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出所料

不出西门庆所料,当东平府知府程万里剿灭梁山泊贼寇的捷报传入东京汴梁城,上奏给道君皇帝宋徽宗和朝堂上的一帮重臣后,有人再一次要对程万里掣肘了。

虽然道君皇帝宋徽宗龙颜大悦,传旨让程万里将梁山泊强盗头领晁盖、吴用等一干人犯打入牢车,押送东京汴梁城斩首示众,并对东平府知府程万里、兵马都监王俊和各州援军将领都各有封赏,使得东平府知府程万里之名一时传遍京师,但朝中此时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太尉童贯领兵南下江南平叛时,不知是为了与反贼方腊争夺江南民心的权宜之计,还是真的出于公心义理,当他向江南官吏、百姓询问民众为何追随反贼方腊造反闹事,得悉了许多江南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朱勔一伙祸害平民百姓的罪证。

太尉童贯查明真相后,向道君皇帝宋徽宗告了朱勔一状,要求撤掉朱勔一伙的职务,关停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以安江南民心。道君皇帝宋徽宗为了能够平定方腊之乱,当即按照太尉童贯的意思下达了旨意。

然而,朱勔虽然是中饱私囊贪了不少,他终究是为了给道君皇帝宋徽宗搜刮民脂民膏才激起民愤的呀!那厮被撤职后,跑到道君皇帝宋徽宗面前哭诉一通,哭得皇帝心软,也就安然无事了。

少了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搜刮的民脂民膏,检校太傅梁师成负责建造的皇家园林艮岳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陷入了停顿之中。检校太傅梁师成本人自然也是大受影响,少了许多进项。

于是,趁着太尉童贯不在皇帝身边,对关停杭州“造作局“和苏州“应奉局“不满的梁师成、朱勔与高俅、王黼又勾结在一起,时常在道君皇帝宋徽宗耳边说一些童贯在军中威势太大,不可让他和门生尽掌天下之兵的风言风语。

这些宠臣说得多了,太尉童贯又不在皇帝身边,不能及时分辨,道君皇帝宋徽宗不由得又被梁师成等人说动了心思。

恰巧童贯、王禀在杭州大败方腊军,官军反守为攻,江南地区有平定之势,朝中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和他的那帮宠臣却开始提防太尉童贯军功太盛了。

宰相蔡京明白个中缘由,但他熟知皇帝官家为人轻佻的性情,此时多说无益,只能将朝中状况密报给了身在江南的太尉童贯。

太尉童贯在京师也有许多自己的耳目,如何不知朝中的变化?可惜他现在忙于平叛,没有分身之术回京与政敌们较量,只得忍一时之气。

当东平府知府程万里的密信送达太尉童贯手中时,童贯审时度势,做出了与西门庆一样的判断,回信让程万里暂时收敛锋芒,见好就收,不必急于南下攻击盘踞淮阳军的宋**军。

东京汴梁城中,得到东平府、济州大捷的军报后,高俅、王黼等人却阴沉着脸,聚在高俅府中商议对策。

如今童贯已经在江南打开局面,在杭州城外击溃了反贼方腊的数万大军,正在分兵对方腊麾下的反贼头领各个击破。他的门生程万里又在剿灭京东路梁山泊强盗之战中取得如此大捷!再不对此加以遏制,待到童贯得胜回朝时,岂不是众人都要仰他的鼻息?

太尉高俅黑着脸,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举荐的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乃是将门之后,统帅的都是精兵强将,又从东京城领走了许多精良军械,为何却不能战胜一个贼配军出身的宋江?而那东平府知府程万里不过是童贯门馆先生出身,哪里懂得甚么用兵!他却能击败梁山泊的盗贼,捕捉得那大寨主晁盖,这是何道理?

曾经也是江湖人物的高俅久在庙堂之上,哪里知晓京东路有个西门庆这样的厉害人物在暗中帮助程万里,甚至于高俅在淮南地区的江湖朋友柳大郎,都选择了投靠西门庆,放弃支持呼延灼军作战。此消彼长,孤军奋战的呼延灼军怎能与友军不断的程万里军相提并论?

高俅只知道,因为他举荐的呼延灼不得力,害得自己和盟友王黼在皇帝那里失了颜面。王黼虽然口中不提,心中对那呼延灼亦是有几分怨气的。

太尉童贯如日中天,他手中的兵权夺不了,如今必须夺过那东平府知府程万里手中的兵权,不能再让他剿灭梁山泊残军宋江部,将功劳全占!

高俅打定主意后,与王黼等人密议明日上朝,举荐谁人去替换东平府知府程万里的剿贼指挥权。

可是一番商议后,高俅与王黼却犯了难。他们二人手下的心腹,大多是文官,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和声望。此时程万里刚取得一场大胜,名扬天下。若是举荐一个不知兵的人去替换程万里,在朝堂上也太过难堪。

算来算去,高俅手中最合适的人选,是他的叔伯兄弟,现任高唐州知府高廉。

高俅此人虽是在道君皇帝身边受宠,但与蔡京、童贯等人子弟门生满天下做官不同,他在提拔亲族做官方面很是克制收敛。

比如高俅的干儿子,有名的高衙内没有甚么真才实学,就只能在东京汴梁城里当一个游手好闲的衙内官二代,高俅未给他谋一官半职。

至于高廉这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高唐州知府。能够得到高俅之助,也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是一个文武两全之人。

用高唐州知府高廉替换东平府知府程万里剿灭梁山贼,是一个压得住阵脚的人选。只是高俅为了避嫌,不能举荐自己的兄弟。

王黼听高俅说到他叔伯兄弟高廉的一身本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哎~太尉,你为何要在这剿贼大事上避嫌,不早一些举荐高知府去领兵讨贼,却举荐那不堪大用的呼延灼?古人云举贤不避亲呀!高知府之才,远胜那东平府知府程万里。若是他早些上阵,那剿灭晁盖贼军的功劳岂会落入他人手中?”

高俅也叹息道:“是我思虑不周,未料到程万里那厮竟然能胜过将门子弟呼延灼。”

王黼道:“也罢!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太尉明日在朝廷上不便举荐高知府,就由我来建言。我这就去面见梁太傅,今夜就入宫面圣,定下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