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错过改变历史的机会

来到江州后,石勇和陆小乙除了每日到赌房里去赌博厮混,就是再到牢城营打听一下宋江是否到了。蒋忠则将带来的弟子们都分散出去,让他们每日四处游荡,熟悉江州城的大街小巷。

因为西门庆等人来得快,估计那宋江一路耽搁,还需要几日才会来到江州城,是以西门庆、焦挺、蒋忠等人每日也悠闲地在江州城游览名胜古迹。

西门庆他们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先去了江州城南边,庐山脚下的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浔阳江南岸,庐山西北麓,南面正对庐山香炉、天地诸峰,北倚东林山及上方塔,西北有香谷,东南有乌龙潭,地势雄杰,交通便捷。中有大溪,自南而西。驿道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

站在东林寺外南望,只见香炉峰分一枝东行,自北而西,山峦起伏,状若龙腾,西接汤山,单清过脉,形如虎踞,环合四抱,有如城郭。东林居其中,登高远眺,若龙挂长空,跃然欲飞,故相地者谓“倒挂龙格”之地也。

寺前明堂开阔,朝案分明,香炉峰呈趋拜之势,千年紫烟不断,虎溪具眷恋之情,万载白水常流。

对于东林寺的这般景色,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写下“流泉匝寺”四字,以咏此景。

寺庙中,还有唐太宗御笔亲题的“聪明泉”石碑。

这江州的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不久就成为佛教净土宗发祥地,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净土宗创始人慧远大师也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莲宗创始人。

这东林寺还被远在日本的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而这,缘自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

唐天宝十二年,东林寺僧智恩协助鉴真大师东渡。

初鉴真于天宝元年应日本沙门崇睿,普照之请,东渡弘法,前后五次均为风浪所阻,回归扬州时,特留东林寺盘旋数日,对东林寺留下深刻影响。

天宝十二年夏,鉴真大师第六次渡东瀛,他偕东林寺僧智恩一同前往,终于抵达日本九州。

翌年,鉴真大师在奈良兴建大寺,修筑戒坛、日本天皇、皇后、公卿四百余人皆从受菩萨戒。鉴真既开创日本律宗,又弘扬净土法门,因此,后来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尊称东林寺为“祖庭”。

这东林寺身为南中国第一丛林,不仅影响了遥远的日本,还间接影响了几百年后明末的历史。

历史上,四年之后的北宋政和元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

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江州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

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名为“东林学社“。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东林学社并在此聚众讲学,影响了朝野上下许多江南地区的士人。这些人,后来就结成了明末历史上著名的东林党。

在这些东林党人的胡搞之下,终于逼死了崇祯皇帝,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和满清的入关。

现在正在东林寺中游览的西门庆却并不知晓这东林寺与后世的东林党有这般神奇的联系。若是知晓,说不定他就会让蒋忠乘夜一把火将这东林寺烧成白地。

没有了东林寺,或许程门立雪的杨时就不会在无锡兴修东林学社长期讲学。没了这宋时兴建的东林学社,或许明末顾宪成等人也不会再聚集在新的东林学社下形成东林党。没有了东林党,明末的历史或许可以重写?

可惜,西门庆不知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没有想到在这里扇动一下蝴蝶的翅膀,去改变历史的进程。

对于西门庆来说,他要面对的是这宋末的女真人崛起,而不是数百年后的那一个野猪皮。

游览完东林寺后,余兴未消的西门庆又去了距离东林寺不远的西林寺。

西林寺与东林寺均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却各有千秋。东林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西林寺则小巧紧凑,秀丽严谨。

西林寺里,现在最出名的景观不是佛堂古木,而是寺院墙壁上文人墨客们的题诗。在这些诗词中,最有名的就是苏东坡写的《题西林壁》。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乃是苏东坡于三十多年前的神宗元丰七年所作。当时苏东坡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江州,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此诗一出,使得西林寺声名远播,三十多年来引得多少人前来这西林寺瞻仰观摩苏东坡的手迹。

此刻的西林寺中,焦挺和蒋忠几人都去烧香拜佛去了,西门庆却独自立在那面题满诗词的墙壁前,欣赏着苏东坡的手迹,心中浮想联翩。

好诗!好书法!苏东坡不愧是大文豪,大书法家,这首《题西林壁》意境深远,笔走龙蛇,难怪这么多文人骚客都千里迢迢跑到这江州西林寺来观摩此诗了。

西门庆可是知道这首诗流传千古,自己穿越来的后世,学生们读书时哪一个不会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要是西门庆穿越到四十年前,此刻站在西林寺,一定会当一次文抄公,抢先将此诗书写出来,夺了那苏东坡的气运,嘿嘿嘿~

自认为书法不输于“苏黄米蔡”四大家的西门庆,渐渐入神,心中已经在琢磨自己该如何写出这首《题西林壁》的神韵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写在李娇娇胸腹间的哪个部位才最美呢?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后一句,又该将笔锋朝哪里延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