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三十章 捉盐贩的勇将

匆匆一瞥西京洛阳的浮华,西门庆等人也未在城中久留,这座外城低矮,城内种满松竹牡丹的城市,全无一丝尚武之气,不值得西门庆过多地关注。

大宋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西军,还是去看一看昔日的长安城,如今的永兴军路京兆府吧!

西门庆一行出了洛阳城向西而去,不几日就来到新安县,过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汉名关,扼守关中咽喉,曾经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雄关。

当然了,西门庆等人走过的函谷关,不是秦关遗址,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设立的汉关。

秦时独挡六国的函谷关,被光武帝刘秀改为了弘农郡,在新安县以西。

即使是东汉新设的函谷关,到了这宋代,呈现在西门庆等人眼前的,也不再是难以攻克的军事天险。

从前的函谷关,南靠秦岭,北临黄河,封住了从关东通往关中的交通要道。

可是,人力难以胜天,随着黄河的日夜冲刷切割,黄河的河谷下切,原来的南岸河道变成了河滩。

从洛阳去往关中长安,沿着这头东西向的河滩走即可,原本扼守谷道的函谷关被彻底的绕过,失去了军事作用,逐渐也就被废弃了。

西门庆一行过了新安县,进入了渑池县境内。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

此地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

过了黾池县,就进入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崤山。

崤山,以古崤县得名,又称嵚崟山、肴山,位于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春秋时期,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即在此古战场。

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山北的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这崤山倒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西门庆借机与岳飞等人交流兵法,手指着崤山与黄河的险要处,一路讨论如何用兵。

这一处用兵之地,被西门庆暗暗地记在了心上。

过了崤山,西门庆一行也从京西北路到达了永兴军路的陕州。

在陕州城中休憩了一日后,西门庆带着众人乘船北渡黄河,到达了永兴军路的解州境内。

解州,即是解良,现在又名蒲东,此地乃是三国名将关羽的故乡。

西门庆来此,当然是为了顺道拜访勇将“大刀”关胜。

那关胜据说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嫡系子孙,长相与祖上关羽颇为相似,也使一口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大刀。

可惜的是,宋代重文轻武,关胜虽熟读兵书,深通武艺,却仅能在这解州担任蒲东巡检,始终屈居下僚。

历史上,“大刀”关胜被好友“丑郡马”宣赞向宰相蔡京推荐,领兵去攻打梁山泊,救援北京大名府。

结果“大刀”关胜虽然武艺高强,善于用兵,但还是中了梁山泊的奸计。

“双鞭”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关胜劫寨,将他引入了梁山军的埋伏。

关胜被梁山军用挠钩活捉,他的副将宣赞、郝思文二人也相继被擒。

迫于无奈,忠良之后关胜也只得投降了梁山军,成为了梁山马上五虎将之首,为宋江、吴用等奸人效力。

今世西门庆穿越而来,将梁山泊的贼寇杀得死伤殆尽,不仅是让大名府的百万百姓躲过了一劫,也可说是挽救了关胜的名誉。

这关胜既然冥冥之中受了西门庆之恩,那总得为西门庆效效力,以此报恩吧!

西门庆此行,也就是在考察关中地理人情时,顺带先结识关胜,与他混个脸熟而已,并未有明确的计划。

这关胜没有上梁山当强盗,只要他不死,迟早会在宋金靖康之战中与西门庆遇到。

待到那时,或许可以趁机收伏这“大刀”关胜。

西门庆带着与关胜结缘的目的来到了解州,可惜运气欠佳,并未在城中巡检司见到关胜本人。

登门拜访时,巡检司守门的士兵告知西门庆,巡检使关胜已经领兵出城巡逻去了,没有个十天半月不会回城。

西门庆给了那守门的士兵五两银子,向他仔细打听,方知关胜身为蒲东巡检使,向来尽忠职守,每个月总有半数以上的时间在领兵巡查解州边界,缉捕管内不法之徒。

这解州并非边境地带,怎的如此不太平,需要关胜领兵四处巡查?

西门庆心头浮起疑云。

要知道,关胜担任的这个蒲东巡检之职,官署名为巡检司,官名是巡检使,省称巡检。

这巡检的官职始于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宋时继承了这一官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负责京畿边境巡逻。

其后,宋廷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巡检司的巡检使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之事,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

也就是说,关胜掌管的就是解州的武装巡逻队,负责维持地方秩序。

这样的职务品级不高,还要受到县令节制,不过是地方上又一个混饭食的低级武职而已。

除了京畿和边疆地区,其它腹地州县的巡检司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应付差事,巡检使也鲜有亲身上阵领兵巡逻的。谁似关胜这般卖力?

在西门庆的询问下,那守门的士兵对西门庆说出了实情,原来这解州虽然位于腹地,远离与西夏毗邻的延安府等地,但此地也不太平,时有盗贼、强人出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解州城东有一个周长一百多里的大盐池湖泊,是大宋国内有名的产盐地。

自汉代起,解州盐池的盐就已经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

到了宋代,因为与西夏发生了战争,朝廷禁止买卖出产于西夏境内各大盐湖的食盐,欲以此打击西夏国的经济。而这,也造成了甘、陕等地的盐价大涨,这解州盐池出产的盐变得更加珍贵了。

朝廷虽然实行盐铁专卖,意图控制盐池的食盐出产和销售,独占其利,但高额的利润还是催生了不少亡命之徒贩卖私盐。

在这解州盐池周边,可是有不少如李俊、徐文一般的黑道盐枭,抢盐田,贩私盐,不将官府放在眼里。

关胜这个忠于职守的巡检使,平日里主要干的就是捉拿私盐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