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二十九章 童贯的难题

辽军大获全胜,带着战利品回返泸沟河畔的辽军大营,刘延庆却如同惊弓之鸟,领着残兵败将直逃到了白沟以南的大宋境内,连涿州、易州城都放弃了。

这一场溃败,十万西军精锐覆灭,将大宋几十年来花费无数钱粮培养的将领、兵士,以及军械、马匹、辎重,几乎都消耗殆尽。

辽国在金国女真人的进攻下已是摇摇欲坠。然而就是这样的残破政权,只靠两万多的人马,辽军依然歼灭了宋朝最精锐的十万军马。

经此一战,大宋军队的孱弱在金、辽两国面前暴露无疑。

此时,早前投降宋军的涿州郭药师部常胜军却表现出更胜宋军的战斗力。

虽然在野战中失利,但郭药师率部在涿州城死守不退,总算是为宋军保住了涿、易二州。

此战还有一个人物显露头角,那就是人称“泼韩五”的小将韩世忠。

韩世忠胆色过人,竟然带着自己的一百骑兵反向而行,潜行到辽军大营附近。

在辽军倾巢而出,夜袭宋军大营时,韩世忠率部突入防守空虚的辽军大营,趁乱救出了与自己交好的宋军大将王渊,以及赵端甫等在燕京城被俘的官员和将领。

只可惜因为不受重用,手中掌握的兵力不足,郭药师与韩世忠二人的奋战只不过是两朵小小的浪花,很快就被汹涌的洪流所掩盖,并未能改变宋军大败的结局。

河间府宣抚司衙门里坐镇的宣抚使童贯得知刘延庆军溃败的消息后,惊得摔了手中的茶杯,如坠冰窟,浑身战栗。

“……刘延庆那厮误国啊!”

童贯跌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呆坐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此番二次北伐,太尉童贯的心情如同坐了后世的过山车,先攀上高峰,又坠入谷底。饶是他混迹朝堂数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也是手足无措。

当辽国萧太后递上降表称藩,道君皇帝改燕京为燕山府,以及宋军二十万大军挺进燕地,杨可世领军奇袭燕京城时,负责主持伐辽的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啊!

彼时辽国萧太后都要屡屡遣使来讨好童贯,乞求保留辽国藩属国地位。

可是,前线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杨可世、郭药师等人在燕京城兵败,折损了七千兵马。

杨可世、郭药师二人逃回涿州城之后,立即修书送到河间府宣抚司,向太尉童贯告状,把兵败的责任怪罪到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头上。

二人说正是因为刘光世部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燕京城支援,才使得他们在燕京城孤军奋战三日后,最终兵败,也使得燕京城得而复失。

都统制刘延庆却是反咬一口,说郭药师、杨可世二将侦查敌情不明,轻敌冒进导致陷入辽军萧干部主力的包围。

刘光世军尾随杨可世军的进军路线前进时,也险些遭到辽军的伏击。

幸得刘光世为人机警,及时察觉了辽军布下的圈套,才带着麾下兵马全身而退,避免了一场大败。

因而,刘光世非但无过,反是有功。

杨可世、刘延庆各持己见,用文书在太尉童贯这里相互指叱攻讦。

童贯虽然愿意相信爱将杨可世的话,怀疑刘光世是临阵退缩,可是前线之事一时间也难以查明。

顾虑到刘延庆还是二十万大军的都统制,需要他领兵收复燕地,童贯就在此事上当了和事佬,写信劝杨可世与刘延庆二人以国事为重,要精诚团结。

怎料到,劝和信送出去没有几日,宋军主力刘延庆军居然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了!童贯主持的二次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

更让童贯恨得牙痒的是,十万大军捐躯沙场,多少西军将领死在了这一役。可是,雄州城传回的消息是,刘延庆,刘光国,刘光世父子三人却是安然无恙!

那刘家父子可真是长腿将军啊!

是以,童贯憋了半晌,才憋出一句“刘延庆那厮误国啊!”

显而易见,此番兵败的首责,定然是刘延庆父子。郭药师、杨可世二人能够临危不乱,在兵败如山倒时守住涿州城,将来尚可一用。

只是,这些都是日后之事,如今最关键的是,北伐大军完了,还怎么收回燕地?

东京汴梁城那里,群臣都已经上贺表庆贺朝廷收复燕地,道君皇帝也下旨将燕京城改名为燕山府,将其纳入大宋的版图了。

难道此时太尉童贯要灰头土脸的告诉朝野上下,我童贯无能,燕云之地无法收复了?

倘若是如此结局,朝廷的颜面何存?

道君皇帝可是好大喜功之人,此番扫了他的颜面,童贯必然会在御前失宠,失去如今这权势滔天的地位。

朝中的政敌们必会猛扑上来,撕咬掉童贯身上的几块肉吧!

一念及此,童贯怎甘接受这失败的命运。他打起精神,将幕僚们都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出谋划策,想出一条打败辽军,收回燕地的计策。

宣抚司衙门里的幕僚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逐渐达成了共识。

如今宋军主力丧失殆尽,不可能再从西北调军北伐了。再调兵,陕西五路防御空虚,就会面临西夏军的威胁。

即使能够再征兵北伐,也未必能够战胜辽军,更有可能重复雄州城和良乡县的两次大败。

显而易见,用军事手段征服辽国燕京,宣抚司衙门里的众人已经没有了信心。

那么用和谈的手段,可能收回燕地吗?

在宋军偷袭燕京城之前,如果能给出好的条件,允许辽国称藩,或许萧太后会对宋军不战而降。

可是在宋军偷袭燕京城,并在城中对契丹人展开大屠杀后,燕京城里的契丹人已经对宋人恨之入骨,誓要与宋军战至不剩一兵一卒。

大宋与辽国燕京小朝廷已再无和谈的机会。

思来想去,童贯宣抚司衙门里的幕僚们得出一个结论,如今想要收回燕地,只能依赖金国的军力了。

宣抚司须得派人联络金军,请金军入关攻取燕京城。

待金军取得燕地之后,大宋可以增加岁币,从金军手中换回燕京地区。

童贯听了众幕僚的建议,决定依计而行。

大宋虽无能征善战的军队,那白花花的银子还是不缺的。用钱从金军手中赎回燕云之地,也不失为解决眼前难题的一个方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