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四十三章 宇文虚中的毒计

金国决定向宋朝交割燕京地区后,皇帝完颜阿骨打在军帐中召见了赵良嗣和马扩等人,对他们说道:“诸位使臣回去时,记得给贵国皇上带话,祝他身体康健。

此外还有一事也请告知他,就是如今我军还在攻打辽国残余势力,我欲兵分两路,一路讨伐盘踞卢龙岭的萧干,一路讨伐盘踞西京的天祚帝,替贵国收复国土。

只是如今我军粮草不继,想要向贵国再借米粮十万石,请贵国将这些粮食运到檀州,归化州两地即可。”

赵良嗣见金军讨要粮草,就回复说道:“皇帝陛下,今夏即将进入多雨之季,道路车马难行,恐怕粮草不能运到。”

完颜阿骨打说道:“道路难行,才更能体现你们诚心。我军为贵国收复国土,尚未因道路难行、敌军占据险要地形而放弃,贵国岂能畏难?贵我两国要百年交好,些许粮草小事,还望贵国莫要太计较。”

赵良嗣为了顺利收回燕京,不敢不从,只得答应完颜阿骨打为攻打辽军的金军提供十万石粮食。见完颜阿骨打心满意足,赵良嗣乘机又问他何日可以交割燕京城。

完颜阿骨打答复说宋国可先在十一日派官员进燕京城交接,日后的燕京驻军则先到卢沟河南岸驻扎等待几日,待金军给出指示时,宋军就可过河入城。

赵良嗣、马扩等人得到了准信,立即日夜兼程赶回雄州,向太尉童贯汇报了与金军谈判的情况。童贯得知赵良嗣被迫答应给金军提供粮草,认为他临机应对得当,认可了此事。

此时,朝廷派来担任燕山府路安抚使的王安中也赶到了雄州。童贯将王安中、赵良嗣等召集在一起,商谈接收燕京地区的事务。

当赵良嗣谈起金国贪得无厌,索要无度等情形时,童贯恨得咬牙切齿,对金国完颜阿骨打君臣颇有怨言。

王安中奉命接管燕山府,自然不希望再出意外,他劝童贯说,北方夷狄一贯如此,好在谈判已经快结束了,此时不必纠结于过往,应该尽快派几个能言善辩之人一起去接收燕山府,防止金国再提出新的要求。

童贯听了王安中的意见,深以为然,立即命宋军中的统制官姚平仲、康随二人随同同王环、赵良嗣、马扩等文臣启程赶往燕京交收。

赵良嗣等人赶到燕京后,金国人果然再次要求宋朝交还松亭、榆关一带逃亡到宋朝的辽民,其目的主要是想要回投降宋朝的郭药师及常胜军八千余人。

因为郭药师及他麾下的八千常胜军都是辽东人,此时辽东都是金国的国土,按照金、宋两国海上之盟的约定,郭药师等人在灭亡辽国后,理应回归辽东,做金国的臣民。

郭药师和他麾下的常胜军在宋军伐辽之战中为宋军履立战功,已经被朝廷授予了同知燕山府之职。虽然按照两国之间的盟约,金国理当索要郭药师等常胜军中的辽东人,此举并非无理取闹,但大宋正指望着依靠郭药师和他的常胜军镇守燕地,怎么可能将他们交还给金国?

赵良嗣、王环等人都说自己不敢作主,需将此事请示宣抚司。

身在雄州的童贯收到赵良嗣等人的上报后,回文称当日攻打辽国时,郭药师等立下大功,现在已经受了宋朝的封赏,做了宋将,因此难以归还。

金国对童贯的理由却不能接受,坚持要郭药师及常胜军将士随金军返回辽东。燕京城交接之事因为这个争执未解决,再一次的被迟滞延后了。

就在太尉童贯一筹莫展之时,他宣抚司衙门中的幕僚宇文虚中给他献了一条妙计。

宇文虚中对童贯说,金国占据了辽国的大片国土,如今所急需的就是开发土地的人户。正因如此,金国才三番五次地向宋国索要南逃的流民,以至于连郭药师和他麾下的常胜军都不肯放过。

根据两国之间的盟约,燕地的汉人归大宋所有,其余契丹、奚、渤海等族之人都归金国所有。

大宋在燕地新得了这么多汉人,不如用燕地汉人普通民众凑够八千人,就说是常胜军,送给金国。

想那金国要的不过就是人户,只要大宋给够人数,不但能满足金国人的需求,也能为大宋保住常胜军这支武力。

并且,在那些燕地汉人被金国带走后,他们剩下的田地正好可以分给常胜军耕种。这样常胜军就可以自给自足,朝廷连供养军队的银子都可以省下不少。

宇文虚中献上的这条计策,对于急于解困的大宋朝廷和太尉童贯或许是一条“妙计”,然而对于燕地汉人,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毒计。

大宋朝廷如果施行此举,不仅是出卖和抛弃了燕地汉人,而且还要借机谋夺燕地汉人的田产,可谓是卑鄙无耻之极。

然而,太尉童贯却对宇文虚中所献之策大加赞赏,将其上报给了朝廷。

东京汴梁城里的宋徽宗君臣虽然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但收到童贯上书后,也认为这主意不错,批准宣抚司照此与金国交涉执行。

由此可见,大宋朝廷贪图的只是燕云之地的土地,却从未将燕地汉人放在眼里。

太尉童贯得到朝廷的指示后,又派赵良嗣等人和金国人商议用燕地汉人富户顶替郭药师和常胜军。

大宋愿意将这么多富庶的汉人送给金国,金国人当然是求之不得,又怎会拒绝?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代表金国同意了宋国提出的交换方案。

于是,宋朝就命燕京及所管辖州县地界上所有家资在一百五十贯以上的汉人合共三万余户,尽数以常胜军的名义随金军北迁。

为甚么要特意迁移有家资的汉人呢?当然是为了方便将来朝廷侵占这些燕地汉人的田产。

至于燕地无产的贫民,此番却连被大宋朝廷出卖坑害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给官老爷死一边去。

宋朝此举使得燕京地区汉人几乎户户妻离子散,毁家破产,只有涿、易两州因为在辽国燕京小朝廷灭亡前就归顺了宋朝,居民才得免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