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沧州杜知府

天色已明,西门庆带着自己的十几个手下,不辞辛劳地跟着沧州知府和朱仝,率领着数百禁军和官差策马直扑柴进的庄园。

那沧州知府虽是科举士人出身,却也骑得好马,在府中押番、虞候和朱仝等人的簇拥下,与沧州兵马都监并驾齐驱,一连奔出二十里地,眼见得来到马麟谋害小衙内的树林,也不见那知府有疲倦之色。

在树林里看过梁山泊强盗马麟的尸首后,知府分付留下几个人收敛那恶贼马麟的尸体,待结案后一并示众。紧接着,知府又带着军士穿过树林,向柴进的庄园进发。

出了树林,前方视野变得开阔,众人这才发现远处升起滚滚浓烟。前方岂不正是柴进庄园所在?知府问明白身边人后,心知有变,立即催促众军士全力追捕,拿得柴进和梁山泊贼寇必有重赏。

众军士听了,发一声喊,齐齐快马加鞭向前疾奔,持刀拿枪地冲向燃烧中的柴进庄园。

西门庆见到前方的火焰,心知定是焦挺、洪振他们已经得手了,于是放缓了速度,落在最后面跟着那沧州知府的队伍。

西门庆此时已经不是在想柴进之事了,而是在回忆身前那个骑马亲身捕盗的知府在历史上是甚么样的人。

出城之后的路上,知府与西门庆在马上寒暄了几句,西门庆知晓了这沧州知府的姓名。西门庆总感觉这知府应该是一个历史名人,只是一下子没有想到他在历史上做过甚么事。

西门庆记得,似乎在一部看过的影视剧里有这么个人,仔细回想一番之后,西门庆忽然勒住了马,惊诧地看着前方那个背影。那个名叫杜充的沧州知府,不是精忠岳飞里的大汉奸吗?

西门庆的记忆中,这个杜充正是继宗泽之后担任南宋东京留守之职,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后来杜充还被赵构任命为宰相,负责防守长江防线的南京建康府。在南京建康府兵败之后,他就投降了金国,成了影视剧里丑化的大“汉奸”。

哎,我西门庆大官人的反派吸引属性还真强呀,这就一不小心又结交了一个历史上的大叛徒,大汉奸!

西门庆记得,宗泽担任东京留守之职时,广招各路义军联合抗金。而杜充上任之后,却不信任那些义军,将其纷纷遣散,甚至命令岳飞带领官军袭击那些不服从的义军。如今仔细想来,杜充对宗泽的策略改弦易辙,或许与小衙内之死有关。

历史上,杜充四岁的小儿子被梁山强盗李逵杀死后,心中定必恨死了梁山泊的强盗,由此也对各处的剧盗同样深恶痛绝。而宗泽在河北、河东联络的那些义军,很多都是从前聚啸山林的强盗团伙。宗泽可以不问出身地拉拢这些强盗,但杜充却是无法与这些强盗出身的义军和睦共事。

如今小衙内已经被自己救了,那知府杜充并未痛失自己的儿子,那么,他会否因之而有所改变呢?西门庆对身前之人心中充满了好奇。

不管杜充这厮日后是当忠臣还是当叛徒,但有一点儿没变,就是这厮还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否则也不会爬到东京留守、宰相的高位上去。

西门庆自己都不准备给赵宋朝廷当忠臣烈士,自然对这杜充没有那么大的恶感。这厮还是可以交好一番,说不定甚么时候就要用到他的力量。待到日后形势变化时,再看他做何抉择吧!

西门庆前世虽然熟读研究过水浒小说,但对金宋战争这段历史却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其心中的概念大都来自于小说,影视剧或论坛网友的吹牛皮争论,所以,他对杜充的了解还很粗浅片面,只知道他是以南宋投降派汉奸的身份被最终丑化的一个人。其实杜充对历史,对中国的影响远大于他的认知。

说起来,杜充这人与一般文人出身的大宋官员还是有所不同,在宋金战争时,杜充在最终兵败投降金国之前,都是一个主战派。并且,身为一个文官,他喊出了大丈夫当亲临前线战阵指挥的口号,已经胜过了自己的那些文官同僚。

当时大宋的文官们是怎么指挥军队作战的呢?西门庆在相州救的那个学生郦琼,历史上后来弃文习武,从军抗金,再后来因南宋内部斗争被逼投降了金国。郦琼在对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分析金宋两国的统帅区别时,是这样说的:

“在我曾经跟随大军攻打南方的时候,常常看到我军元帅国王亲临前线督战,在箭林中不戴战盔,亲自指挥大军作战,其神情自若,用兵制胜,都与孙子、吴起相像,真算得上是命世雄才。至于亲自冒着锋利的箭矢前进而不躲避,将士看到后,谁还怕死。军队所向披靡,每天就可开辟千里国土。

而江南的统帅们,才能不及一般人。每当出兵时,一定要距战场几百里远,叫作所谓持重。有的监督召集军队、更换将校官,仅用一士兵拿着命令去宣谕。制敌决胜竟然委托偏将副职,所以聪明的就被打散了,愚笨的就全军覆没。偶尔有幸打了一次小胜仗,则捷报频传,并增加俘虏作为自己的功劳,还约束将士的怨恨。纵然有的将帅亲临战场,然而势头不对,也一定会首先逃跑。”

也就是说,宋朝以文制武,军权都在文官手里,可是指挥作战之时,这些手握重兵的文官们却躲在数百里远的后方,还把这称作“老成持重”。统帅如此怯懦,自己不敢上前线战阵,只在后方说大话喊口号,宋军焉得不败?

就如那著名的主战派,北宋末年的抗金名臣李纲,就是典型的名浮于实,空喊口号之文臣。

当时金、宋两**事力量悬殊,金军第一次南下包围汴梁,金宋达成和议,宋国割让三镇,两国休兵罢战。依照当时的实力对比,大宋根本打不过金国,本应该就此讲和,慢慢积攒实力,以待将来。

可是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在金军北撤后,不顾主和派的反对,高喊漂亮口号,立即撕毁协议,将剩余的野战主力部队全部投入河北与河东与金军作战争夺三镇,其结果是宋军全部大败亏输,给金军送了人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