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八十八章 辽军应战

在燕京城的驿馆中,马扩听了秘书郎王介儒和秘书郎都官员外郎王仲孙二人之言后,对他二人笑道:“燕人先嫁契丹,今恐复嫁女真耳!”

马扩话中之意是,幽云汉人不愿舍辽投宋,口中说甚么“一女不嫁二夫,人臣不事二主”,只怕金军来了,燕云汉人都会改投金国。

面对马扩一针见血的揶揄,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相顾大笑,也不再与马扩分辨。

其实,对于燕地汉人而言,他们的确是宁愿让北方的女真人统治燕云地区,也不愿让南方的宋人接管燕云。

辽国境内的汉人世家大族早已进入了辽国的权力中枢,若是金国吞并了辽国,女真人依然需要他们这些汉人的世家大族来帮助管理国家,他们仍会居于新国家的统治阶层。

可若是南方的宋人占据了燕云地区,他们这些燕地汉人早已与契丹人通婚杂居二百多年,被宋人视为番人,朝廷中枢哪里会有他们进入的机会?

燕云之地的汉人世家大族被边缘化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这些汉人世家大族中的人,谁会愿意接受那可以预见的未来?

燕云地区的汉人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受宋国管辖。道理很简单,因为宋国对底层百姓的苛捐杂税,比辽国高多了。

而金国的税赋,比之辽国更少。

家无余财,只能图一个温饱的普通百姓,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被税赋更高的国家统治?

别看太尉童贯在边境让人散发榜文,宣传收回燕地后可以免两年的税赋,燕地有几个傻子上当?

先免两年税赋,接着就如南方的宋人一般背负各自苛捐杂税,自己的财富都被皇帝抢去修花园?真当燕人有那么傻,分不清是非呀!

所以,燕地汉人除了个别如赵良嗣这样的别有用心者,就没人甘愿归入宋国。

这也是为何宋军在两国边境散发了那么多榜文,却无人响应的原因。

个中道理,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也无心与马扩分辨。

反正这宋使明日觐见皇帝之后,还能不能活着离开燕京城,都未可知。

马扩在招待使臣的馆驿中歇息了一日后,就在王介儒与王仲孙二人的陪同下觐见了辽国天锡皇帝耶律淳。

马扩给耶律淳递交了童贯的劝降文书后,受到了辽国君臣的一番诘难。

天锡皇帝耶律淳再一次领着马扩参拜了辽国历代帝王的画像,述说辽国如何信守承诺,这一百多年从未对宋国持强凌弱。接着,就指责宋国此番实属背信弃义,当为天下共唾之。

此次北伐,的确是宋国率先撕毁《澶渊之盟》,有背信弃义之嫌。马扩虽然辩才不差,但因为理屈,在耶律淳面前也被说得只能唯唯诺诺。

好在马扩有了西门庆的提醒,进入辽国后从未秘密地招降纳叛,是以没有触怒这天锡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向马扩表明了自己绝不降宋的立场后,就打发马扩离开了燕京城。

同时,天锡皇帝耶律淳派遣秘书郎王介儒随马扩去见大宋河北、河东宣抚使、太尉童贯,劝说童贯罢战休兵,莫要毁了两国百年的友谊。

宋使马扩和秘书郎王介儒离开之后,天锡皇帝耶律淳却立即召集萧干和耶律大石等大将商议抵御宋军北侵的策略。

宋军号称有十万大军,辽军此时腹背受敌,同时面临金军和宋军的进攻,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为此,天锡皇帝耶律淳虽然对宋使马扩展现了自己坚守燕京城的决心,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耶律淳还是有一些忧心忡忡。

四军大王萧干却是表现出对宋军的蔑视。他告诉耶律淳,宋军战斗力低下,常常连境内的盗贼都无法剿灭。那西军虽然号称宋军中的精锐,但是却是以步军为主,难以适应燕京地区的平原作战。

萧干认为,辽军不应该退守城池,与宋军持久作战,而应该主动出击,趁着金军未能及时南顾时,迅速击溃宋军。

辽国也侦知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耶律淳担忧辽军与宋军对阵时,金军协同作战,突然从古北口等地南下。

萧干胸有成竹地对耶律淳说,他在中京道早就留有后手,为了与宋军决战时让金军无法南下,他已经安排中京道的奚族人近日起事,拖住金军,配合辽军击败宋军。

天锡皇帝耶律淳听了,大赞萧干实乃国之干城。

吃了定心丸的耶律淳听从了萧干的建议,决定派遣萧干和耶律大石领兵分头迎击宋军的东、西二军。

天锡皇帝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为西南路都统,以牛栏监军萧遏鲁副之,领奚、契丹骑兵二千屯涿州以南的新城县,统领常胜军郭药师等部,监视宋军东路军的动向。

四军大王萧干则另领一军,驻扎在易州境内,与宋军的西路军对峙。

萧干与耶律大石二人领兵出城后,一同进发到涿州,在涿州城南分作两路。

临别前,耶律大石对萧干说道:“萧大王统兵多年,身经百战,对于如何破敌,可能指教在下一二?”

萧干对耶律大石笑道:“林牙文武双全,何必过谦?

那宋军以步军为主,在这平原上哪里是我大辽骑兵的对手!

想必对方一定会采取步步为营,深沟闭垒的战术,抵御我军骑兵的冲击。

此战我军须得占据先机,引那宋军出战,在平原上将宋军一举击溃。”

耶律大石闻言,又对萧干说道:“萧大王,在下听闻宋军都统制是经验老道的西军宿将种师道。若他在营寨里按兵不动,与我军持久对峙,只恐于我军不利。萧大王可有应对之策?”

萧干从怀中摸出一卷纸,塞到耶律大石手中,对他笑道:“种师道固然老成持重,但宋国皇帝和那童太尉却是等不及了。

若是我没有料错,宋国君臣害怕金军南下,抢先占据了我南京道。

那宋国使臣马扩来时,也流露出担忧我等降金的心思,可知宋金两国各有谋划。

若非如此,宋军怎会派遣勇士进入我辽国境内四处张贴散发这些榜文?

此番破敌,正在这榜文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