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远恶军州

回到阳谷县,与娘子们疯狂了几日的西门庆得到了一个消息,急忙去县衙里拜会了阳谷县知县。

知县相公得知西门庆来了,将他迎入府中大厅落座看茶,一起商议眼前的要紧事。

原来,一个多月前河北东路沧州境内河水决堤,洪水席卷全境,沧州百姓半数死于这场大洪水。洪灾过后,沧州境内颗粒无收,牛羊死绝,灾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南下乞讨求活。

沿途的凌州、高唐州和东昌府都无力赈灾,救助不了这么多灾民。目前,沧州灾民已然涌入郓州境内,遍布在阳谷、东阿、平阴等地。

郓州南边就是梁山泊,山上有数千强盗,知府相公担心赈灾无力,灾民们会与那梁山强盗纠结成一伙儿,在山东一带为乱。因此,郓州知府下令,要求各县竭尽全力救助沧州灾民,勿使灾民再度南下,去往那梁山泊。

阳谷县知县虽有心赈灾,但县里府库钱粮不多,济不得甚么事。迫不得已,只得一面向郓州城知府相公申报求援,一面联络本地富豪出手相助。

西门庆是阳谷县首富,又与知县相公相交颇深,因此,知县相公首先就找上了西门庆,寄望他能够慷慨解囊,多设粥棚,安置救助沧州灾民。

沧州,正是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发配之地,也是那“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所在的地方啊!也不知这么大的洪水,有没有意外地淹死那“小旋风”柴进?

知县相公不愧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见识广博。从他口中,西门庆了解了沧州为何会被作为发配重犯的远恶军州,会何有如此大的洪灾。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割瀛、冀二州之地建沧州,盖取沧海之意。

对于沧州而言,沧海变桑田历经万年才演变成现实,而在同样一片土地上,桑田变沧海却几乎是在瞬间就可以完成。这其中,京杭大运河是造成沧州“桑田变沧海”的主要因素。

历朝历代,由于管理不当,加上黄河的不断侵袭,福泽千里的运河却成为沧州这块大地上水患的始作俑者。

西汉以前,今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如黄河、滹沱河、泒河、治水等诸水都是独流入海的。至东汉建安十一年,曹操开凿了一条自滹沱河入泒河的平虏渠后,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都会流蓟州入海,海河水系遂告形成。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军阀割据,农民起义,形成了互相攻略的混乱局面。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失败后,曹操对河北袁绍势力展开了战略进攻。

袁绍之子袁熙、袁尚丢失河北后,北上勾结乌桓蹋顿不断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曹操为解除北部边患,进而腾出手来统一中国,计划北征乌桓。

人马未动,粮草要先行。曹操知道河北平原一带,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有不少巨大的泊淀,“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他决定由董昭负责开凿两条南北走向的水道:泉州渠和平虏渠。

建安十一年,平虏渠挖成,接通了泉州渠、新沟,运粮船能直抵涿郡。

第二年五月,五十三岁的曹操采纳谋臣郭嘉的建议“虚国远征”。他亲率二十万大军、数千辆战车北征乌桓,用当地人田畴作向导,出奇兵攻下了柳城。

此次北征曹操斩了乌桓首领蹋顿,攻破三郡乌桓,消灭了逃到那里的袁绍之子袁熙、袁尚等袁氏势力,统一了中国北部,结束了中国北方的分裂状态。可以说,圆满地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就是在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后,曹操九月回师途中,路过碣石,写下了著名诗篇《观沧海》,抒发了他胜利后的愉悦心情。

紧接着,曹操又写了一首《龟虽寿》,更进一步抒发了他的伟大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曹操不畏年高,有志统一全国的决心。

曹操没有想到,他开凿的平虏渠,成了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发端。

隋大业四年,隋炀帝为了征服高句丽,需要运兵、运粮北上。他学曹操的方法,征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在曹操旧渠的基础上,开挖了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与江南运河、通济渠等构成了纵贯南北五千余里的大运河。

可惜隋炀帝虽然修通了大运河,能够将江南的粮食调运到北方,但还是未能完成征服高句丽的壮举。却反而因为劳民伤财,触动了各地世家的利益,激发了民变,最终葬送了一个王朝,成为亡国之君。

但是,隋炀帝修通的大运河,却有利地促进了中国南北交通,惠泽子孙后代一千多年。

只可惜,别的地方因为运河得利了,沧州承担了河北平原河流改变后的恶果,成了一块不幸之地。

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成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人工开凿的运河造成了众河汇流蓟州的局面,这也给海河流域的排涝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每当六至九月夏秋的多雨季节,每遇漳河、滹沱河、卫河同时涨水,整个河北平原几乎都要遭受水灾,其中尤其以沧州为甚。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州达四百多里,每遇涨水之时,运河成为河水暴虐发泄的重要渠道。由于运河“水大渠狭,更不开泻,众流壅塞”,河道常常决堤。

宋代河北地区沧州的御河曾被黄河北流所袭夺,长达五六十年之久,致使御河屡浚屡淤。

是以,沧州几乎年年都会遭遇洪灾,区别只是灾难大小而已。

为因年年遭受水灾,又北临辽国的蓟州,乃是边防之地,这沧州就成了朝廷发配重犯的远恶军州,也成为逃犯、强盗们南来北往的一个藏身之地。

那“小旋风”柴进身为前朝柴世宗的后代,被安置到这个一个破地方,虽然衣食无忧,又有甚么丹书铁卷,但他内心的不满是可以想象的。

这也就难怪柴进柴大官人每日吃饱喝足之后,别的好事不干,专干那收容犯法的江湖好汉,给朝廷添点儿麻烦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