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零七章 寡妇不可不欺负

城东的喊杀声并未持续多久就停歇了,过不多久,随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晁盖、董平二将身披铠甲,全副武装地带兵出现在了南瑶池殿外。

绑在果树上的李处温看见晁盖与董平二将在远处现身,对萧干冷笑道:“哈哈哈~萧干!这燕京城已经落入我儿之手!你等性命皆在我掌中,还不快快给我松绑!”

萧干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茶杯,抬手示意群臣休要惊惶,对李处温露齿一笑道:“李相真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啊,竟然早就将檀州兵马调动到这燕京城外!不知萧干此时降伏,李相能够放萧干一马否?”

李处温正欲答话,忽然觑见萧干面带讥讽之意,再拿眼一望晁盖与董平二将,心头忽然涌现出不安的预感。

这场面不对呀!儿子李奭为何没有率先领兵前来援救自己?晁盖与董平怎地没有和萧干的卫队厮杀就毫无阻碍地走入了这南瑶池殿?

晁盖、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他们与萧干是一伙的!

瞬间想通这一关节的李处温,脸上霎时间失去了血色。

李处温今夜失手被擒后,并未太过紧张,因为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李奭的身上。

只要李奭最终得胜,哪怕是自己兄弟二人被萧干所害,自己的家族依然能够在儿子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成为燕地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如今隶属于儿子李奭的晁盖与董平二将背叛了自己,这就意味着儿子李奭也失败了。燕京李家的家业,竟然在自己的手里败了!

晁盖与董平二将来到南瑶池殿前的台阶下,也不看那面如土色的李处温,而是扔了一个人头在台阶下,抱拳对萧干禀报道:“萧大王,末将幸不辱命,已经剿灭叛军,诛杀反贼李奭!”

众人定睛一看,那颗人头可不正是宰相李处温之子李奭?

李处温见了儿子李奭的人头,万念俱灰,仰天痛呼一声,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竟然气得晕死了过去。

萧干站起身来,冷眼扫了李处温一眼,对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重臣贵族说道:“天佑大辽!逆臣李处温等人图谋挟持皇帝陛下与皇后,投降那宋国。

本王得悉逆贼的阴谋后,马不停蹄地从白沟大营赶回,侥幸拿得诸贼,平息了叛乱。

此非本王之功,而是皇帝陛下与皇后洪福齐天,令奸人阴谋败露。

诸位同僚,我等一同入殿向陛下报喜吧!”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萧旦等人都是辽国重臣,此时却都自觉地跟在萧干身后,如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萧干走入南瑶池殿,去向天锡皇帝耶律淳请安。

今日萧干突然返京挫败宰相李处温的图谋,显然辽国的大权要落在四军大王萧干手中了。

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这几个汉臣虽然资历老,权位高,但哪个还敢与萧干争权夺利?

李处温造反失败,汉臣的忠诚性定会在皇帝那里大打折扣。左企弓、曹勇义、虞仲文、张琳等人此刻只求不受李处温的牵连,哪里还敢招惹掌控兵权的萧干。

可惜,四军大王萧干虽是雷霆万钧地击溃了反叛的李处温一党,但却没能挽回天锡皇帝的性命。

拖到次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终于还是油尽灯枯,驾崩于瑶池殿。

天赐皇帝耶律淳一生谨小慎微,临老了被众臣强推上皇帝宝座。结果他从登基到驾崩还不到百日,做了一个短命皇帝。

在昏聩的天祚帝放弃燕京逃跑后,燕京城的契丹贵族和大臣军民们都将振兴大辽的希望寄托在耶律淳的身上。

可惜,年事已高的耶律淳承担不起这幅重担,早早地丢下辽国这个烂摊子,去陪列祖列宗去了。

天锡皇帝耶律淳驾崩后,由于他并没有子嗣,四军大王萧干遂以皇帝遗诏的名义,立天祚帝耶律延禧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为皇帝。

但秦王耶律定此时正跟在天祚帝身边逃亡,并不在燕京城中,萧干等大臣只能遥立他为帝。

国不可一日无主,手握兵权的萧干联合耶律大石等人尊天锡皇帝耶律淳的妃子萧氏主政,号皇太后,改年号建福元年为德兴元年。

萧太后刚刚主政,就审讯了李处温一党,得知李处温早就派遣易州富户赵履仁、刘耀与宋国河东、河北宣抚使童贯用书信秘密联系,图谋不轨,想要在天锡皇帝驾崩后挟持萧太后,将燕京地区献给宋军。

萧太后审讯完李处温与李处能,取得口供后,立即派遣使者入宋,按照两国传统向宋国通报天锡皇帝驾崩之事,同时质问太尉童贯等人勾结怂恿辽国大臣谋反的无礼举动。

太尉童贯正在河间府等待着李处温的好消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李处温谋反失败,全家都被抄斩的噩耗。

见事迹败露,太尉童贯当着辽国使臣的面矢口否认与李处温一党有勾结,重申了两国之间的盟好,并对天锡皇帝的驾崩表示了哀悼之情。

童贯如此讨好辽国使臣,是害怕因为李处温之事触怒了辽国,四军大王萧干与大石林牙二人再度领兵杀入大宋境内。

才在雄州城经历一场大败的童贯在辽国内应李处温败亡后,已经不对收复燕地抱有幻想,因而对辽国的态度转变了不少。

可是,当童贯将辽国的情况上报朝廷后,东京汴梁城里的道君皇帝君臣却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朝中已经恢复相位的皇帝宠臣王黼知道辽国的最新消息后,喜出望外,赶紧报告道君皇帝,说辽国天赐皇帝登基不足百日便驾崩,如今国中无主,由天赐皇帝的妃子主政。

王黼建言献策说,妇人主政乃亡国之兆,如今辽国形势定然比以前更加混乱,此时大宋再派兵进攻辽国,必然能胜,绝不会重蹈白沟和雄州城的覆辙。

王黼的意思就是,孤儿寡母是最好欺负的,何况燕京城现在连孤儿都没有,只有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

不趁机欺负萧太后那个寡妇,更待何时?

道君皇帝赵佶作为一个艺术家皇帝,为人轻佻,做事并无定性。

原本在雄州大败之后,道君皇帝赵佶已经后悔伐辽的决定,不想再与辽国为敌。

但王黼为了巩固自己宰相位置,更为了千古留名,立下不世之功,反复劝说道君皇帝赵佶抓住机会收复燕地。

赵佶终于抵不住收回燕地的虚名诱惑,同意再次出兵伐辽。

大宋的第二次北征由此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