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二十四章 赵徽宗的家事

中秋之夜,皇城内举行了盛大的赏月夜宴。

道君皇帝赵佶与后宫的皇后、嫔妃以及太子赵桓为首的皇子、帝姬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大宋的繁华,皇家的富贵。

李师师虽然受宠,可是此时却与自己的儿子赵杭安静地坐在人群中,并不引人注目。

当年道君皇帝赵佶跑出皇城去寻花问柳,留宿小御街花魁李师师家中时,后宫的嫔妃们颇为吃酸泛醋。

皇后郑氏曾经问过道君皇帝赵佶,李师师比起后宫诸美人,有何不同之处。

当时道君皇帝赵佶答复皇后郑氏说,李师师有一种不同于后宫嫔妃的风情,即使让她与后宫诸美人穿着同样的服饰站在一起,也能一眼分辨出来。

听了道君皇帝赵佶的答复,宫中的妃嫔们好不是滋味。

待得李师师因为怀有身孕而入宫后,皇后郑氏与众嫔妃见到万般风情的李师师,方知皇帝所言不虚。

若说后宫的诸位妃子对新入宫的明妃李师师没有几分敌意,那是不可能。

不过,李师师为人乖巧,并不恃宠而骄,对皇后郑氏和各位贵妃礼敬有加,渐渐减轻了众人的妒忌之意。

再者说,道君皇帝赵佶是个好色之人,后宫中有名有姓的嫔妃就有上百人,被他宠幸过的无名宫女更是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在李师师入宫后,因为怀有身孕,不能服侍道君皇帝赵佶,这厮又新收了许多更年轻的昭仪、昭容、修仪、婉容,把个后宫填得满满当当,夜夜都是声色犬马。

皇后郑氏和各位贵妃妒忌的对象,很快就换了人。

李师师诞下一个儿子后,好不张扬,一心养育教导小儿,也不与她人争宠。

李师师的明智选择,似乎也为皇后郑氏等人所接纳。后宫诸人对李师师不再抱有甚么偏见和敌意。

道君皇帝是个风流成性的之人,这后宫中的妃子们,谁没有被他宠幸过?多了一个李师师,也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

实际上,现在的皇后郑氏可就是从宠妃升为皇后的。

道君皇帝赵佶在十七岁成婚,娶的是德州刺史王藻之女。他即位当上皇帝之后,依礼册封王氏为皇后。

然而,王皇后是道君皇帝当闲王时娶的,她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道君皇帝。因此,王皇后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

彼时,道君皇帝赵佶宠幸的是郑、王二位贵妃。

郑、王二位贵妃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

道君皇帝赵佶为闲散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

郑、王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端王赵佶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也有所觉察。

待到端王赵佶登基即位,向太后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身边的郑、王二人赐给了他。

道君皇帝赵佶如愿以偿,甚为欢喜。

据说,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

显而易见,出身押班内侍官的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道君皇帝处理奏章。因此,道君皇帝初登基时更偏爱郑氏。

生性浮浪的道君皇帝赵佶还曾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

原配王皇后去世后,道君皇帝于政和元年册封郑氏为皇后。屈指算来,郑氏也在宫中做了十年的正宫皇后了。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先后受赵佶这个风流皇帝宠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

道君皇帝的长子,如今的太子赵桓今年二十一岁,他的母亲正是十年前过世的皇后王氏。

因为十一岁就品尝了失去了生母之痛,太子赵桓在成长中性情受到一些影响,为人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并不为道君皇帝赵佶所喜。

道君皇帝赵佶的次子赵柽,生母正是当今的皇后郑氏。

赵柽因为母后的关系,甚得道君皇帝赵佶喜爱。可惜他身体不好,早殇夭折了,被心痛不已的道君皇帝赵佶追封衮王。

若是赵柽不死,在他的生母郑氏当上皇后之后,是最有希望替代太子赵桓,将来继承大统的。

道君皇帝赵佶的第三子赵楷只比太子赵桓小一岁,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他被封为郓王,母亲是当年除了郑皇后外最受宠的王贵妃。

可惜,在赵楷七岁时,他的生母王贵妃就因病去世了。此后,是与王贵妃交好的郑皇后将赵楷养大。

郑皇后自己的亲生子,衮王赵柽早殇夭折后,将郓王赵楷视同已出,悉心照料。

道君皇帝也因郑、王二氏的原因,从小就喜爱赵楷这个儿子。

在道君皇帝和郑皇后的照料和教导下,郓王赵楷学会了他父皇赵佶的一身艺术家本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据说郓王赵楷文才出众,还曾经匿名参加朝廷的科举,竟然也能够高中。此事一度传为美谈,为郓王赵楷增添了不少的声望。

宫里宫外,都一致公论郓王赵楷是道君皇帝赵佶的几十个儿子中,最像皇帝的一个皇子。

如今,有郑皇后当靠山,又深得道君皇帝赵佶喜爱的郓王赵楷已经隐隐然威胁到了太子赵桓的地位。

朝中的许多人都看出道君皇帝赵佶有了易储的心思。有的人开始亲近郓王赵楷,欲在背景深厚的赵楷身上下注。

当然,太子赵桓虽然性子柔弱了一些,天赋也不如三弟赵楷,但他的身边也有一群押宝投注的大臣。

在这些人的帮助策划下,太子赵桓也对外营造出自己孝敬双亲,勤学爱民的形象。

当初太子力挺佛门中人与林灵素斗法,后又借汴梁城水灾之机逼走了林灵素,未尝没有邀买人心,换得大相国寺等宗教势力支持之意。

太子赵桓并未犯错,道君皇帝赵佶虽然偏爱郓王赵楷,暂时也只能将易储之事搁置。

如今的朝堂里,大臣们各有心思,不过因为道君皇帝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春秋正盛,倒也没有爆发激烈的夺嫡之争。

今夜的宫中,在几十个皇子和帝姬中,太子赵桓与郓王赵楷显然是众人关注的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