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四十章 拿出诚意来

大宋朝廷确定了不惜代价收回燕地的方针后,宋徽宗命赵良嗣、周武仲、马扩等与金使李靖同行,再赴燕京去与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商议用岁币代替赋税的问题。

赵良嗣和马扩等人到达燕京城后,在城外的金军大营里再次与金国君臣展开了谈判。

赵良嗣在谈判中,提出每年增加十万两白银岁币代替燕京地区的赋税,却遭到了金国人的质疑和反驳。

此时以左企弓为首的辽国大臣官吏们都投靠了金国,金国早已将燕地地区的赋税掌握得一清二楚,哪里还会上宋国使臣的当。

金国人拿出辽国的文册来给赵良嗣看,上面记载了燕地每年税收合计约为六百万贯。

这也就是说,金国将燕地割让给大宋后,大宋不仅是得到了土地,每年还能收入六百万贯赋税。

金国因此提出索要一百万贯岁币替代燕京地区的赋税。

在金国的完颜阿骨打君臣看来,即使是金国每年收取一百万岁币,大宋依然可以每年收入五百万贯。

大宋甚么力都没有出,却能够平白得到燕京地区及每年五百万贯的税收,可谓是天底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事实上,左企弓等辽国降臣就极力反对将燕京地区交给宋国。

燕京是金国打下来的,理应由金国统治。如此一来,金国每年可以增加六百万贯的税收。

将燕京地区交给宋国,金国只能得到一百万岁币,还丢失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说,金国方面实际上是吃了大亏。

至于宋国提出的每年只给十万贯岁币,一个县城的税收都不止于此,简直是无稽之谈。

金国已经拿出来了燕京地区的税收账目,在真凭实据之下,赵良嗣却依然厚着脸皮在讨价还价,一点一点的增加条件。

赵良嗣先是提出将岁币增加到二十万贯,其后又提出增加二万匹绫绢,就凭这些代价,他还想连西京都一并收回。

面对宋国使臣的厚颜无耻,完颜宗翰也恼了,他对赵良嗣说道:“燕地一年能收六百万,我们现在就要区区一百万,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你等还不知足,拿一些零头来糊弄我们,现在竟然都开始添加其它东西了,当真是欺我女真人不识数么?

依我说,我们两国也不要谈了,就按照原来约定,你们退回到涿州、易州一线,就拿那里做两国国界。

如若贵国不能接受,不肯退兵,我们就派大军巡视边界。

你我两军要是碰到了,就在战场上一较高下!”

见完颜宗翰怒了,赵良嗣和马扩等人急忙表示,两国之间不须刀兵相见,可以从长计议。

第二日,赵良嗣为此事进军营再次拜见了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命人将国书给赵良嗣,让他带回大宋。

完颜阿骨打对赵良嗣说道:“赋税的事情你们那么没有诚意,本来不准备和你们谈了,但想到我们自海上通好,已经这么多年,所以还是多给你们一次机会。

所有我们的要求都在这国书中,你们要是同意,一切都好说,要是不同意,我们也不准备再谈。

但我会亲率军队到涿、易一带巡视边界,到时希望不要和你们发生冲突。

另外古北口和松亭关因原属奚地,所以不应该给你们。

但为了表示我们诚意,我们可将不属燕地的古北口也给你们,松亭关还是由我们占据,这是我国最后的让步了。

待你回来时,或者全盘接受我们国书中所提条件,或者等我出兵巡边便了。

回去对你们皇帝说,有了决定赶快派人回复,不要耽误时日,因为我已经定了二月十日出兵巡边,到时你们还没有消息,也不用再谈了。”

显然,金国君臣都认为宋国一味只想占金国的便宜,完全没有拿出谈判的诚意。即使是对宋国最为友好的完颜阿骨打,也忍不住对赵良嗣发出了武力威胁。

所谓巡边,自然是金军要用武力将宋军从燕地驱逐出境了。

赵良嗣听了,暗自叫苦不迭,赶忙说道:“皇帝陛下容禀,到二月十日只有一个月时间,此处与汴梁相距千里,如何赶得及?

不如贵国派人随我到雄州,用驿站快马传递消息,还能快些。”

金太祖认可了赵良嗣的这番说辞,同意派人随同赵良嗣去雄州等候宋国朝廷的回音。

见金军有翻脸的迹象,当夜赵良嗣、马扩等人不敢停留,立即带着金国使臣快马加鞭赶往雄州。

到达雄州,向太尉童贯紧急禀报后,宣抚司衙门又派快马将金国国书加急回报东京汴梁。

宋徽宗君臣仔细看了童贯加急送来的金国国书,只见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是这样说的:

“我们已经收到去年岁币第一笔银绢合计二十万两。我也派契丹辽国原来负责接收岁币的官员详细盘点,发现你们送来的绢布品质很差,远达不到以前给辽国的水平。

希望你们以后要严格按照以前给辽国的品质供应我们岁币。

你们要想要回燕京,必须将岁币提高到每年一百万两水平,赵良嗣提到的五万、十万的数量我们无法接受。

平、营、滦三州不可能给你们,西京如何日后再谈,现在谈判岁币额度只用来交换燕京六州二十四县。

如若你们同意我们条件,请在今年新年前将去年未给和今年应给岁币一同运至燕京交割。其余绢绸等物可在十月时送来。以后按照同辽国旧例,每年分五次在平州交割。

以后我们可在燕京和平州之间划定两国国界,并立界石为凭。

两国还需寻找合适地方开设榷场。

每当两国皇帝寿诞,对方需派使臣来贺。

因连番战乱,燕京百姓恐怕会错过春耕,大批民众流离失所,有些人可能会愿意与我们金军一同离开。

如若你们不愿见到这种局面,请按照旧日契丹辽国体例对他们加以援助。

另外根本措施还是早日划定边界,撤退军队,燕京当地秩序才能尽快恢复,以免黎民百姓受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