在青州城内的东阳古城。辛赞熟门熟路,带着众人入了青州城,直接到了归来堂。

赵明诚与李清照见西门庆和辛赞等人到了,欢喜地大摆筵席,为众人接风。

西门庆送上了在历城千佛山拓印的碑刻,让赵明诚一时间爱不释手。

崔氏这次因为儿子才满月,未能前来,她让辛赞给李清照带来许多历城家乡的特产,也让李清照颇为睹物思人。

酒宴之后,赵明诚和李清照余兴未尽,就带着西门庆等人游览了青州城的名胜古迹。

他们首先领着众人游览了名扬全国的南阳桥。

东阳城和南阳城中间被南阳河相隔,一座南阳桥使两个城区连为一体。这南阳桥是一座结构精妙的木拱桥,如彩虹一般飞架两岸,桥下没有一根支撑用的桥柱。

宋代临淄人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里记载:“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即南阳河),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夏英公(即夏竦)守青,思有以捍之,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

北宋名臣夏竦知青州以前,南阳桥是木柱板桥,经常被夏日暴涨的河水冲垮,伤人损物,南北不通。他请了一位很有智慧的退役牢卒,设计创造出了结构新颖不用木柱的木拱桥,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

青州南阳桥由此名声大噪,此后,大宋全国各地多有仿制青州南阳桥的木拱桥。

由于青州城木拱飞桥的建筑成功,轰动了汴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幼弟曾肇为之撰写了《修南阳桥记》,由大书法家米芾书写,镌刻碑石,立于桥头以资纪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