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六百零五章 林灵素的宗教战争

西门庆突然想起了与林灵素交往的旧事,当时那林灵素也号称会“五雷法”,可是他在小御街赵元奴家外和上清宝箓宫里两番欲对自己施法时,却都惨遭失败。难道,自己从后世穿越而来,对这个世界的道法可以免疫?

看来,从大金国回来后,得让陆小乙给我寻几个会法术的人,再试上一试!若是当真这个时代的法术对我无效,我再去好好收拾公孙胜不迟。

当远在登州的西门庆想起了那个被道君皇帝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的著名道士林灵素时,浙江温州天喜宫中,西门庆大官人的好弟子,帝师林灵素正在动员他的信众誓死守卫温州城。

当自称摩尼教圣公的方腊起兵造反,聚众数十万,席卷了江南半壁江山时,在两浙路杭州以南的各州中,却有一个温州独抗风雨,一直未被方腊贼军攻陷。

温州是大宋两浙路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海上贸易的口岸,加之沿海有永嘉盐场、双穗盐场、天富盐场等几个大盐场,是以商贾云集,是一个繁华富庶之地。

温州城里积攒的财富,当然没有逃过方腊贼军的眼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和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聚众起事响应方腊后,就分别率兵从西面和北面夹击温州,包围了温州城。

可是,虽然贼军人多势重,但霍成富、陈箍桶和吕师囊三个贼将苦战两月,却一直未能攻陷温州城。

这温州城中的军将也不比两浙路其它各州强,只所以能够面对数万贼军凛然不惧,实是因为温州城中有从东京汴梁城回乡养老的道士林灵素。

林灵素擅长幻术和**迷惑信众,当年道君皇帝宋徽宗和京师里的官员百姓都对他十分信服,更何况是他家乡的这些温州人呢?

温州天喜宫里有道君皇帝宋徽宗亲笔题字的“太中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管辖提举通真宫林灵素”牌匾,温州的官民哪个敢对林灵素不敬?

虽是告老还乡,但回到温州不久,林灵素就将满城军民发展成了自己的信众。因此,在江南各地流行的摩尼教,在这温州却无法传教,百姓们都信的是林灵素的神霄派道教。

在林灵素仙师的蛊惑下,温州城军民都变得悍不畏死,与贼军们以血肉相拼。在满城军民齐心协力的防守下,霍成富、陈箍桶和吕师囊三人虽勇,却难以登上温州城的城头。

方腊贼军没有水军和战船,因此温州城陆地上被围,海上却是畅通无阻。太尉童贯领兵南下平乱,先锋王禀已经在杭州城外大胜方腊贼军,正在对方腊贼军展开反攻的好消息陆续从杭州、秀州通过海上通道传来,更坚定了温州军民守卫家园的信心。

听完仙师林灵素的**和动员后,信众们仿佛如有神助,一个个精神抖擞地拿着刀枪上城墙换防去了。他们坚毅的神情向世人宣示着,只要这些人没有全部倒下,摩尼教的贼兵们就休想踏足温州城头半步。

宗教战争,总是最为血腥残酷的。

信徒们都离开后,林灵素睁开眼,看了看那道君皇帝宋徽宗的御笔,自言自语道:“官家,我受了你几年供奉,如今为你守得一州平安,也算是有所回报了吧!”

……

此时此刻,远在登州的西门庆还不知道林灵素身陷贼军的包围之中,正在努力救人和自救。倘若不是朝廷密使赵良嗣两日之内就要到达登州城,西门庆即将陪同马扩出使金国,或许他会派人去温州找寻林灵素,请林灵素北上一会吧。

马扩接到正使赵良嗣进入登州境内的传报后,派人通知了西门庆,自去与登州知府王师中、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一起准备迎接赵良嗣去了。西门庆也将登州的众兄弟召集在西门庄中,对自己离开之后的各项事宜做了安排。

因为预知到金国女真人正在与辽国契丹人作战,这一次北上要长途奔波,西门庆就没有准备太多的商品,只带上了完颜谋良虎和完颜谷神委托自己印制的女真文书籍。

只是这些在辽东堪称珍贵的书籍,就足够西门庆在大金国赚得盆满钵满,顺带收获女真贵族们真挚的友谊了。

当西门庆安排好打造水军、对高丽、日本的贸易和烧制水泥,建设水军码头之事后,朝廷密使赵良嗣也带着二十几个随从,在莱州官军的保护下进入了登州城。

登州知府王师中在城中设宴为赵良嗣接风洗尘,并让马扩来邀请西门庆赴宴。

在知府衙门里,西门庆第一次见到了赵良嗣这个以一己之力挑起大宋君臣野心,献上了联金灭辽之策的历史名人。

赵良嗣原名马植,乃是辽国燕京人,世为辽国大族,曾仕辽至光禄卿。徽宗政和元年,太尉童贯使辽,马植夜会童贯,献上结好女真伐辽取燕之策,随童贯南归大宋。

太尉童贯为了掩人耳目,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将其荐于朝廷。

道君皇帝宋徽宗召见改姓为李良嗣的马植时,他献策说:“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道君皇帝宋徽宗本就做着一统天下的美梦,听了马植之言甚喜,就留下马植在朝中做官,同时为了以示恩宠对他加以笼络,特赐国姓赵,又将他的名字改为赵良嗣,授予了他秘书丞的官职。

大宋朝廷图燕之议自此而始,这才有了后来马政、马扩父子的跨海奔赴辽东金国商议结盟之行。

西门庆心中很是好奇,这赵良嗣原本是辽国燕京汉人世家大族马家的子弟,自身也曾担任辽国光禄卿的高职,不知为何会处心积虑地要灭亡辽国?

辽国立国之后,针对汉人和契丹人不同的风俗而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对于汉人聚居地,辽国依然沿袭唐代的州县制,在选拔人才上,依然采用科举制度。

在唐代,光禄卿是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事物的光禄寺长官,乃是从三品朝廷大员。

赵良嗣在辽国的官职,可比他到大宋后得到的秘书丞这个从七品官职要高多了。

也不知赵良嗣这厮舍弃高官厚禄,如此热心地南下扶宋灭辽,当初究竟是何居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