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二百七十七章 铁臂弓的回忆

西门庆在周同拉开院子门时,终于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只见周同满头银发,身形魁梧。周同身长八尺有余,虎头燕颔,剑眉大眼,唇角腮边那花白浓密的须髯足有一尺长,直垂到胸口,真是好一表英雄人物。

乔郓哥见到周同现身,急忙跑了上去,抱拳弯腰对周同行了一个大礼,口中直呼师傅。

周同扶起乔郓哥,对他问道:“郓哥,跟在你身后的就是你口中的恩人西门大官人么?”

乔郓哥点了点头答道:“师傅,他正是西门大官人。此番大官人他是特意从阳谷县赶来拜访师傅你的。师傅,听说你病了,弟子来时甚是忧心。”

周同笑道:“郓哥,师傅我比廉颇还壮,尚能饭也!近日只是偶感风寒,不碍事。走,陪师傅去迎接你家大官人。”

此时西门庆在岳飞的带领下已经走到周同的身前。西门庆抱拳就对周同行了一个大礼,口中说道:“久仰周同周大侠的威名,在下阳谷西门庆,今日特来拜访。”

周同急忙回礼,拉住西门庆的双手说道:“西门大官人如何能行这般大礼?老朽一介村夫,实在是当不得啊!倒是西门大官人你乐善好施,救济了许多穷苦百姓,让老朽好是钦佩。大官人,且请入寒舍一叙。”

周同拉着西门庆的手一起走入了他的院子里。焦挺也跟在西门庆身后走入院门。

王贵、张宪等少年是常来周同家的,对周同家很是熟悉。他们进了院子后放下礼物,也不待周同分付,有的跑到厨房去烧水沏茶,有的去屋里搬来桌椅板凳摆放到院子里,给西门庆等人坐。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常常来服侍照顾自己这个师傅的起居的。

西门庆将礼物一一打开,恭敬地呈现在周同面前。

西门庆这次从阳谷来相州汤阴县拜访周同,带来的都是自己生产或贩卖的物资,就如走亲戚送一些土特产一般,不显刻意唐突,又不失亲切。

然而在周同和岳飞等少年看来,西门庆大官人随意送的这些礼物可是不简单了,称得上重礼。

西门庆首先送给周同的是自己生药铺里的药材。因为从乔郓哥那里得知周同师傅已经年过七十,所以西门庆送了许多荆南鸡头黄精、上党紫团人参等延年益寿的名贵药物。

在宋代,黄精的名气比人参还大,号称神药,历代养生家都传说久服黄精可以成神化仙。西门庆送了周同一大包黄精,让周同深感西门庆的深情厚谊。

上党人参此时也是中国最好的人参,药效胜过东北人参和高丽人参。历史上是由于上党人参被采挖殆尽了,才轮到东北人参和高丽人参成为主角。

从西门庆挑选药品的心思,处处彰显着他对周同的心意。

不过周同毕竟是一个出名的乡豪侠客,非是一般人,西门庆这次还带来了一把汤隆亲手精心打造的铁臂弓,作为礼物送给以骑射闻名的周同。

周同见到西门庆递过来的铁臂弓,双目一亮,将它接了过来。

拿到铁臂弓后,周同一手握弓,另一只手摩挲着弓身,竟然激动得虎目含泪,难以抑制激动之情。

西门庆见了,暗吸一口气,他也没有想到此弓竟会让周同如此看重。

周同深吸一口气,左手举起铁臂弓,右手勾住弓弦,奋力一拉,将弓拉成了一个满月形。周同右手一放,弓弦发出“嗡~”地一声,那弓身已迅速地恢复了原状。

“哇~”围观的少年们发出一片叫声。

“好一张铁臂弓!此弓有三石的弓力,老朽再过几年,只怕就拉不动这弓了。大官人,这弓也是你自己造出来的?”周同放下弓,对西门庆问道。

西门庆对周同答道:“周大侠年过七旬还能拉开三石强弓,当真是神人也!在下佩服!周大侠,此弓正是我西门堡的铁匠作坊打造出来的,不知可合周大侠的心意?”

周同伸手对西门庆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开口请西门庆、焦挺和乔郓哥等人在院落里坐下。

待到西门庆在自己身边坐下后,周同对西门庆说道:“西门大官人,你那铁匠铺里有能人啊!此铁臂弓乃是我大宋西军里制作的最好的弓,怎地你手下的人也会做?”

周同说得没错,这铁臂弓的确是大宋西军里使用的最好的弓。虽然宋军里还有叫着“神臂弓”的武器,可那实际是弩,而不是弓。

神臂弓是大宋的军事机密,都是在东京汴梁生产后,运送到西北前线使用,严禁私自制造。为了不让敌人得知神臂弓的秘密,朝廷还严令在军队战败时必须毁掉神臂弓,不能让这个武器落入敌手。

所以,制造神臂弓是一个犯忌之事。汤隆就是会造,西门庆也不会让他造出来拿到周同这里来显摆。

铁臂弓不属于机密违禁的武器,是以西门庆给周同带来的就是这威力强大的铁臂弓。

西门庆听到周同的询问,就告知周同,自己的手下有一人名叫汤隆,是西军铁匠出身,他父亲曾经在老种相公麾下负责打造兵器,也曾做到知寨之职。所以,西军使用的武器汤隆都会打造。后来因为与军中之人有矛盾,汤隆流落江湖,被自己请回了阳谷县主持铁匠铺。

周同听了,鼻子里哼了一声说道:“种家军里就没几个好人!那汤隆小兄弟走得明智!”

西门庆听了,心道现在的大宋西军,种师道和种师中兄弟的种家军可是名声最大的啊!就连鲁智深都曾经是他们的心腹爱将。这周同如此不满种家军,必定是有缘由。

于是,西门庆就向周同请教,为何不喜种家军。

周同长叹一声,开口说道:“大官人不知,我儿就是被种家军所害,死在了永乐城。”

原来在神宗元丰五年,给事中徐禧率军伐夏,在永乐川筑城。西夏集中二十万兵力包围了只有两万军民的永乐城。由于开创种家军的种谔与徐禧不和,没有及时率军援救永乐城,以至于徐禧率领的两万军民近乎全部战死于永乐城。

当时周同父子也随徐禧出征,在永乐城城破时,周同的独子壮烈战死,周同侥幸杀出重围,逃得一命。

自那以后,周同心灰意冷,退出了西军,独自浪迹江湖,直到晚年才回到了这汤阴县的故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